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思想耀征程,旗帜领航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日新月异。因闻而动,借得初冬暖阳,紅色之旅大巴载我淞南十村数十党员,踏步申城北域宝山罗泾镇。取经异地党建,领略农家文化</p><p class="ql-block">,采风乡村新貌,感悟新思想之实践。</p><p class="ql-block"> 于党日活动中加深理论的领会,在眼見实感里理解“主题教育”的深意。如习近平所言:“循文化根基才能辨识当今中国”。</p> <p class="ql-block"> 罗 泾 镇</p><p class="ql-block"> 罗泾镇是“上海北大门”。东临长江,南连月浦,罗店镇,西邻嘉定徐行,华亭镇,北接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行政面积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万人。新市镇是中心城 区,与睦邻小镇为邻,步行15分钟生活圈复盖动迁小区、商品房小区、行政村等12个村居。</p><p class="ql-block"> 罗泾水资源丰沛,有324公顷水源保护区和400公顷长江原水基础地,承担着上海30%的原水供应。 </p><p class="ql-block"> 罗泾人文历史底蕴和文化基础深厚,始自西晋,唐宋为兴。南北朝粱武帝建萧泾寺,明建文帝得义僧烈女舍身救助,郑和下西洋的扬帆地,戚继光率军抗倭的根据地……近代名人有中国漫画家沈同衡,“北头沪剧”创始人丁婉娥。</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罗泾是偏僻闭塞的农村,如今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热土,“美丽生态罗泾”是新冠之誉。已获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卫生镇,中国最美村镇,上海文明镇称号。2021年8月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p> <p class="ql-block"> 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p> <p class="ql-block"> “美丽生态罗泾”,民居焕然一新,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传经送宝:党建引领,罗泾振兴,乡村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重温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 塘 湾 村</p><p class="ql-block"> 塘湾村位于罗泾镇北部,是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列入中国“最美乡村”,也是罗泾镇的网红打卡点。村建以“养生塘、生态湾</p><p class="ql-block">、智慧村"的理念开发,充滿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水乡风韵。独具一格的是“母親花文化园",“品膳房”及新潮农家庭院。</p> <p class="ql-block"> 下馬观花。</p> <p class="ql-block"> 新宅随处見,旧屋已难覓。</p> <p class="ql-block"> 品膳房。 家宴会客中心,豪华显大气。</p> <p class="ql-block"> 母視花文化园。 在塘湾村入口处,是国内首个萱草专类园。数万平方米的园内,栽种100多种的萱草花。萱草在唐宋年间,常种于住宅后院。因后院常常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又处于整个住宅的北部,所以母亲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称。人们为想念母亲而尊萱草为“母親花”。</p> <p class="ql-block"> 演艺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 寻 梦 沪 剧</p><p class="ql-block"> 沪剧,上海的地方戏剧,起源于乡村田头传唱的山歌。因流行地域而分为“东乡调”,“西乡调”,后来发展成有故事有人物的戏文。沪剧原称花鼓戏、本地滩黄、申滩、申曲。于1946年“上海沪剧社”的老先生们在新光剧场一致议定名称为“沪剧”。</p><p class="ql-block"> 沪剧盛行申城北缘,因宝山罗泾出了亇沪剧宗师丁婉娥,办社办班(“婉兰社”、“婉社儿童申曲班”),带出了一大批沪剧名家,形成了以罗店、罗泾、罗南为中心朝南到江湾、大场的宝山“北头沪剧”。</p> <p class="ql-block"> 丁婉娥。 沪剧一代宗师,生于罗店的乡村(1958年划入罗泾宝丰),取名荷英,又名小妹。9岁进上海宝成纱厂当童工。因喜“申曲”,拜申曲名家施兰亭为师,跟其大弟子丁少兰学戏,取艺名“丁婉娥”。与丁少兰结婚后,成立了“婉兰社”,首创“化妆申曲”,“时装新戏”。</p><p class="ql-block"> 丁婉娥后与丁少兰分手,独办“小囡班”,取名“婉社儿童申曲班”,培养出了四大沪剧名家弟子(丁是娥、楊飞飞、汪秀英、筱爱琴)。解放后,丁婉娥进入上海人民沪剧团,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分会会员。1956年受聘于上诲戏曲学校为沪剧班老师。</p> <p class="ql-block"> 沪剧名家丁是娥,楊飞飞,汪秀英,筱爱琴。</p> <p class="ql-block"> 罗 泾 十 字 挑 花</p><p class="ql-block"> 十字挑花是一种在土布上“挑花插线”的民间艺术。这是罗泾当地农家女子智慧创造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积淀,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罗泾十字挑花”以土見长,有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广泛应用于女性衣物的装饰,更符合当时平民百姓层面衣着要求,艺品流传久远。如今,土布不再,十字挑花难再流行。现巳成为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探究农家文化,参访“罗泾农家风情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罗 泾 农 家 风 情 展 示 馆</p><p class="ql-block"> 旧时,罗泾地区家家植棉种粮,户户纺纱织布。因此,展示馆以“农耕生产,农家生活,农民风俗”三大板块,通过实物和文字展示,稽古振今话罗泾。</p> <p class="ql-block"> 牛车盘抽水机。以牛为动力,在草棚下绕圈带动盘轴转动,再带动水斗输送带上水。</p> <p class="ql-block"> 独轮小车。已难見到,乡间的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 农耕生产工具。</p> <p class="ql-block"> 风车。以风力清除谷物中的杂质。</p> <p class="ql-block"> 后图一一石臼。 石臼与杵配合使用,将谷物放置臼中以杵捣碎。</p><p class="ql-block"> 前图一一踏桶。 有观者说是腌菜的,非也。将干棉花贮于桶内,脚踏压实,称为“踏桶”。</p> <p class="ql-block"> 石磨。 人力磨粉的原始餐食工具。</p> <p class="ql-block"> 织布机和纺纱机。</p> <p class="ql-block"> 前图的圆直桶干啥用的?应叫“坐桶”,将小孩置于内,夏凉冬暖(下可放暖炉)。相当于现在流行的小孩坐车。</p><p class="ql-block"> 后图是八仙桌。一桌八椅,农家中必不可少的饭桌。</p> <p class="ql-block"> 红轿子。 专供婚礼时新娘的交通工具,旧时有一套新娘坐轿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雕花大木床,中国南方民间的床,相当考究。</p> <p class="ql-block"> 闺房中的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 五斗橱,旧时房中必备。</p> <p class="ql-block"> 永续的罗泾滋味。</p> <p class="ql-block"> 四 喜 凤 糕</p><p class="ql-block"> 四喜凤糕巳列入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喜凤糕”之四喜,即为新娘之喜的“行盘糕”;出生之喜的“定胜糕”;乔迁之喜的“滿囤糕”;寿诞之喜的“寿糕”。不同的凤糕入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内涵,洋溢着地域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你知桃中竟有“黑桃”品种?唯罗泾可见。</p> <p class="ql-block"> 罗泾宝虹家园。</p> <p class="ql-block"> Yes . I Like LuoJing T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