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青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洗尘净心,步入大报恩圣地的庄严圣境,开始一段美妙的报恩之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雨花路,此地又称长干里,古称“佛陀里”。公元247年,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在此修建初寺,寺庙一度成为江南佛教中心。晋代改名长干寺,北宋天禧元年又改名为天禧寺,屡毁屡建,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为报答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罔极之恩”,重修寺庙,赐名大报恩寺。</p><p class="ql-block"> 2007年,南京市开启大报恩寺遗址发掘保护工作。2008年,发现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从地宫中出土了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国宝,震惊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光彩再现,加之瘗藏于此近千年的玄奘顶骨舍利,佛缘殊胜,世界惊叹。2011年这里被评为201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最珍贵的是,在出土石函石板上,镌刻有《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它详细介绍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金陵长干寺主持演化大师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碑文还明确指出,在地宫中“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碑文还记载了印度阿育王分置舍利,金陵长干寺为中国建塔供奉的第二座寺庙等内容。碑文记载翔实,写刻俱佳,不仅是了解宋代金陵长干寺的重要证物,而且是宋代书法、碑刻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大报恩寺中建有当时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琉璃宝塔,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17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夜用油六十斤。每当暮色来临,琉璃塔上就会点燃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是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永不熄灭的灯光。清代康熙、乾隆来江南时均曾登临此塔,康熙帝作诗云:“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乾隆帝还逐层题写匾额。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等并称为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 令人痛惜的是,琉璃塔这一旷世杰作毁于太平天国,1856年,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击城内,另一说法是韦昌辉为防清军进攻,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全部烧毁。</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为传续佛脉,南京市已建成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仿原貌复修琉璃塔,新塔高度93.157米,夜幕降临,大报恩寺流光溢彩,屹立在秦淮河畔格外引人注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