<p class="ql-block">巍宝山上俯视南诏古城</p> <p class="ql-block">22座道观星罗密布在巍宝山中,完整的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喜欢古建和登山的朋友推荐来此。文昌宫小巧精致,中间的文龙亭石墩上有四幅绘制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唐朝初期,云南以大理为中心分布着六个主要的诏(小国),蒙舍诏只是其中之一。由细奴逻创立,其后传了13代,其中第四代王皮逻阁壮志雄心,直接灭了其他五国,一统云南江湖,并由巍山迁都太和城(大理)。第五代王阁逻凤是位政治军事专家,他任期内发生了与世界第一强国唐朝的天宝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天宝战争之后,大唐覆灭。</p> <p class="ql-block">明朝的太阳宫,斗拱仍遗传了元代豪放、粗狂的风格。去过一趟山西,果然有些涨进,看见古建基本能看出是哪个朝代的,呵呵,不喜欢读书就行万里路吧</p> <p class="ql-block">云南以前来过几次,大理洱海很漂亮,选一靠近洱海的民宿,听风观海宅上几日,神仙日子。不过这次为博南古道而来,大理只是其中一个驿站。不知为啥,现在不太喜欢风花雪月的苍山洱海了,那是年轻人打卡拍美照的地方,那些没人的古道古驿古庙,还有无数有着历史感的人文遗址更吸引我兴趣,美美泡个温泉睡一觉,老年人继续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大理起床就开始纠结,今天走哪条路去永平县呢。其实出发时就期望来趟原汁原味的古道体验,重走两千年纯粹的博南古道,和马帮的走夷人一样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茶马古道。因为村村通工程,现在基本都是铺装路面了,摩托车过去是没问题的,只是有些地方弹石路颠簸,小踏板减震太硬。想想还是心有不甘的放弃了。要是骑越野摩托车,那根本不用纠结了。</p> <p class="ql-block">选择国道214,不想走回头路也就错过了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漾濞县石门关和云龙桥。网络照片下载一张,聊以慰藉缺憾。当年大理出发的马帮就是从大理龙尾关开始进山,再从这道劈开的漾濞石门关峡谷中走出来,再前往永平翻越博南山抵达兰津渡。</p> <p class="ql-block">漾濞古驿道可以说是一个“文明”与“蛮荒”的重要分界点。明代谢肇淛(1567~1624)《过漾备渡谣》诗云:“过了漾濞渡,阎王请上薄;到得龙尾关,才是到人间”,说明在历史上,被称为“小夷方”的漾濞渡,曾经既是西南丝绸之路上必经的一个重要渡口,同时也是滇西北一带文明与蛮荒的分界线。从下关西行进入漾濞,特别是从漾濞古城渡过漾濞江,沿着秀岭铺继续西行,就踏上了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豺狼出没、人烟稀少的“漾永驿道”。实际上,一直到建国初期,跨过漾濞江往西行,还被当地人视为无异于踏上了“走夷方”的充满凶险的路途。而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博南古道等,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才被学术界提出和叫响的。在过去,当地人称跨过漾濞江,沿着我们今天所称的博南古道往永平方向西行,再经今天的保山、腾冲辗转到缅甸之路都称作“走夷方”。</p> <p class="ql-block">漾濞云龙桥经历千年风雨后,依旧横卧漾濞江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吊桥之一。2021年漾濞发生地震,云龙桥下贴了一张黄色大字报“受地震影响,为安全起见,云龙桥错峰通行,一次限过5人,大牲畜一次限过2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国前,云南各地都有“走夷方”的青年人,特别是善于赶马做生意的回族男青年,不少都走过夷方,有的还侨居国外多年,甚至直接在那里安家落户。不过总体上讲,当年的走夷方是迫不得以的冒险行为,是没有办法的选择。走夷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去无回,有的长期流落异国他乡,有的很快成了“望乡鬼”。</p> <p class="ql-block">走夷方的大多是贫困家庭中人们的无奈选择,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的幸运儿与佼佼者,东莲花村的马如骥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东莲花村是一个博南古道上重要的回族驿站,街上随处可见包着头巾的穆斯林女人。当年这里家家养马,户户经商,村内马帮云集,来往商旅如织,经济繁荣,一度被喻为“小上海”。大马锅头马如骥也因此积累起了巨额财富,和当时的军界要人龙云、白崇禧等交情甚笃。在马家大院里,至今依然可以看见龙云和白崇禧为他亲手题写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修建的马家大院见证了主人昔日走夷方的艰辛与成功</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马如骥去了泰国,他的儿子还是高中生留在了大陆,阶级斗争年代中未能幸免,被判关押了20年。