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于旅游者来说,有“欧洲之花”称号的巴塞罗那名气要比其首都马德里还要高些,其位列2019年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综合排名第十名。特别是在一座城市中能荟聚九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也是绝无仅有,作为旅游爱好者怎么能错过如此重要的旅游圣地呢?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我们乘坐西班牙高铁(AVE)从马德里来到巴塞罗那这座位于西班牙东北角地中海岸边的美丽城市。没想到第二天就是巴塞罗那的圣乔治节(Dia de Santiago Jordi),与当地人共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向东面向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大都会区人口超过四百万。除了威震足坛的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之外,这里最闻名,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无疑是近代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和他那些特立独行名震世界的神奇建筑。高迪一生的建筑作品中有七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7项被列为西班牙国家级文物。恐怕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了。与其它世界知名的建筑家不同,高迪的建筑作品主要集中在巴塞罗那一地。其中闻名世界的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文森之家等都在巴塞罗那市内。</p><p class="ql-block">这座沐浴在阳光之下的建筑就是高迪最伟大的作品:圣家族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也是当今世界上城市规划最井井有条的城市。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其整齐划一的城市街道格局非常震撼。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可以追溯到两千三百年前迦太基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的城桓,其构成了现巴塞罗那老城区的雏形。从那时起巴塞罗那老城就秉持正交发展格局,依据东西和南北向两条垂直相交的主轴发展城市。虽然先后经历了8世纪摩尔人的统治,十二世纪成为阿拉贡王国的首府,并于15世纪并入西班牙王国等历史变迁,城市发展轨道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直到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老巴塞罗那城市规模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1859开始由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师伊尔德方斯·塞尔达主持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扩建运动,在新城区(仙柏莱区)的规划中,在正交城市格局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将城市网络化布局理念,将整个新城区大约九平方公里的面积被道路分隔成133m x 133m大小相等的五百多方块作为居住区,方块之间设置20米宽的普通马路。同时设立三条60米宽的主干道贯穿新城区。其中一条居中横贯东西,另两条倾斜四十五度角分别贯穿西北与东南方向和东北与西南方向,斜穿整个城区。为了保证车辆畅行,每个方格居住区四角做成切角方便转弯(方块变八边形)。城市中的楼房普遍限制在四到六层之间,整齐划一。致使巴塞罗那城区虽然历经一百七十年,再从空中俯瞰巴塞罗那城市,那整齐的棋盘式格局仍令人惊叹不已!有人戏称:空中俯瞰的巴塞罗那就如同在显微镜下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一样神奇!</p> <p class="ql-block">然而,绝大多数来巴塞罗那的建筑迷们都是冲着建筑艺术大师高迪而来。高迪的全名为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生于1852年6月25日,自幼表现出绘画天赋,1870年开始就读于巴塞罗那著名的建筑学校,矢志要成为建筑学家。其毕业设计作品为一座大学礼堂,其提出的古怪设计方案当时就引起很大争议。校长在为其颁发毕业证书时感慨:“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而事实证明,高迪真的是一位建筑天才。高迪后来成为了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引领了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巴塞罗那,也为西班牙挣得了无尽荣誉。</p> <p class="ql-block">高迪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圣家族大教堂(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简称圣家堂,始建于1882年。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多少年来这座已经建设了一百四十余年仍没有完工的世界头号“烂尾工程”吸引了世人无数目光。然而,当你来到它的面前时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更多谜团待解:1.它为啥名叫圣家族大教堂?据本人了解,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座著名教堂如此命名。2.教堂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有人说它是哥特式建筑,但是你会发现它与目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哥特式教堂都不像!3.如何评价形容这座神圣的建筑?庄严,肃穆,华丽,优雅?所有这些常用于描述大教堂的词汇都不适用!