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三年级数学组于11月28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第一节课,朱研老师讲授《周长的认识》一课,朱老师先订正预学单,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借助预学单,学生能够正确描边,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定义,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封闭图形。通过任务单和游戏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绳测法”来测量。对于规则的图形,用直尺测量即可,并且可以简单计算出周长。朱老师讲解了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4+5+6=15(厘米)。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第二题,朱老师边巡视边批改,利用小组长批改,课堂效率较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通过游戏和练习进行巩固。巩固过后,朱老师通过作业单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会利用平移思想进行周长的比较。朱老师的课堂紧密衔接,层层紧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第二节课,付晶老师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付老师通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来比一比谁跑的更远,揭示了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求出小兔子奔跑的路程,学生自主学习,列出3个不同的式子。随后,付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种方法最简单,引导学生根据(6+4)×2这个式子,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求出乌龟奔跑的路程。学生列出2个算式,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探究完成后,付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情境,看一看小虎裁判分配的竞赛路线公平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纷纷说公平,接着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最后,付老师通过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的思想解决问题。付老师的的课堂教学情境连贯,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氛围较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第一节课,马冰茹老师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马老师通过温故知新,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什么是周长等知识点。接着马老师通过喜羊羊和懒羊羊的比赛进行导入,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揭示课题。</p> <p class="ql-block"> 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帮助喜羊羊计算出路程。学生探究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马老师引导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并让学生记录在课本上。接着,马老师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帮助懒羊羊计算出路程。学生探究出了2种不同的方法,马老师引导学生第二种方法简单,并进行记录。随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马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马老师还结合学生特点,调节课堂节奏,学生配合默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授课结束后,三位老师简述了反思与收获,李艳学校长对于此次同课异构进行点评。李校提出三位老师都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主题,讲课时三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要继续保持下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虽尽而意无穷,赛虽止而思未尽。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三年级数学组教师乐学、勤学、善学的风貌,彰显了教师教学人性,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们的教学研讨交流,为以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p> <p class="ql-block">编辑:三年级数学组</p><p class="ql-block">图片:三年级数学组</p><p class="ql-block">审核:三年级数学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