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此次出行住宿的新安宾馆,离徽州古城大约十几分钟路程。出入用餐都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春花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群已步入人生秋季却依然怀有春天心理状态的老人,结伴到黄山脚下的歙县找寻秋天的踪影。</p><p class="ql-block"> 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一行中大多数是曾经的媒体人现在的摄影发烧友。下车伊始,立即身负长枪短炮杀向位与城中的“微商大宅院”此院不愧为曾经的状元府邸,再有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形成一座代表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传统的全新老宅院。</p><p class="ql-block"> 逛完大院一行人又立即转战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城内有完整的府衙,看上去很新,大概是重新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城,仿佛穿越千年,粉墙黛瓦,老街古巷。一半古韵画意,高墙朱门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古井,粉墙斑驳,苍凉中显现千年的繁华。一半人间烟火,旧瓶装新酒,马头墙下电频车驶过排排玻璃橱窗 ,折射出滚滚红尘。“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古城随着千年岁月的流逝古今中西和谐的融为一体。是一座鲜活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斗山街位于徽州古城内之府城东北隅,因背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有明清民国时期古民居32幢,有公用古井5眼(即大小方井、雌雄蛤蟆井、岳飞饮马槽),站在狭窄的古巷历史积淀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有雨中身穿旗袍手撑雨伞的背影滑过。一眼千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来到群山环绕背山面河的昌溪古村落和建于山坡上原生态的万二村。昌溪村建于唐代,一条昌源河从村庄穿流而过,将世代茶叶大亨、士人辈出的吴氏家族和“漆业大王”周氏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昌溪的古建筑凝聚了典型的徽派建筑精华。村中古祠堂星罗棋布,一村之中拥有10多座祠堂,实为罕见,现在,昌溪仍存有宋、元、明、清古建筑201幢。穿梭在古村小巷之中,不见青壮,只有老人生活在千年古村落中。</p><p class="ql-block"> 万二村是有名的石头村,村民的房子也是极具特色,不仅有着手工垒砌而成的青石板石磅与阶梯,民居都建在石磅之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阶梯则呈之字形自下而上的延伸,像血管一样,贯通了村里的家家户户。长为1公里的主街道至今仍保存得很好,有着十分高的建筑参考价值和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 万二村被誉为小布达拉宫,但实地考察后却令人失望。我拄着拐杖颤巍巍走遍万二村只看到原生态的古村落。当然说原生态也不尽然,古老的村落已有了电和自来水。山上住着的都是老人,据说年青人走出山村后鲜有再回村居住的。包括后来几天我们去的姬公尖,阳产土楼,许村无不例外。这让我想起一首“父亲”的歌,“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他(指父亲)再苦再累不开口”。儿女长大后不愿留在山村重复祖祖辈辈没有多少选择的贫瘠生活,加之关系儿女的教育问题都使他们必须入世。而父母辈故土难离也有再苦再累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心意。</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些原生态村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纯粹的旅游景点。想体验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的一定要趁早感受。</p><p class="ql-block"> 歙县旅游还有姬公尖,阳产土楼,看晒秋,许村,箬岭古道等地,各位亲朋好友请看下回分解。</p> <p class="ql-block">徽商大宅院是清初状元徐元文、榜眼徐乾学、徐秉义祖上的大宅遗址,位于安徽省歙县县城,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p><p class="ql-block">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精品比比皆是。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徽商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可说是处处古迹,步步是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活的徽派建筑博物馆,全新的老宅院。</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斗山街是安徽省重点升级保护单位,徽商住宅众多且环境幽静无比。游览这条数百米长的古巷犹如穿越时空一样回味无穷,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路面有着深厚的岁月沉淀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斗山街就是徽州古城最重要也是历史故事最多的古街巷,如有兴趣不妨到此好好地打听一番。</p> <p class="ql-block">昌溪村原名沧溪,根据文物考古发现,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了人类活动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唐代时,有姚、叶、朱、方、王五大姓在这里生息。南宋淳熙年间,吴姓迁入后改称沧溪为昌溪,吴姓便成了这里的主姓。整个村落建在依山傍水的小盆地中,气候湿润,水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和人口繁衍发展。</p><p class="ql-block">昌溪河历史上曾通航,清代中叶曾开有一条官道,给昌溪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村庄被蜿蜒连绵的群山环抱,树高林密,在军事上利于屯兵。正因如此,历史上朱元璋、太平天国军队曾到此屯兵休整。20世纪30年代曾是新四军皖浙支队的重要驻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块匾的落款是朱元璋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p> <p class="ql-block">万二村位于歙县昌溪乡的深山中,距离徽州古城有30多公里。这个建在高山坡上的村庄,环境相对隔绝,村落里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从远处看上去,他们连成一片,耸立在山间,宛如一个大城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