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收获之旅(三)

欧余山

大陈岛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生了两件震惊中国的大事。<div>一是,在我军解放一江山岛的震慑下,蒋帮在美军的借助下无声无息地从大陈岛将蒋军和百姓全部撤到台湾,据说只留下个瞎老头。</div><div>大陈岛作为浙江东南要塞,素有“岛屿巍峨,孤悬海外,另一乾坤,最为据险。”赞誉。中共解放大陆后,国民党在大陈岛成立了温岭县政府,由胡宗南统领浙江(实际就剩几个海岛)负隅顽抗,叫嚣以此为基地反攻大陆。蒋经国多次上岛撑腰打气。但最终还是逃往台湾,并曾蒙骗百姓不久就会打回来。迄今悠悠70年过亦,大陈民众只能梦回故乡且客死他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为此,岛上建立了“大陈岛台胞文史馆”,用影像和文字记录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br></div> 蒋家父子在大陈岛留影。 蒋经国在岛上的行宫。 1955年蒋帮实施拔根撤台“金刚计划”。 第二件大事发生在国民党撤离,我军进驻大陈岛后。当时岛上已满目疮痍和荒凉,空无一人。在青年团总书记胡耀邦的倡议下,台州、温州的400人组成青年垦荒队重建大陈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海岛已生机勃勃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为了不忘这段历史,在岛的最高端建起了垦荒纪念碑。 垦荒纪念 下一站,来到奉化溪口,蒋介石的老家。丰镐房的牌子没有找到,换成了“蒋氏故居”? 武岭城楼,溪口镇的入口处。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蒋介石也不例外。 这次来溪口最大的收获是参观了“民国博物院”这里记录了蒋介石家族的历史和他的一生。 特别记录了蒋介石1949年最后一次来到溪口的情景。 蒋介石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有无以复加的乡土情结,和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但最终客死他乡,无法入土,并且成为祖国分裂的千古罪人。 晋代古刹---雪窦寺。号称中国第五大名寺。 鲁迅故乡---绍兴 三味书屋鲁迅的课桌。 到绍兴最大的收获是走访了兰亭景区。汉代这里曾是驿亭,故名兰亭。 湖边有一座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传为美谈。 东晋时期,王羲之和当时名士41人,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兰亭还有一座碑值得一书,其碑阳刻康熙帝所书《兰亭集序》,碑阴刻乾隆帝所写《兰亭即事》。祖孙二代皇帝同刻一碑,实为罕见,被传为佳话。 虽然兰亭集序真本已不见其踪,但经过唐代文人的临写、摹搨,由此诞生了五个重要临摹本,供世人欣赏。 来到杭州,朋友建议我们去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看一看。到杭州这么多次还真没去过。从北京起直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中国南北方水上大连通。将富饶的南方谷米支援北方的政治中心,实现了“以东南之粮,养西北之兵”的物流格局,迎来了漕运的大繁荣。 杭州和北京运河上的牌楼。 有学者指出: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所刻画的两条有形的线。它们的长和大,存在的永恒,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众多城市在运河畔崛起,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生机勃勃,长盛不衰。如今,大运河的功能虽已衰落,但它体现的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和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依然激励着我们,成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西湖夜景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 镇里的书生羊肉面馆位于昭明书院旁,据说古时一些就读学馆的穷人孩子到了寒冬时就跑到旁边小弄堂里的面馆取暖。闻着羊肉香气,蜷缩在炉子边上,久而久之,羊肉面馆就变成书生们聚会的地方,名字由此得来。 就此,台州之行可以告一段落了,说是台州行实际上走了半个浙江。有的是旧地重游,大多是不曾造访的地方,可谓收获满满。我国的内地平原风景虽然没有西北边关那么雄奇壮美,但是这里是中华民族长期生长的地方,其历史和故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