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真可以说世上独一无二,唯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1984年连同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它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在此建造一座教堂的设想由“圣徒约瑟夫宗教协会”的创始人约瑟夫·玛利亚·博卡贝拉提出,并于1874年开始筹备募捐。1881年买下了这块12800平方米的土地。1882年由高迪的导师保罗·维拉设计并主持建造,到1883年3月时仅完成了地下圣堂部分维拉就宣布退出项目并推荐了年仅31岁的学生安东尼奥·高迪接手后续工作。谁都没有想到高迪接手后竟将其导师原有的设计风格做出了彻底改变,将哥特式与当时流行的新艺术运动趋势相结合,构建了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在之后43年中,他设计绘制了整个建筑形体、建筑平面、各殿室内设计、整个教堂南北向的长剖面、诞生立面等的图纸,构思了教堂三个主立面的设计思想,制作了多组石膏模型,并亲自主持完成了后殿立面、诞生立面、钟塔以及部分门窗的建造工作。然而,由于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没有获得政府和官方教会的资金支持,仅靠信徒捐赠和门票收入必然进展缓慢。直到高迪在1926年因车祸去世,整个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后来又屡遭外部环境干扰,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超级烂尾楼。</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位于巴塞罗那艾桑博菜区(L'Eixample),东邻高迪广场以及马里纳街,西临萨达纳街,北连布伦文沙街,西接马约卡街,与斜切整个艾桑博菜区的迪亚戈纳大道咫尺相望。</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是栋平面呈矩形,立面为不规则多柱形,不对称的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殿堂和3座侧翼殿堂组成。圣家堂的内部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中殿的拱高45米,侧殿拱高30米。完成以后的圣家族大教堂总共将有18座高塔。其中中央172.5米最高的那座塔象征耶稣基督,塔顶将安装圣十字架;北面138米次高的后塔象征圣母玛利亚,已经完工,塔顶上安装十二角星伯恒利之星;另外每个立面都伴有4座塔,三个立面一共12座,代表了耶稣的十二门徒,其中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的各四座塔已经建成;建筑主体中央围绕主塔还立有4座塔,指代着4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到目前为止,除了荣耀立面(朝南)四座塔和耶稣基督主塔没有完工外,其它十三座塔全部建成。当所有塔全部完工后,从12座门徒塔上放射的强光将交汇于耶稣塔上,象征耶稣所说的“我即是光明”。</p><p class="ql-block">这是圣家家族大教堂最终模样的3D模型。</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主教堂拥有三个立面,分别为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所谓的立面其实就是教堂的大门所在平面。高迪去世前仅仅基本完成了朝向东方的诞生立面。它利用雕塑着重展现了耶稣降生的主题。诞生立面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立面有三个门廊,代表神学三德。三座门由两根立柱分隔,立柱底端分别是海龟和陆龟雕塑,两侧刻有变色龙。该立面上的四座圣人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p><p class="ql-block">这是上午拍摄的圣家堂诞生立面。</p> <p class="ql-block">诞生立面上的雕塑局部。</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受难立面朝向西方,日落的方向暗示耶稣的死亡。1954年开工,1976年完工。受难立面的外观轮廓由六根倾斜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骨头型支柱组成的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四座高塔代表四位圣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1987年开始,由雕塑家约瑟·苏维拉齐斯负责雕塑设计建造。</p><p class="ql-block">这是圣家族主教堂的受难立面(朝向西)。上午时有些背光。</p> <p class="ql-block">由于苏维拉齐斯的现代主义雕塑过于恐怖,曾经广受质疑。雕塑群中的士兵面无表情地对耶稣的死下着赌注、修女们惊恐地看着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瘦骨嶙峋,棱角分明的耶稣造型也让教徒无法接受。</p><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的荣耀立面将作为教堂朝南的主入口,连同连接马略卡大街的大楼梯都还没有动工。圣家族大教堂已经初具雏形,等高达172.5米的耶稣基督塔封顶后,它将成为全世界最高的教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高迪的建筑作品具有鲜明特立独行色彩,有赞赏者,也不乏诟病者。比如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就将之称作“世界上最狰狞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有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高迪设计的这座大教堂没有直线,没有平面等几何元素。高迪自己解释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献给上帝的大教堂理应如此。高迪的很多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这一点在圣家族大教堂上也有充分体现:从圣家堂外墙局部雕刻中不难发现大量来自大自然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外墙上居然“长着”一棵松树!说高迪是自然主义建筑师不为过吧?</p> <p class="ql-block">也有人形容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就像一座溶洞,充满鬼斧神工般的造型。