老婆因平时乐善好施,为人善良,躲过了一劫。</p> <p class="ql-block">沿着214国道继续上路,午饭时间,忽见路边停满吃饭的食客车辆,饭馆生意火爆。那就这家沙坝鱼了,网络一查询,果然这是家开了26年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网上说沙坝鱼的特点就是泉水养殖的鲫鱼,生态健康</p> <p class="ql-block">味道嘛说不上好坏,反正很云南,一个人整了两条</p> <p class="ql-block">店家的肉肉很诱人</p> <p class="ql-block">黄连铺,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也大部分在博南古道的基础上修建与重合。黄连铺至今保存了一段完整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这段古道弹石路完整保留了滇缅公路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前往永平县的国道路况良好,人少车少</p> <p class="ql-block">永平——黄焖鸡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曲硐清真寺,规模挺宏大</span></p> <p class="ql-block">曲硐村的温泉很闻名,有股淡淡的硫磺味,像是自然的魔法,让人感觉身心都得到了疗愈,所有的压力和疲惫一扫而空,只留下了安宁和愉悦,神清气爽。推荐:曲硐清目温泉(20元)</p> <p class="ql-block">牛肉米线10元</p> <p class="ql-block">曲硐村去往花桥,今天开始博南古道的颠簸路段了</p> <p class="ql-block">花桥村的民宅</p> <p class="ql-block">花桥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一段博南古道,古道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花桥是永平最早的县“博南县”所在地,现在村中还有城门、税司等遗址,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博南古道博物馆建在古县衙遗址上,内有“博南古道汉时通”“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身影”“失落的南方丝绸之路”三个展馆。在这里,可以身临其境地触摸悠悠古道的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内有一株树龄近800年的古梅,乃元代所植,其树冠高约5米,直径约10米,屈曲盘旋的伞状造型,像一个雄浑而不失娟秀的巨型盆景,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每年寒冬腊月,满树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古梅阅尽800年风霜,依然充满生机,傲立古道旁,依依守望古道过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20年代,作家艾芜弃学远行,在滇西南边陲和缅甸等地漂泊了五六年,也曾与博南山抢劫的山匪为伍,过了一段贫困流浪的生活。他的代表作《南行记》便是以这段经历为题材,描写了“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意识”,作品呈现的西南边境美丽自然风光就是在今天博南山、兰津渡一带。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题材在80年代被拍成了电影《漂泊奇遇》。以前没听说过,这趟云南返回后,专门找这部电影看了,男猪脚貌似挺面熟</p> <p class="ql-block">根据艾芙小说《南行记》改编的电影《漂泊奇遇》</p> <p class="ql-block">离花桥村不远的十里铺,这里算保存最为完好的博南古道。深浅不一的马蹄印随处可见。腐叶覆盖古驿道,青苔铺裹石板,原始森林的树干爬满苔衣。万马归槽、大风丫口、梯云路、断头崖等,走过的,走不过的,这些路段的名字,就像透过树隙洒落在古驿道上的阳光,斑斑点点烙印在心底。“叮叮当当”,耳畔响起凿斧声,眼前挥不去十万筑路大军开山劈石修筑博南道的壮观场面。历史已远去,古道依旧在……</p> <p class="ql-block">自从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这条喧嚣热闹了2000年的古道就此慢慢落幕</p> <p class="ql-block">累了就地躺下,点支烟静静的感受这条2000多年的古道,世事沧桑,2000多年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呀。一个浩浩荡荡的大马帮当年好像也是走到这里累了,也曾这里停留歇息,马锅头也如我一样就地躺下,拿出他的烟斗享受片刻清欢,前面的那根大树正好栓上他装饰漂亮的头马……</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莫过于南明永历皇帝了,当年著名的抗清名将李定国跟随永历帝向滇西逃亡,曾在博南山隐居永国寺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取君臣各一字改名为"永国寺"。