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亚非</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硪(wo四声),是一种用来夯实堤坝的器具,圆形,材质为石头或铁,重量约60公斤。</p><p class="ql-block">硪工,是使用硪来夯实坝基的人,他们围成一圈将硪绑上牵引绳,共同发力将土夯实打平。</p><p class="ql-block">硪工号子,就是黄河岸边的硪工在修堤筑坝时,用于热身或加油鼓劲儿时喊唱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11月28日,有幸看到了孟津南陈村的打硪人在村边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随着工程机械的投用,打硪被电夯和压路机取代,流传千百年的硪、硪工和硪工号子渐渐地退出人们的视野。能熟练唱出各种硪工号子的人也越来越少,曾经的“号头”张庆通也已进入耄耋之年。</p> <p class="ql-block">硪工号子的新一代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兴修吉利区段黄河大堤以及柴河水库过程中,硪工曾被组织起来,几十组硪工同时打硪,他们边干边唱,互相比赛,劳动场面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喂嘿嘿……嘿嘿嘿呀么嘿嘿!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剩下老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生活情趣浓郁的地方特色,号头喊起来声若洪钟、铿锵有力。</p> <p class="ql-block">一组慢门图片,让打硪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为避免硪工号子成为黄河岸边的“绝唱”,在吉利文化馆与相关部门努力下,2008年、2009年“硪工号子”先后入选洛阳市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南陈村、送庄村分别组建了两支非遗传承队伍,逢年过节为大伙儿演出。</p> <p class="ql-block">这些打硪人,都70左右了,虽然打硪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毕竟年事已高,急需更多热爱它的年轻人来传承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