从大教堂内部抬头望去,还真有钟乳石倒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的别样穹顶。</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座世界最著名的烂尾楼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朝拜,为巴塞罗那带来大量旅游收入。同时,每年大教堂收取的门票款就高达两亿美元,大大缓解了教堂建设经费的紧张状况。</p><p class="ql-block">此外,1982年时任教皇若望·保罗二世在圣家族大教堂奠基百年之际造访圣家堂。2010年新教皇本笃十六世再次来此为教堂祝圣。有教宗先后两次到访的教堂怕也不多见。虽然与这座伟大的建筑邂逅只有区区两个小时,仍收获满满。留下一张合影照以备其摘掉“烂尾”帽子时再访对照。</p> <p class="ql-block">高迪的另外两座现代主义建筑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1904—1906)和米拉之家(Casa Mila,1906—1912)也都位于市中心,且两者相距不远,可以一块参观。其中建设较早的是巴特罗之家,位于格拉西亚大街43号。其实该建筑并不是高迪所建。其最初由建筑师埃米利奥·萨拉·科尔特斯于1877年设计建造。1903年约瑟普·巴特罗先生买下了这幢建筑,并邀请高迪负责改造装修,至1906年完工,才有了这栋以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为特征,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的建筑,并于200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远远望去会发现巴特罗之家的屋顶是一个龙脊造型,釉彩瓷瓦做的龙鳞和龙骨清晰可辨。由于当天是巴塞罗那的圣乔治节,整栋巴特罗之家用无数朵红玫瑰进行了妆扮。</p> <p class="ql-block">在巴塞罗那地区流行一个传说,深山里有一条恶龙将一位美丽的公主囚禁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乔治为了解救出心爱的公主与恶龙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用其利剑杀死了这只恶龙,救出了公主,恶龙流出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心爱的公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英雄,将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定为圣乔治日。1923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又将这一天定为全民读书日(塞万提斯纪念日),情人们会在这一天互赠礼物,男孩子送红玫瑰给情人,女孩子则以一本好书作为回报。高迪巧妙地使用了这个童话故事,将其中的元素应用到巴特罗之家的装修上面。最高处那个迷你小阳台称为公主阳台,据说被囚禁的公主就是站在这里发出了呼救。楼顶上那个烟囱造型就是那把插入恶龙的利剑手柄。</p> <p class="ql-block">由于有这个美丽传说加持,节日当天巴特罗之家里外都充满了节日氛围,一楼大厅的地板上都被玫瑰花瓣所铺满。</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的装饰是整栋房子最精华的部分,具有高迪典型的自然主义风格,尤其是天花板既像是巨大的螺旋造型,又像大海中的漩涡一样,涡旋中心是海葵样的顶灯。巴特罗公寓的门、窗、屋顶、阳台等处全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也都无比圆润,充分体现出高迪的设计风格。</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的外墙非常引人注目,缀满了蓝色调的西班牙瓷砖,宛若一片蓝色的海水。形状怪异的窗户和白骨状的立柱大大增加了这栋建筑的魔幻色彩。虽然节日当天有红玫瑰的烘托,但是仍可感觉到阴森气氛。</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的阳台造型非常奇特,不少人对其进行了不同解读。有人说它们像张开的大嘴,戏称其为“呵欠之家”。也有人说其外墙充满累累白骨,因此被戏谑为“骨头之家”。</p> <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巴特罗之家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来了,就为了它那怪异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知道世界上唯一一座完全由曲线构成,内外没有一个直角存在的建筑吗?这就是高迪设计建造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0年间,是高迪设计建造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它就坐落在离巴特罗之家不远处的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与普罗文萨(Calle Provenza)大街的交汇处。与巴特罗之家不同,这是一座完全由高迪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现代主义建筑,能够充分体现高迪的设计风格。该建筑体量也比巴特罗之家大,占地面积1323平方米,共计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的建设与巴特罗之家也颇有渊源:当年的巴塞罗那富豪米拉(Pere Milà)当其看到高迪给巴特罗装修的房子后异常羡慕,产生了也想拥有一座更加漂亮住宅的想法。在与巴特罗之家只有数百米处购买了一块地,请高迪担纲设计师,允诺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没想到这项工程在没有预算,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开工了,最后交到米拉手里的竟是一栋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葩。</p><p class="ql-block">圣乔治节这一天,米拉之家也进行了装饰,是一条从三十米高的楼顶铺展而下的一面旗帜: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区旗。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加泰罗尼亚一直在闹独立,悬挂这面旗帜可能也有其它含义吧。