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贴文之一 用“walk”去感受“city”——一场别样的魔都City walk

撒应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魔都名片 外滩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有一时髦的热词叫:“City walk”,流行于本埠市民中间,翻译成中文即“城市漫步”,用沪语来说即是:“荡马路“。对于City walk,特别是上海本地人会发出一声疑惑:“我是上海人,我还需要在上海City walk吗?”其实不然,你去问问在本地上海人中间,究竟有多少人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城市有多么深刻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上海有哪些极具特色的City walk路线?如何更好地来一次City walk?时值秋冬之交,一众来自外埠客人十余人莅沪聚会游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东道主,用心策划设计了这样一份5天4夜的上海City walk路线图。5天4夜对于在上海City walk可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但是一旦用心投入其中,沉浸在里面,却会让你感到时间远远不够。对于人文景观,建筑美学尤感兴趣的朋友,并希望以一种休闲放松的节奏实施这样一份Plan,或许应考虑把安排的时间再延长2天甚至更多。一直认为,上海游览的精华不仅仅在“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小陆家嘴/城隍庙“传统套路上。作为一位外埠外来者,尤其是第一次来上海,这些景点应该去看,也必须要去看。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上海仅仅只有这些看头。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设计一条体现上海城市特色,通过徒步这一活动方式,帮助参与者重新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空间与建筑,沿着城市记忆的足迹,探寻城市记忆的故事,关注当地的人文和生活方式,触摸到一座城市的生命韵律,才算直击精髓,把握要领,物有所值,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大学老同学上海聚会City Walk文案(活动结束后,东道主答谢老师同学的致辞),其中包括了5天4夜的行程安排。分享在此,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p> <p class="ql-block">在策划这样一个外埠友朋5天4夜上海City walk的计划中,首当其冲当属下榻酒店选择。在尽可能考虑群体消费观念及能力的前提之下,综合多种因素,选择一处性价比高且交通方便的酒店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职时,我每天上班进出南京东路步行街整整20年,可说对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大小酒店非常熟悉。我最终选择了一家性价比极高,交通极为方便,硬件卫生条件都还不错的酒店(唯亭酒店,你有外地朋友来沪极力推荐这家高性价比的酒店,在这样的区域内实在是很难再找到第二家)。其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上,出得酒店电梯即是步行街及地铁🚇出入口,全程出行完全利用上海极其便利、快捷、准时且低成本的地铁网络完成。作为游览上海的外来者下榻在这样位置的酒店,可以节省了许多预期景点行程的时间,不用刻意去安排这些景点的行程,每天进进出出走走转转就带过了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外滩源及三站地铁以内就游览了城隍庙/新天地/南京西路/张园/静安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寸土寸金的南京东路沿街的酒店环境设施尚可,但价格高高在上(即使一般酒店价位也要在600~800元/间晚);在其周边马路(天津路/宁波路/九江路/汉口路/山东路/山西路/福建路等)上的小旅馆虽然价位要低一点(300~400元/间晚),但是硬件设施卫生条件难以接受。虽然,即使这样的酒店让客人很难走进,却因为地段的原因不愁客源,尤其在节假日甚至一房难求。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要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地段的酒店都是高不可攀,只要你用心找找还是能找到性价比高,硬件卫生实施过得去的,以驿站而不是度假性质下榻的酒店。我以为我们找到的这家步行街上唯亭酒店就是这样的一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以此往东行10分钟就是外滩黄浦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走出酒店,我就向客人介绍了地理位置。在以下榻酒店为中心方圆10分钟范围内(东至外滩江边,西至南京西路国际饭店人民广场,南至延安东路大世界,北至苏州河景观步道)的市中心行程。这些地方都可以利用晨起晚间的零碎时间,自行就近走走转转看看,不再专门安排日程。我以为我的任务在于讲好故事——事实证明这对于客人魔都之旅的体验收获至关重要——带领客人去看些一般外埠客人来沪不易看到亦或看不到的那些地方和东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为更好服务于客人,也为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5天4夜东道主与莅沪客人同宿酒店。出门在外旅行,我有早起习惯,一般早晨5时即起。此时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江边空无一人,此时此刻仿佛特殊时刻的魔都空城再现,也是一种别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景致和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用“walk”去感受“city”,从每天清晨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清晨,空无一人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这些场景对于你来说,应该是难得一见。即使我在这条路上天天上下班走了整整20年,见着的都是熙熙攘攘,接踵比肩的人流,也从未见着过的空无一人的南京东路&外滩景象(疫情特殊时刻除外),也因此了解了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背后一些不为人知事情:原来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是24小时都有保安执勤,其整洁干净的路面每天都是用高压水枪+洗涤剂冲刷洗涤过的</span></p> <p class="ql-block">在寸土寸金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酒店,因为场地的限制,除了几家品牌大酒店,通常酒店也没有提供自助早餐的场地,这当然也降低了住店成本。步行街上的店家最早也要10时营业,因为现在上海中心城区的拆迁,已很难寻着一处用早餐的地方。为此特地踩点寻着一处,到处弥漫着老上海城市生活韵味与烟火气的宁波路(山西路~河南路段),在这段街上,一溜子大饼/油条/豆腐浆/大王锅贴/老鸭粉丝汤/小杨生煎/宁波糕团姑苏老鸿兴面馆/白粥/菜粥/皮蛋粥等等上海本地早餐点心摊头以及菜市场小超市一字排开应有尽有。我去到异地城市总喜欢特地找这样的地方走走看看,记得有一回在香港🇭🇰我就专门安排一个上午往这些地方跑,非常有意思。