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秀才考卷说起

吴保平

<p class="ql-block">  大凡国人几乎都知道中国封建时代读书人都要通过科举考试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博取功名,而进士则要进京在皇宫大殿里考,叫殿试,由皇帝亲自命题主持,考上了叫进士,能进封建社会最高学术机构翰林院当翰林,赶巧考个第一名那就叫状元,也许还能做驸马一步登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是你们知道那考试是怎么考的吗?试卷是什么样子吗?呵呵,前些日子我在绍兴一个名人学霸家里还真见过当年他本人参加秀才和进士殿试的试卷,绝对稀罕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些天天高云淡阳光和煦,起意去绍兴老城逛一圈。十年前去过,变化不大,无非更沧桑了一些。墨池的字也褪色了不少。小店多了,有的很摩登。</p> <p class="ql-block"> 摄于2013年11月</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3年11月,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景物同一个角度,前后正好十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照片中小面馆不远就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故居。说个小插曲,小面馆墙上的字头三个有二谢面的字样,有人以为这个面馆叫二谢面。其实那字是王羲之写的《二谢帖》,属于国宝级书法作品,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点开放大了看“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能读懂吗?翻译一下,大意是与二谢(谢安、谢万)近来未能常会面,(为此我)等待责备并深感不安。我携女再叩拜。想来邰儿等全都好吧。前些时间担忧的事已妥善。所送事议应当考查并予以省察。(我身体)左部(时而)仍剧烈疼痛。并非小面馆的面叫二谢面好吃。谢安是东晋宰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万是他弟弟,同样非常杰出。谢安曾经在绍兴上虞东山隐居,后来朝中谢氏家族衰败以后他再次出山任宰相,东山再起的成语就源于此。如今上虞有个东山再起景区,里面还有谢安的墓和碑。</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淝水大战说的就是他以八万兵力击败秦国的百万大军。谢安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家族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此外,他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精于儒、玄、佛、道学。兄弟俩与王羲之交谊深厚。说到谢安自然要说一下他的侄孙、中国山水派诗词鼻祖谢灵运。那个才高八斗的成语就出自谢灵运。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子建就是那个写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曹植。好了,扯远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去绍兴当然少不了看名人故居,这次除了再看鲁迅故居外最主要的还是为数次未遂愿的蔡元培先生故居而来。蔡元培的名字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绍兴人,更不知道他曾经还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做过货真价实的翰林。</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革命家、曾任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集大成者和开创者。其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影响。时至今日,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而言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有句话叫“大学虽已遍天下,世上再无蔡元培”就是最好的注解。”</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在中国访问,目睹了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曾感叹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1940年蔡元培逝世以后重庆、延安以及大后方几乎所有尚未沦陷的省份,都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写了挽联,如今那挽联就悬挂在蔡元培故居里。</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发的唁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那一天,全国寄出的信件上,都被盖上一枚特殊的邮戳:追悼蔡孑民先生纪念。孑民是蔡元培的字。国内几乎所有大报,无论何党何派,都发表了悼念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悼词与评论,人们用的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楷模”,一个是“完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蔡元培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最大的绍兴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城内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一座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现故居辟为“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介绍蔡元培一生的业绩。故居共三进。第一进门厅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p> <p class="ql-block"> 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左壁悬有毛泽东撰、沙孟海书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联语;右壁有周恩来撰、沈定庵书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蔡元培就出生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故居里陈列的图片资料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展柜满满18册蔡元培全集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不过旁边展柜里的两幅横轴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横轴上密密匝匝写满严整匀称点画精详的楷书,旁边还有朱砂字和大印,仔细看这居然是蔡元培当年考秀才和在故宫保和殿当着光绪皇帝面考进士的试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蔡元培考秀才试卷</p> <p class="ql-block"> 殿试考进士试卷</p> <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我们对科举考试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对这个考试具体怎么考的几乎没人知道,更不用说试卷长什么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种种原因,过去很少宣传蔡元培,连本地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17岁取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岁授翰林院编修,妥妥的大学霸,货真价实的大清翰林。翰林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最高头衔,属于最高等级的士大夫。</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官员选任的基本方式。中国从三千年前周朝开始官员选任基本是以世袭和举荐的方式进行。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实行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有点类似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者谓之及第、登科、登第、擢第等等,过去民间常见的喜庆贺词五子登科等就是从这儿来的。唐朝时委派官职由吏部负责,如同现在的某某部,及第者还要由吏部再考一次,俗称“关试”,如同现在的复试,复试完毕,各科及第者就都归吏部管,排队等候轮派官职。