</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无论在当时,还是今日都是一栋极具争议性的建筑。有人说它精致华美,也有人认为它“荒诞不经”。高迪彻底摆脱了传统房屋的束缚,放飞想象力,让白色石材外墙拥有了波浪起伏的外观,极富动感。扭曲变形的窗户搭配随意变化的铁艺扶栏,让建筑有回归山洞穴居的感觉。特别是屋顶上那些千奇百怪造型的烟囱和通风孔,似乎这里是一座儿童游乐园。有一点我表示赞同,这栋高迪的艺术作品似乎是“从童话世界中”走出的。确实,如果单独看其轮廓,和我们小时候用泥巴捏成的房子真有些相像!</p> <p class="ql-block">随意造型的阳台铁艺护栏。</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的屋顶造型。</p> <p class="ql-block">由于其奇特的造型,米拉之家倍受文人青睐,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在电影《过客》和作家丹•布朗的小说《本源》中都曾以它作为背景。</p> <p class="ql-block">这种建筑风格曾经在上个世纪颇为流行。在巴塞罗那街头仍能看到许多有类似风格的建筑。高迪的影响看来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沿着巴塞罗那最著名的兰布拉大街一直走到头就是哥伦布纪念广场,这里是巴塞罗那三大广场之一,靠近巴塞罗那海港。顾名思义,这个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就是1886年所建的哥伦布纪念碑(Monument a Colom)。为雕塑家拉斐尔•阿尔契(Rafael Arche)设计建造。整个纪念碑高六十米,哥伦布的大理石塑像立于新哥特式的碑基上,面朝他发现新大陆的方向。广场下面是马德里市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地下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之于西班牙是神一样的存在,虽然他并不是西班牙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现者和探险家,同时也是为西班牙开启航海霸权,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功臣。在其鼎盛时期,几乎整个南北美洲都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地。因此在西班牙的许多重要城市都有哥伦布的纪念地。哥伦布的灵柩存放在塞维利亚大教堂,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都有哥伦布纪念碑,可见哥伦布的确受到西班牙人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顶端的哥伦布塑像。通过电梯可以登上哥伦布塑像下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基座四面的浮雕分别表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离碑座不远就是一个喷泉,犹如一道60多米宽的巨大瀑布。广场另一面是四座巨型混凝土雕塑,上面的碑文描述了美洲的发现过程。</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纪念广场的周围有几座典雅气派的老建筑,其中老海关大楼最引人注目,整座大楼处处精雕细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对面是古香古色的巴塞罗那港务大楼(Port de Barcelona),同样古典精美。广场附近还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临街处是一座现代风格的船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哥伦布纪念碑往海边走,经过一座波浪型的栈桥,就是巴塞罗那港,碧海蓝天十分养眼。</p> <p class="ql-block">岸边停靠的三桅帆船据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使用帆船的复制品。桅杆顶上分别悬挂西班牙和加泰罗尼亚旗帜。</p> <p class="ql-block">海边停靠着大大小小的各式帆船,在碧海蓝天背景之下,桅杆林立,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远处停靠着大大小小的各式豪华游轮,表明这里还是富人的天堂。照片右上角那个空中吊篮是来往于海港与蒙特惠奇山的空中缆车。</p> <p class="ql-block">这座空中缆车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游客和市民去往蒙特惠奇山游览观光,或者运动休闲都可以借助这条缆车线路。</p> <p class="ql-block">从巴塞罗那港乘坐这艘渡轮可以直达意大利西西里岛。</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下一站是西班牙广场。其实以此命名的广场在西班牙比比皆是。比较著名的有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和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此外在意大利的罗马和葡萄牙的里斯本也各有一座闻名世界的西班牙广场。</p><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 Barcelona)位于市中心西南的蒙特惠奇山脚下,是巴塞罗那三大广场之一,为了举办1929年的世界博览会而专门修建的。主要看点是中央水池喷泉,周围的老斗牛场和威尼斯双塔。附近还有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和国家宫。</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实为巴塞罗那几条重要干道的交汇处,其中格兰大道(Gran Via)贯穿广场,连接国际机场和市中心。帕拉莱尔大道连接巴塞罗那海港区和哥伦布纪念广场。塔拉戈纳大街通向巴塞罗那Sants火车站。最漂亮的一条大道是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向南通向高173米的蒙特惠奇山,终点就是雄伟的国家宫(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中央的喷泉雕塑。</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央水池喷泉雕塑群。这组以女神为核心的雕塑是由当地雕塑家Josep Maria Jujol创作建造,他作为高迪的合作者之一,曾经参与了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和桂尔公园的创作。