我深觉着这无疑应是我们旅程的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体验之一。</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之于我,可说是太熟悉不过的了,因为我在职供职的单位就在宁波路西头处。其实,这条小马路即使在上海滩也可说是有着它非同寻常特殊意义的存在。有时收获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在解决每天早餐的同时,却获得了有意义的附加值。</p><p class="ql-block">宁波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讫六合路,全长超过1200米。如果说分布在黄浦区的马路是群英荟萃,那么这条马路一定是它们当中当之无愧的”隐藏大佬“,钱庄聚集地、薄如纸片的网红住宅、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怎么形容它夺目的光彩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1934年《中国建筑》杂志曾这样描述宁波路,“沿黄浦而西,头顶四川路,介于南京路北京路之间,即海上之宁波路也。沿是路也,银行钱庄,鳞次栉比,握全市金融之枢纽,素有中国华尔街之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当年海上之宁波路,银行钱庄,鳞次栉比,握全市金融之枢纽,素有中国华尔街之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新光大戏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宁波路上,与我供职单位毗邻的新光大戏院是一处值得说道说道的地方。它与其隔壁的中国大戏院一样,属于意大利中世纪歌德式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31年,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此上映,从此拉开了中国有声片时代。国际戏剧大师卓别林也曾造访过新光大戏院,和京剧大师马连良留下著名合照。1944年张爱玲将《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也曾在此演出,连演80场,场场爆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幕起幕落,多少故事曾在新光大戏院里上演、落幕,聚散离愁都化成如烟往事,老上海记忆里的前尘往事仿佛被刻入砖石,成了建筑的一部分,也随着这建筑,成了城市里的一段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中国大戏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冬皇”曾在这里谢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从诞生之日起,这里就是一个众星云集的地方,梅兰芳和梅葆玖父子首次登台,厉家班成名,孟小冬谢幕演出等重要演出,都将舞台定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影响最大的一次演出,是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寿的水灾义演,这场演出汇集了各路名家,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孟小冬等名角聚集,盛况空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中国大戏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在中国仅有的两座带有“中国”名称的历史性老剧场,其含金量不言而喻</span></p> <p class="ql-block">在宁波路上,近代钱庄的繁盛、当下平凡市井生活一并出现 ,眼前更迭交错的景观让人应接不暇,这便是宁波路的常态,比起追逐流量和爆红,宁波路更多的是认真经营、回归烟火气的宝藏小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当下市中心闹市区都已拆迁成空心化,作为宁波路(山西路~河南中路)市井生活烟火气十足,晨间人流车流接踵比肩,应接不暇,煞是热闹的景观已是不多见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客人中有的是第一次来上海,也有十多次来沪的老朋友,却在完成这样一次每天“Walk“至少20000+步数,实实足足,赶早贪黑的5天4夜上海City walk的经历以后,仍然余兴未了,意犹未尽,不约而同地连连说道:“这是一次精彩而别有意味的上海之行,没有想到上海还可以这样玩法!它让我们看到了魔都通常意义以外的另一不曾为人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一面,它完全打破了外埠客人对上海‘二天时间足矣,走一下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固有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上海是什么?是张爱玲笔下繁华落尽的上海?是王安忆笔下烟火⼈间的上海?是陈丹燕笔下优越⻄化的上海?是程乃珊笔下精致玲珑的上海?我看是,也不是。</p><p class="ql-block">“20年前行走上海的人不多,写上海马路的更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上海,写城市建设和空间的文章也铺天盖地。但上海是写不尽的,每个人的视角也不一样。”海派作家朱惜珍说。</p><p class="ql-block">因为爱好,自有微信朋友圈以来,我也陆续写过10余篇关于上海“荡马路”的文字,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叫“CityWalk”的帖子。记得10年前发的第一篇关于CityWalk的帖子写的是武康路,安福路、五原路一带而后陆续有席家花园,荣宅及其陕西北路一条街等。虽然,这些“Walk”及其记录都是零零散散,缺乏章法。</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经常独自徜徉在上海的马路上,特别是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看着一幢幢美丽却又苍老的建筑,隐隐约约,眼梢飘过的是历史的影子,让我仿佛距离这座城市的灵魂近了一步。这些东西使我们得以了解城市的记忆和建筑的灵魂,得以触摸城市的文脉,让生活在此处的人们知道自己的来历,也因此看见自己的未来。</p><p class="ql-block">在这条犹如穿梭在时间索道里的路线,以citywalk方式,放慢脚步,邂逅惊喜,品味慢生活、享受慢时光,漫步在魔都大街小巷……用“Walk”去感受“City”。然而,像我们夫妻俩今天这样居家在沪,却拖着行李箱🧳🧳🧳,仿佛赴异地旅行一般,与客人一起住店5天4夜,在酒店与居家仅有10分钟地铁距离,期间却没有回家过一次,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在上海用“Walk“去感受“City“,也是甚为少见,前无可鉴。这该是多么用心之深呢!所以,这个系列贴文的重心并非在记录一个同学聚会的热闹场面(对此,大康、志宝等同学已作精彩记录。此略),而想籍此契机,对这别样的上海“CityWalk”作一记录及夹杂着由此产生的一些过往旧事的回忆。是为存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系列贴文之二</span></p><p class="ql-block"><b>用“walk”去感受“city”</b></p><p class="ql-block"><b>——一场别样的魔都City walk</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