急于得官的人,可再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书判拔萃”两种考试,简称“宏词”、“拔萃”,考察你的文才是不是特别好,合格者立即授官。大家熟知的诗人柳宗元、白居易就是进士及第后,分别又应宏词、拔萃及格而授官的。“拔萃”这个词源自孟子的话,意为超群。所以过去做官既要会写诗作赋会宏大叙事又要特别超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到了明清科举考试又分成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一年一次,考试通过后便成为秀才。过去考上秀才就可以站着和县长说话,还可以自己开馆教授学生。蔡元培17岁考中绍兴府秀才第一名。18岁选择回乡办了一座中西学堂,这是当时绍兴唯一的新式学堂。在大半乡民还是阿Q和孔乙己的江南水城,蔡元培提倡新学,他在学校里增加了日语、法语教程,还开设了化学、物理、生物等科。这是大教育家蔡元培人生中第一次教育改革。当年学堂里有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小学生,他晚年回忆说:蔡元培先生来中西学堂后,我才第一次了解了现代科学。这个小学生叫蒋梦麟。几十年后,他从老师蔡元培那里接过了北京大学的大印,成为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也备受赞誉的一任校长。蔡元培去世后,蒋梦麟给老师送上的挽联,只有十个字:大德垂后世&nbsp;中国一完人</p> <p class="ql-block"> 蒋梦麟</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p> <p class="ql-block">  好了,接着说考试。秀才考上了便是考举人,叫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全省秀才集中到省城叫贡院的专门场所考,三年一次,考中的就成了举人,举人就具备了做小官的资格。以前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有的考生一辈子考到须发皆白也没能考上秀才的比比皆是,更不用说考上举人,难怪范进考中举人后会高兴的发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蔡元培以绍兴地区第一名秀才的身份也参加了举人考试,前后考了三次,最后以全省第二十三名考中举人。晚年他对自己第一次考举人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他在《自写年谱》中对此有记载,“是年八月初旬,我第一次随六叔父往杭州,应乡试。启行这一日,照六叔父成例,祭祖告别。晚餐后上乌蓬船,ni船行一夜,到西兴,渡钱塘江,到杭州。初八日黎明进考场,作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初九日出场。十一日第二次进场,作五经文五篇,十二日出场。十四日第三次进场,对策问五道,十五日出场。”现在学生的中高考不轻松,但是旧时的科举考试感觉更艰苦。那时考试全部集中到贡院里考,考生每人一间约一平米多一点的格子间,叫“号”,无门无帘,一块木条板。每场考试一般从头天黎明时点名发卷进入号间,到第二天日落交卷出号。每次考试考三场,每场连续两天,每页试卷多少列,每列多少字都是规定的,而且必须用毛笔写端端正正的馆阁体楷书,如同现在的印刷字体。期间考生吃喝拉撒睡全部在号子里完成。最毁三观的是考生必须自备米面菜肴和炊具,虽然每个号都有监号军士,也可以代考生煮饭,但因为种种原因考生一般都自己煮,一边写文章一边烧饭。蔡元培说当年他参加乡试时就自带一种紫铜炊具,叫“五更鸡”,用火酒炊饭。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个“五更鸡”。因为成千上万考生集中在一起考,连着考那么多天,有的考生因压力过大而神经错乱,在试卷上乱写乱画甚至自杀的也有。现在南京还保留着当年的江南贡院考场号间,有兴趣的去南京可以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贡院考试格子间</p> <p class="ql-block"> 贡院放榜图</p> <p class="ql-block"> 再高一级的叫会试,考进士。乡试后第二年二月由礼部主持,全国考生来京城进贡院一起考,考中的叫贡士,这就算是拿到了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入场券。四月,皇帝亲自出题在皇宫大殿考试,叫殿试,贡士参加,考中者分为三甲:一甲就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直接授予中央官职,二、三甲则还有可能选任知州、知县。现在知道什么叫位列三甲了吧。参加殿试待遇就好多了,不用蹲小号,皇帝御膳房管饭,每个人还发十个白糖馅饼当点心,还有奶茶奶酒,那时的白糖老稀罕了,基本都是进口的。考试结束以后皇上还会请所有考生米西一顿。一甲的每人赏银八十两,二甲三甲三十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蔡元培顺利考中了贡士。殿试将于两个月后进行,不过他并没有参加当年殿试。因他听别人说,殿试名次以字为标准,他觉得自己字写得还不好,决定留待下次再考。返乡后蔡元培苦练楷体书法。三年后的1892年,蔡元培参加光绪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举考上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nbsp;展柜里有一张试卷就是蔡元培参加殿试其中一场试卷。试卷为白宣纸折卷,卷面用黑色楷书写“应殿试举人臣蔡元培”,正下方盖有红印。右侧朱笔写着蔡元培的殿试名次——“二甲第三十四名”。整张试卷工工整整,没有一处涂改,如同打印的。</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字迹是人的第二张脸,书法是人的第二颜值,写得一手好字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自信和好运。据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讲,漂亮的书法可为考生每门学科多挣五、六分,也就是说一手好字在高考中可为孩子多挣30分。曾经有报道,2019年全国知名的河北衡水中学仅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多达275人,衡水体书法为衡水中学历年高考取得佳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据说全国各地许多重点中学,都开始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狠抓学生的书写。</p> <p class="ql-block"> 衡水学生书法</p> <p class="ql-block">  好了,继续说蔡元培。1894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接见上榜进士,蔡元培站在第五排,与浙江籍的高宝鉴、吴士鑑、叶尔恺、赵鼎仁、王得庚、张元济七人同排。名单中蔡元培名下写道:“浙江人,年二十八岁,光绪十八年二甲进士”。蔡元培被钦定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自此蔡元培从江南绍兴水乡走入皇城,成为满清顶级士大夫阶层一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亲历甲午战争、戊戍变法目睹晚清朝廷的腐败无能后,蔡元培于入翰林十年后的1904年与同乡陶成章等人成立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同乡秋瑾、徐锡麟等都是会员,毅然走上反清革命之路。光复会与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成鼎足之势。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光复会并入同盟会,蔡元培任上海同盟会会长,正式成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者。</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夫人周峻</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夫人周峻画的蔡元培油画肖像</p> <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5日,寄居香港的蔡元培早起突然大口吐血不治身亡。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还欠下了千余元医药费。入殓时的衣衾棺木还是商务印书馆的弟子代筹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北大未名湖畔矗立着一尊蔡元培铜像,铜像是1977、1978级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集资铸建的。李克强总理就是北大法律系77级学生。铜像基座上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先生亲笔书写的“蔡元培先生”五个镀金字,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胡乔木、邓力群、许德珩、胡愈之、周培源等参加了当天的落成典礼。</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1日我国发行了《J145&nbsp;蔡元培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蔡元培,永远值得纪念的传奇绍兴人。(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3.12.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