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相遇 “美”不胜收——记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张齐华“社会化学习”专场教学观摩研讨会

莒南二小卢言洁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生命最美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培训,是生命最大的遇见。</p><p class="ql-block"> 成长,是生命最好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冬天,非常幸运的作为莒南学习团队中一员,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回想下午场的学习,历历在目。</p> 暖场歌舞 <p class="ql-block">徐老师用一首《蝴蝶飞呀》致敬梦想,类老师的拉丁舞还没欣赏够,王老师的《南屏晚钟》致敬经典,三位老师精彩的分享,让你觉得没点才艺都不好意思在临沂小数界混。</p> “质疑深化”实践手册 <p class="ql-block">会上,王江校长结合实例,从质疑深化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质疑深化过程核心问题的确定、基于学生提问的双重板书设计、开展教师参与下的质疑深化四个方面,对“质疑深化”实践手册进行了详细介绍。其实王校长就告诉了我们两件事,质疑深化要干什么、怎么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01意义:质疑深化要实现的基本目标</b></p><p class="ql-block">匡正:引导学生知识“由错误到正确”。王校长通过让学生画图表示0.23,学生出现了错例的例子让与会老师明白每节课都要把知识教对。</p><p class="ql-block">澄清:引导学生认知“由模糊到清晰”。在基于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支架,通过二次讨论理清概念。也就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有几个孩子不举手,就可以采用让学生再次讨论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拓展:引导学生方法“由单一到多元”。在学生通过预习单学习做到基础保底的基础上抓住契机,进行引导深化、拓展蕴伏。</p><p class="ql-block">深化:引导学生思维“由肤浅到深刻”。王校长说,要抓住关键,及时追问,由表及里的让学生感悟思想。其实就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p><p class="ql-block">联系:引导学生结构“由零散到系统”。这里王校长介绍,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在整体视角下,寻找联系,不断完善知识系统。这里王校长讲到了张特的百分数一课,张特提出了一个问题:百分数放哪里更合适?学生小组讨论,在争辩中明确了百分数放比那里更合适,很好的形成了一个知识系统。</p><p class="ql-block">延展:引导学生创新“由课堂到课外”。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属于我们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漂流、问题手帐、问题银行等方式,让学生课下继续研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02核心:质疑深化过程核心问题的确定</b></p><p class="ql-block">核心问题怎么选?要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研读课标。在这里王校长指出,学习单上的学习目标就是从教案目标来的,只是说的得是学生能听懂的话。</p><p class="ql-block">核心问题怎么来?是学生小组共学为解决的,或有价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有了核心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还有其他方法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进行分类,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排序,然后注意问题的关键性,有的时候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解决了其它的一些问题了,如果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采用搁置的办法,比如放到问题漂流墙。</p><p class="ql-block">如果在课上,就是没有出现怎么想要的那3—4个问题,这时候怎么办呢?王校长也给了我们方法。可以转化角度,让学生结合着例子来说;可以给出提示,比如你的问题提的很好,我们是不是得先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增加提问,每个小组推选2个问题;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可以直接告知。有了以上王校长给出的方法,我们一定能保证有3—4个老师想要的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03深化:基于学生提问的双重板书设计</b></p><p class="ql-block">初始板书:基于核心问题设计初始板书。王校长提醒,我们的初始板书和初始问题是要高度吻合的。它是最终板书的底层骨架,它要重点突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支架,便于学生交流。</p> <p class="ql-block">终端板书:基于深度备课设计终端板书。在研读教材、研读课标、研读学生问题的基础上锁定问题,依据课标理念,体现进阶。</p> <p class="ql-block">求差分割:寻找增量部分进行模块分割。这地方说的其实就是我们整节课的一个骨架,结合问题,进行分块设计,体现知识、方法、思想等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04课堂:开展教师参与下的质疑深化</b></p><p class="ql-block">图片上呈现的流程图让与会教师对操作流程更加清晰,张特团队真是毫无保留。</p> <p class="ql-block">收集:基于“批阅标记”的问题梳理。收集的方法有快速浏览、分类张贴、阅读阐述。</p><p class="ql-block">答疑:组织学生直接进行问题解决。可以上台发言,可以作用板书、可以邀请补充。</p><p class="ql-block">讨论:组织学生再次展开对话交流。这地方可以针对问题发起挑战,让全员卷入,教师要及时进行跟进追问。</p><p class="ql-block">追问深化:结合深度追问完成终端板书。</p><p class="ql-block">王校长最后说到,他希望老师们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慢慢来,慢慢体会数学教育的美好。</p> “倍的认识”备课指南 <p class="ql-block">“倍的认识”备课指南,张特从三个方面展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01地图:教材分析与任务设计</b></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张特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单设计经历了从荡气回肠到接近教材的过程,通过他们的实践发现,学习单可以直接取材于我们的教材,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的课堂在让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时候,可以直接对照教材内容预习,勾画、提出自己的问题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02提问:问题整理与筛选排序</b></p><p class="ql-block">张特问我们,为什么学生上他们的课,上50分钟也仍能乐此不疲呢?因为解决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啊,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数学,一定不是因为某一节课老师用了一个好的情境,是因为学生发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03深化:板书设计与深化路径</b></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张特说,他会设计双重板书,黑色的是初始板书,红色的是增量板书,初始板书是可以提前写在黑板上的,然后通过分割匹配问题,一块一块呈现出来就是完整的一节课了。</p><p class="ql-block">张特还结合倍的认识这节课,展现了张特是如何根据板书展开整节课的。在这里我又想到了胜哥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设计好了板书就可以上课了。</p><p class="ql-block">原来所有的顺理成章,都是老师的“早有预谋”!</p> 行动才是答案 <p class="ql-block">今年的10月份,我参加了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这之前我于5月份参加了南京的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五),被那节课深深吸引,当时我心里就想我要用张老师的方式上我的那节课,回来以后我进行了尝试,由于所选课题内容不难,比赛的时候进行的还算顺利。因为有了尝试,所以当今天张特和王江校长在讲的时候,我有了更深度的共鸣,也解答了我很多的疑惑。这样的课很不好上,可是学生喜欢,这足以成为我们进行尝试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学习中成长。在这个冬天,让我们积蓄力量,重新出发!</p>

学生

板书

问题

张特

深化

校长

质疑

老师

学习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