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三年秋游(三)

刘再莉

<p class="ql-block">福州南站</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下旬,我们乘着秋日金风从广东潮汕来到福州。</p> <p class="ql-block">福州站</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福州市区,华灯璀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地铁</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39.8公顷,至今仍保留"西三坊、东七巷"的里坊格局。该格局发轫于晋形成于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到四百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真乃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 】南后街串起了“三坊七巷”。所谓的“三坊七巷”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市</p> <p class="ql-block">始创于光绪二年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中瑞南华影城</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间,陆氏两兄弟居住于此地,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冮东提刑王益祥居其内,改名衣锦坊,沿用至今。衣锦坊内主要有梁鸣谦故居和郑氏民居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旧名山阴巷,以在"闽山"之北故称。后改为儒林坊。北宋时,因"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名文儒坊。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经居此,又称尚书里。文儒坊主要有陈承裘故居、尤氏民居、陈衍故居、陈元凯故居、何振岱故居和陈季良故居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坊内有林则徐晚年放鹤地、刘家大院、黄任故居;还有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赠送予亲家的门匾</p> <p class="ql-block">【杨桥巷】17号是林觉民故居,也是冰心故居。林徽因也曾经在这里住过。</p> <p class="ql-block">【黄巷】因小黄楼而得名。而小黄楼,为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崇文阁校书黄璞(867-?)退隐后定居地。  </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宋代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称“郎官”巷。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戊戌维新志士林旭17岁从郎官巷走出,24岁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因积极为民族命运奔走,被尊为“戊戌六君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宫巷】因巷内古有紫极宫道观,故旧名仙居里。宋代坊内以崔、李二姓显贵,改称聚英坊;元代又改为英达坊;明成化年间,又以巷内曾有紫极宫,直称宫巷,沿用至今。宫巷内主要有林聪彝故居、刘齐衔故居、沈葆桢故居和刘冠雄故居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塔巷】旧名修文巷。北宋知县陈肃以科举不利,改名兴文巷;南宋称兴文坊;明代又改名文兴坊。俗称塔巷。以五代闽时坊内建有育王塔和书院而得名。塔巷内主要有二梅书屋、小黄楼、王麒故居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安民巷】旧名安民坊。相传唐末黄巢农民军入闽,兵至巷口,出示安民,故名。北宋初,中奉大夫刘藻以孝闻,诏赐粟帛以旌之,因改锡类坊。宋中叶,太宰余深居此,改为育德坊。元福建省都事贾讷居此,其母贞节,又改为贞节坊。明万历年间复名安民巷,沿用至今。安民巷内主要有鄢家花厅、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三坊七巷历史名人勤廉馆、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纪念馆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吉庇巷】现为吉庇路,路口没有牌坊,因而没有对联。吉庇路有特色的建筑,是沿内河边悬空前举的一排排吊脚楼,或称虚脚楼。这里有林则徐祠堂。</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十无益格言</p> <p class="ql-block">到了福建参观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也不例外。于是我们辗转去……</p> <p class="ql-block">南靖站</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拥有田螺坑土楼群而闻名遐迩,火车站也建成土楼模样。</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阪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县城60千米,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观景台</p><p class="ql-block">2018年,电影《古田军号》到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景区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从建筑结构上与闽南土楼的单元式结构相区别。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7日,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德远堂全国历史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步云楼】是位于田螺坑土楼群“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p> <p class="ql-block">通常游客是不允许上楼的,因我们的包车司机兼导游熟人熟路,得以带着我们登上土楼,看个祥细。</p> <p class="ql-block">【振昌楼】1930年,黄氏族人在步云楼的左上方建起了振昌楼,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瑞云楼】1936年,黄氏族人在步云楼的右下方建起了瑞云楼,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和昌楼】步云楼兴建时,黄氏族人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被毁于战火后重建,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p> <p class="ql-block">【文昌楼】建于1966年,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高,每层有32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有七百多年历史,4层高,楼上柱子呈东歪西斜状,彰显了老客家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顺昌楼】</p> <p class="ql-block">【翠美楼】</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片区内有璞山村、官洋村、坎下村。云水谣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千年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百年老街,古戏台、情人桥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1997年至今,已有《寻找远方的家园》《沧海百年》《云水谣》等8部电影、电视剧、MTV在这里拍摄取景。</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榕</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街</p> <p class="ql-block">土楼会所</p><p class="ql-block">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土楼53座,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有方有圆,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有三奇:一奇是它是已知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二奇厉害了,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三奇就是阴阳井,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 </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是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但它真正令人称奇的是整栋楼居然是建在3000平米的沼泽地上,下面仅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而和贵楼已经在这张巨大的浮床上屹立了200余年。对于土楼人来说,它就是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虽然平时你可能觉得它和普通的楼没有什么区别,但当你在天井轻轻跺脚,整栋楼随之沉浮的时候,你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真的是在沼泽地上啊!</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简民16世简新喜所建,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楼高4层(113米),每层14间。</p> <p class="ql-block">土楼之光文化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