</p><p class="ql-block">据《云南概况》李孝友先生的"永平永国寺篇"中记载:"永国寺在博南山腰,前后五进,栋宇崇隆,檐牙高竣,殿墀宽大,廊槛回环,寺庙不仅以宽阔雄伟著名,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寺内一尊大铜佛像。”</p><p class="ql-block">而今坐东北朝西南的永国寺已经颓败不堪,进门后拾级而上,过一平台,九级青石台阶,每级长约三米多。再往上,原来的观音殿只剩下个木结构框架了。</p> <p class="ql-block">走一段古道学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p> <p class="ql-block">寺庙房顶已经坍塌,残存几根木柱</p> <p class="ql-block">小踏板的高光时刻,这些年随我南征北战,今日又陪伴我来到荒蛮的博南山颠,回去一定给你换最好的机油,洗刷刷</p> <p class="ql-block">博南山下坡前往衫阳镇</p> <p class="ql-block">博南山俯视衫阳镇,翻过对面的大山就是澜沧江了</p> <p class="ql-block">羊倌告诉我,这个山羊的品种叫小河山羊,体型小巧,肉质却非常细腻</p> <p class="ql-block">凤鸣桥</p> <p class="ql-block">江顶寺始建于明朝,现存是后来重建的,此处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时光匆匆流淌,昔日的军事设施早已不在,但寺庙门旁还遗留了一道古道残关,上书清代乾隆年间碑刻“觉路遥,关耸峙”,据说完整的是“澜(山)关耸峙,觉路遥远”。</p> <p class="ql-block">在艰辛艰险的马帮时代,也许行程太过遥远,所以行路之人,才在这澜沧江之顶,立了这个牌坊,以抒在这耸峙的兰津渡口道路遥远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在东南亚它叫湄公河。有幸唐古拉山见识过澜沧江的源头,老挝和泰国湄公河边喝过咖啡,柬埔寨洞里萨湖游过泳,胡志明市入海口的红树林里划过船,这条大江从头到尾好像都见识过了,不过还是这个位置的澜沧江最美最壮阔!</p> <p class="ql-block">对岸小路的尽头应该就是曾经的兰津古渡了吧,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的千里纵谷,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给渡江带来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为征服这一天险,在江上开辟了无数的渡口,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了</p> <p class="ql-block">霁虹桥经过两千年历史沧桑,由蔑绳桥、木桥、铁索桥,钢索吊桥逐步发展演变成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在澜沧江天堑之上演绎了一部桥梁史。徐霞客在此留下“固知迤西咽喉,千古不能变也”,明朝状元杨升魇被贬博南山,留下那首经典“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上游小弯水库建成之前的澜沧江也非今日所见之宁静,历史上的霁虹桥命运多舛,几经损毁几翻重建。最后一次冲毁是在1986年,在其上150米处燕子岩因暴雨滑坡,载断江流达15分钟,洪流高出桥面达7米,将霁虹桥15根铁链冲断,桥亭冲毁。</p> <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兰津古渡口,我们在此可一睹大瑞铁路桥、中缅输油管道桥和新霁虹桥“三桥同框”的壮美奇观。看过当年修建大瑞铁路桥打通隧洞的几篇纪实报道,澜沧江两岸岩石峭壁地质之复杂,各种技术困难与挑战险象环生,此刻身临其境仰望悬挂空中跨度如此夸张的铁路桥,不由几分嘘嘘</p> <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杨慎(号升庵)所作的词《临江仙》也许正是诗人站在澜沧江边,面对着高山峡谷和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感慨人类之渺小的所思所感吧。</p><p class="ql-block">明朝正德十二年(1512年),24岁的杨升庵参加殿试成为状元。嘉靖三年(1524年),杨升庵妄议中央跪谏皇帝,受廷杖,发配云南,充军永昌府。杨升庵夫妻从北京一路向大西南而来,在嘉陵江畔与妻子分别,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杨升庵则由官差押送,由五尺道入云南,往永昌而去。杨杖伤未愈,一路颠簸,还要躲避奸佞之人的追杀。杨升庵羁留云南三十多年,终死在保山。南方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上,杨升庵留下的足迹,让一代又一代文人缅怀。晨钟暮鼓,杨升庵曾在博南山永国寺小住。