这座喷泉雕塑总体呈内凹三角形断面柱形,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进行设计:沿着三角形顶点的延伸线,在水池边有三座分别代表健康、富庶、航海三个主体的青铜妇女儿童雕塑。而三角型立柱的内凹面上也有三组雕塑,分别象征着西班牙周围的三片大海:地中海(南)、大西洋(西)和比斯开湾(北)。三角形立柱的顶部立有三个带有王冠的女神形象,据说是分别代表宗教、艺术和勇气。顶部中间是火炬喷口。很遗憾,由于这里交通非常繁忙,位于广场中央大转盘内的水池和雕塑很难到近前观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面向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方向有两座一样的红砖塔楼。称为威尼斯双塔。仔细看这对双塔还真的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有些相像。这两座正方型截面的红色塔楼高47米,宽7.2米,由Ramon Reventos设计。作为世博会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西班牙广场北侧的红色圆形建筑曾经是巴塞罗那的老斗牛场(也被称为圆形竞技场,不只斗牛)。随着人们意识的演变,这种血淋淋的节目逐渐被放弃,目前已经改为一个大型商业中心。不过竞技场的外貌得以保留。购票登上顶层的观光台是从上往下欣赏西班牙广场全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周边还可以看到近一百年前举办世博会时建设的精美回廊,现在已经作为“广告宣传栏”了!😂</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原址以前曾是绞刑场,专门用于处置各类死刑犯的地方,直到1715年才将绞刑架移走。目前的广场早已不见当年的血腥味道。</p> <p class="ql-block">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是一条仅有1800米长的景观大道,从西班牙广场的威尼斯双塔之间穿过,宽阔的大道一路向上直通蒙特惠奇山上的魔幻音乐灯光喷泉和国家宫。豪华铺装的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是绵延不绝的水池(其实都是喷水池)。沿路步行而上,边一路欣赏美妙风景,边一路拍照留念,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p> <p class="ql-block">在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的尽头拾阶而上就是最著名的蒙特惠奇魔幻喷泉(Magic Fountain of Montjuïc)。据说是欧洲第一大喷泉,共有3620个喷水口,可以变换八种颜色,4760盏射灯,在音乐的伴奏下能营造出各种梦幻景象。可惜今年西班牙遭遇干旱,魔幻喷泉已经被要求停止表演。喷泉的后面有四根大圆柱(罗马柱),再往后就是位于山顶的当年世博会的主体建筑国家宫。</p> <p class="ql-block">高大雄伟的罗马石柱寓意着这里曾经的罗马帝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规模宏达的魔幻喷泉全景。该音乐灯光喷泉由工程师卡利斯•布伊盖斯(Carles Buigas)设计。每个来此的游客必看魔幻喷泉表演。不论夏日的黄昏,还是冬日的夜晚,魔幻喷泉的表演都是一样的精彩绝伦。不过今天来的游客只能望景兴叹了。</p><p class="ql-block">背景不远处就是西班牙广场上的威尼斯双塔。</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p> <p class="ql-block">再向上通过两侧的楼梯就可达世博会的主体建筑国家宫(Palau Nacional)。</p><p class="ql-block">国家宫由贝利·多梅内克·伊·鲁拉监督,建筑师尤金尼奥·森多亚和安瑞科·卡塔主持设计建造,建筑面积达到32000平方米,属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古典风格,由一个矩形主楼,两个侧楼和一个后楼,以及位于中部的椭圆形穹隆屋顶相接构成。</p><p class="ql-block">国家宫前是一个三级瀑布和喷泉,是艺术家卡尔雷斯·布伊卡的杰作,据说从下往上看三层瀑布非常壮观。很可惜,因为同样的原因今天也停止运作了。</p> <p class="ql-block">国家宫建筑在173米高的蒙特惠奇山顶,需要通过这么高大的阶梯爬上去确实让人心生忌惮。不过在旁边隐蔽处还建有一座扶梯可以帮助登顶。难怪当时没看到很多人爬大楼梯呢?</p> <p class="ql-block">国家宫应该属于加泰罗尼亚地区艺术家们的集体艺术结晶。有多个艺术家共同参与设计,比如雕塑家安瑞科·卡萨纽瓦,何塞普·都恩亚驰,费德里克·马雷斯和何塞普·黎芒娜,画家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加利,何塞普·德多戈雷斯,马努埃尔·胡姆贝特,何塞普·奥比奥尔斯,乔治·克鲁姆和弗朗西斯科·拉巴塔等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目前的国家宫已经作为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990年,按照展品的制作时期共划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是西哥特时代,罗马时代,巴洛克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拥有来自西班牙各地的五千多件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国家宫。</p> <p class="ql-block">国家宫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蒙特惠奇山上是欣赏巴塞罗那全城美景的绝佳场所,特别是站在国家宫前平台上更是每个游客驻足的地点。这是从平台观看没有水的三层瀑布和喷泉。</p> <p class="ql-block">沿着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大道方向远眺。</p> <p class="ql-block">远处巴塞罗那老城中高大的圣家族大教堂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城市,而西班牙广场正是这种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无线通讯塔造型也非常别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