叮当关至今留有杨升庵祠遗址,可惜骑车一晃而过</p> <p class="ql-block">霁虹桥横跨于我国境内奔腾不息的澜沧江上,在滇缅公路尚未通车前,一直是滇西交通要津,亦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梁之一,桥头的摩崖石刻见证着博南古道辉煌历史和百年沉淀的马帮文化,成为博南古道上耀眼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天险、气势雄伟、意义重大,霁虹桥在建成之后的数百年间,得到了众多往来大家名流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先后在西岸岩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要塞天成”、“壁立万仞”、“沧水飞虹”、“天南锁钥”等题字。霁虹桥也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迄西咽喉,千载不能改也”</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随着澜沧江小湾电站的建设,摩崖石刻终于还是被江水淹没。如今我们看到的石刻是在原址垂直距离上行190米的崖壁上,对原摩崖石刻的复制。</p> <p class="ql-block">从霁虹桥渡过澜沧江上坡就是水寨驿站,想当年,杨升庵从京城发配云南永昌府,前路漫漫。杨家父子是大明朝的重臣,一个归隐回四川老家,一个从军发配云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戴罪生活,杨升庵与父亲、妻子相隔千山万水,忠孝不能两全。行走在博南古道的石板路上,杨升庵悲怆地写下《博南谣》:“博南行商丛怨歌,黄金失手泪滂沱;为客从来辛苦多,嗟我行商奈如何。”</p> <p class="ql-block">保山板桥百年茶馆,3元一壶,无限续杯。抗战时期美军飞虎队经常来此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茶馆墙上挂着飞虎队喝茶照片</p> <p class="ql-block">保山这家老饭馆值得推荐,这趟出门肠胃不太好,不敢大吃大喝,但这家的糖醋味泡大蒜色香味俱全,酸爽清香解腻。可惜骑车不便,不然顺带一罐捎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云南当地有名的火烧肉,看上去挺诱人。点了一份,结果就是凉拌猪皮,半生半熟,半皮半油,有点油腻不是太习惯。</p> <p class="ql-block">穷走夷方急走厂,<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山蒲缥镇的梁金山因家境贫寒,1905年也跟随马帮队伍经博南古道来</span>到缅甸腊戌银厂,后来凭借聪明才智当上了矿工工头,后又与英方合资办银厂,同时他还经营滇缅商业贸易,在博南古道上成就一翻事业,后被推举为缅甸华侨公会会长,成为博南古道走夷人中的幸运儿。日军侵入缅甸前夕,他亲率自己的三个汽车大队到仰光,抢运回国大量美英军援物资。1931年日寇入侵滇西,为支援祖国抗战,梁金山捐献白银9000两、载重汽车80辆、飞机1架,并逐月捐献卢比100盾;国民政府分派云南之救国公债,他独自认购总数的一半;还捐资20多万盾卢比重建怒江惠通桥。</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在缅甸银矿管理中临危处置得当,成功挽救几千矿工的生命而受到英女王的嘉奖</p> <p class="ql-block">1935年,梁金山出资,桥梁设计师徐以枋设计的钢索惠通桥,于1938年建成通车,将怒江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吊桥全长205米,跨径190米,由17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通过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和惠通桥,共计45万多吨的国际援华物资运往了西南后方,保障了抗日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云南有名的小粒咖啡最早也是梁先生从缅甸引进回云南栽种,他算云南咖啡品牌运营的第一人。晚年的梁先生一直生活在云南,咨询了老宅管理人员,还好,梁先生解放后基本没有受到政治迫害,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p> <p class="ql-block">“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听过此歌的人年龄都有60了吧。</p><p class="ql-block">美丽的潞江坝在上世纪70年代,还有一段渐渐被时光忘记的知青支援边疆、返城请愿的故事。1970年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的号召,全国各地11万知青来到了美丽的潞江坝,开始是部队管理模式,74年转变为农垦农场企业化管理。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云南农场知青丁惠民写了封《给邓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引发了农场知青为争取回城机会,采取各种罢工、绝食、卧轨、北上请愿等行动,在社会各界和中央引起很大震动,此事件最终也导致潞江坝知青的全部大返城。不少知青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我的大嬢就是其中一员。这段历史其实也才过去50年,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对岸是高黎贡山,脚下是滚滚怒江,原生态的江边温泉沐浴着当地善良勤劳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感受江边露天温泉,只收10元卫生费,对岸是高黎贡山,脚下是滚滚怒江,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感觉太值得体验。这一趟云南行真的是实现了温泉彻底自由,从大理下关还开始,到曲硐、板桥、潞江坝、腾冲洞山,住宿都找有温泉的客栈,云南丰富的地热资源让人羡慕,关键价格还便宜,100左右就包含住宿和免费温泉,也许旅游淡季的缘故,还有就是古道游客稀少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惠人桥,修建于清道光1839年,采用最科学严谨的的态度整整修建了三年时间。惠人桥是博南古道上跨越怒江天险的重要桥梁。旧时马帮从大理经保山去往腾冲的必由之路。作为当年茶马古道的重要桥梁,一批批马帮走夷人从这里去到了腾冲,又从腾冲走向了缅甸、印度。抗战时期远征军反攻腾冲,日本人炸毁了惠人桥,随后民国桥梁工程师龚继成带队修复了桥梁,保证了抗战的需要。可惜惠人桥现在只能看见两岸桥墩的残垣断壁。铁链什么时候被拆除的呢,这就得问问疯狂大炼钢铁时期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跨过怒江沿着320国道就进入了高黎贡山,被联合国列为生物多样性的高黎贡山山脉,是中缅的分界线,也是怒江独龙江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进入高黎贡山,明显几分热带雨林气候,路旁随处可见巨大根系的大榕树,各种当地热带水果也摆满店铺</p> <p class="ql-block">参观李根源先生故居。</p><p class="ql-block">李根源先生——腾冲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者,朱德的老师,国民党元老。日本入侵滇西,李根源先生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慷慨激昂的文字振奋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民众热血沸腾,纷纷参军奔赴抗日前线。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曾高度赞扬李根源:一纸告同胞书足当十万大军。</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腾冲根据李根源先生提议修建了腾冲国殇墓园,惦念远征军烈士英灵,不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告滇西父老书》原文:</p><p class="ql-block">云南是中国的国防重要根据地,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西南控制泰、缅、越,东北拱卫川、康、黔、桂。滇西又是云南西陲的重大屏障,握高黎贡山、野人山的脊梁,襟潞、澜、龙、盈大川的形胜。且为通印度洋国际交通的惟一生命线,我们中国是民主阵线二十六国中四大列强之一,所赖以沟通民主同盟国地理上的联系,全靠滇缅公路一条干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去冬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英、美、苏均集中注意力于对抗欧洲轴心领袖的德国,敌国日本利用他一贯的投机取巧的伎俩,乘机攻击实力不足的缅甸。我们站在援助英国盟友的立场上毅然出师援缅,转战千里,足使敌国不敢立刻轻窥印度,而印度亦得到充分准备自卫的时间,在政略上收到很大的效果。中国对远东战争的责任既加重,因此云南对抗战的工作也更为紧张,敌人东窥腾龙,便是云南担负作战之开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敌人素来采取一线作战的战略,今既对南洋战局告一段落,必然集中兵力妄想实现其解决中国事件的企图。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大云南,须先保卫滇西。而保卫滇西,须先扼住保山。我们一千七百余万云南民众,立刻要发挥保省即是卫国的牺牲精神,尤其我们滇西的广大民众,更应当强化保乡即是保省的战斗意志,服从军政长官的指示,推进军民合作的工作,戮力同心,协助作战。我滇西父老要知道,滇西握有天时的便利,地理的形胜,兵精粮足的人和,一切作战条件都是对我有利的。然而军事的胜利,全靠民众的协助,有良好军纪的军队,配合着有训练有组织的民众,一定发挥伟大的力量。这样,敌人必不敢轻举妄动;敌人若不量力,冒险侵入,那么,潞澜川谷中便是他们的葬身窟,这是毫无疑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敌人打进我们的家乡来了,看看腊戍撤退后滇西公私损失奇重,真所谓生灵荼炭,哀鸿遍野;看看五月四、五两日保山遭受兽机的轰炸,颓垣败墙,血肉横飞,迤西重镇化为灰烬,保山县城立成死市,鸦狗群聚,时疫蔓延,举世闻悉,同声愤慨,百年浩劫,惨不忍睹。根源闻此,能不动心!乃奉蒋委员长电令、龙主席委托和监察院的催促,扶病西来,冒暑远缸。我带来一个衰病老年之身,带来一颗纯洁的赤诚之心,坦白地诚挚地希望诸父老共体时艰,懔然于国难、乡难的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发挥军民合作的力量,加紧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加强民众自卫,协助军队,尽到守望、运输、救护、侦察、通讯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滇西父老诸君,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视云南的国防地位,更注视滇西战局的前途。我父老要抱定决心,驱逐敌人退出腾冲,退出龙陵,退出滇西国境以外,甚至退出缅甸。第一步,我们要确实守住保山,作为恢复腾龙的准备。我云南同胞和全国同胞与我同盟国的人士,现均翘首西望,期待着由稳定的滇西战局,一变而为边境歼敌的胜利战场。要确保滇西军事的胜利,端赖我父老发挥自己的力量,民众力量尽到一分,军事力量即增一分。自然,今后军队所需于民众的人力、物力的供给者至巨,敌人在沦陷区域的横征聚敛、荼毒残杀亦愈凶,而我们滇西民众所遭受的痛苦和牺牲也一定愈来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苟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牺牲的决心,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占最光辉的一页。根源不敏,愿追随诸父老之后,同心努力以赴之!谨此书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里人李根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一年六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腾冲城沿西南古道行至十余里为土锅铺和镇夷关,明朝威震西南的邓子龙将军亲自题写关名。此关为古腾越州通往外五县(今德宏州五县市)和缅甸国的主要通道!元代曾在这里驻军守卫边关。古时过了这座桥出去就是夷坝了。300多年来,镇夷关见证了腾越州与缅甸的繁华商贸;也记录了博南古道上马帮商贾走夷方的艰辛与无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的踏板蜀身毒道行到此也完美收官了,感谢老天爷的好天气,每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云南不冷不热四季如春的气候太适合摩旅。国道上汽车也很少,都跑高速去了。感觉整个博南山,高黎贡山都是我的私家后花园一样。一切顺利完美,偶一次停车时边撑没放置到位,原地倒车,仅此而已。出门时纠结骑nmax155还是三阳400,事实证明,小踏板机动灵活,动力充沛,更适合山区和弯道以及偶尔的非铺装路面。整个行程926公里,十天骑行平均每天不到100公里。睡到自然醒,畅游骑行2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逛吃逛吃泡温泉,老年躺平骑游模式很适合我。回忆起几年前日行几百里,从清晨到日暮。再看看现在的龟速漫游,几分悲哀,几分庆幸。悲时光易逝,哀容颜易老,再无往昔精力充沛、累不死的青春模样了。庆心未死志犹存,幸有踏板伴我畅游祖国壮丽山河,解我困顿之惑。大美彩云之南,大美蜀身毒道!</p> <p class="ql-block">要返程了,腾冲却开始下起细雨蒙蒙,航班因此也被取消。刻意留我感受一晚腾冲的洞山温泉。一个人出来消费比较节约,住宿都选择100左右的温泉客栈,方便停车就好。最后一晚消费升级了,这家客栈网上价格500,淡季老板给我特惠价200,室内温泉畅泡,最后一晚香甜中酣然入梦,一觉天亮。</p> <p class="ql-block">文字记录下古道骑行中的点点滴滴,品味过程与回味美好都是一种幸福。文字不少,不过大多复制粘贴并非原创,抄袭也算一种学习吧,至少蜀身毒道骑行中又收获不少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说人生有三见: 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p><p class="ql-block">见自己,自己是什么?是一团欲望,七情六欲,贪嗔痴念,见自己,感受了自我和真我,所以豁达;</p><p class="ql-block">见众生,众生是什么?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权势,见了众生 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p><p class="ql-block">见天地,天地是什么,是规律,阴晴圆缺,生老病死,见了天地,知道了伟大和渺小,所以谦卑。</p><p class="ql-block">愚钝如我虽不能深刻领悟这深奥的大智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逛吃逛吃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