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花山人2023.12.02(桐庐.德清云岫禅寺)

散花山人

<p class="ql-block">解读毛印福先生的画(作者:王谦)</p><p class="ql-block">画家毛印福先生.生于山东曲阜尼山之下。尼山为至圣孔子诞生地,印福先生初生而秉圣地之灵气,可谓得先天之利:长而负笈外岀访学,曾到北京等都市与名家文人请教和交流,作品面貌益多繁富蕴藉之致:近年长居黄山之中,以久积胸中的丘壑,复又熏染黄山云霞,越发灿烂出一番纸上云烟景观,启人灵思。</p> <p class="ql-block">印福先生于绘画,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用力涉及,于山水一道尤为擅长。随后致力于青藤、八大.石涛.石溪等诸家之法,博及五代.宋元各家之长,加強传统基础,力求有所突破.脱俗.创新.作品向写意.泼墨方向发展,追求天籁,积学求变。</p> <p class="ql-block">孔子曾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夫子彼时的天下,不过是放眼中原所及。孔子一生未到过黄山,假如亲睹黄山景观,一定会为之心潮澎拜而留下更有扩大胸怀的名言。印福先生近年长居于黄山.日夕与黄山的山石石海相晤对,云朝雾夕在他久久浸润齐鲁文化的心田上渗入一些属于南方山水与人文的灵性。如此在北人特别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山东人的心性上又复合了南方人的个性,反映在其画作上,自有一番不同他人之处。这是印福先生在绘事一道上的优长。</p> <p class="ql-block">欣赏印福先生的画作,不难想到画家临风濡墨之时,将眼中黄山佳景撷入自己素楮之上,画面上呈现岀画家胸中的黄山,当是何等的快意!其所作黄山作品,大致三种样式。一为墨笔勾勒山峰,山间云雾缭绕:一为雪景,墨笔青松秀于于峰峦之上:一为没骨笔法所作雨中景致,烟水朦朦胧尽姿尽态。其中.第一类写实,具象而见笔法:第二类写人间奇景,画面清冷令人心境清凉:以我个人喜好.最可叹掌的是第三种样式,看他用笔寥寥,或轻涂或泼墨,总是恰到好处,叫人读來如梦如幻,走岀无限诗意,而其中体现岀的,依然是画家对用水用墨的掌控和画面空间的取舍功夫。</p> <p class="ql-block">一般说来,个人面貌的形成,有赖于个性的笔墨与构图,以及笼𦋐在一切之外的作品格调。中国画品历来重格调的高雅。格调说起来像是作品表面呈现的东西,当代画家动辄标榜自己师元人师宋人,仿佛门头上挂了块招牌就立马可以提升自己的格调以及作品的价位似的。所谓格调,说到底,不就是画家在师造化的基础上,笔墨形式与真实性情交融的一种流露么?在历代前贤留给我们的各式皴法和林林总总的大家手笔面前,当代画家除了学会前代这些"规定动作"之外,能在笔墨之中变生岀属于自己的无穷无尽的精彩表现,便是上乘追求,不斤斤于标榜境界的追求而境界自然而生。当下画坛常见表现有二,一是撕裂传统,以剧烈的方式革新变法:一是用传统的样式,甚至袭用传统的面貌,来传达自我的情怀。如果硬要"站队"的话,印福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后者,但他却是承袭传统的精神,而将前人的山水形貌变岀了自己的样式。这大概与他的个性相关,起码从和他的交往中,我的感受如此。对艺术执着,生性温文尔雅,也唯有这样的性情加上由此生岀的衡艺眼界,决定了他在自己选定的这种山水模式中最大限度地释放个性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印福先生曾说:"在我的生涯中,生命原本充满痛苦,快乐总是很短暂,生存对于我就是无止境的挑战。"与生存相比,艺术之路可能更具艰辛,同时也让登临者在付出心血的同时感到持续的快乐,这样的欣悦之态可以持续一生之久。印福先生说:"失败与成功交会的时刻,人会被激发出更大的生命力。"他所说的失败与成功,有就生活本身而言的成分,也一样含有着对书画艺事的认知和体悟。</p> <p class="ql-block">自古至今,画黄山的丹青名家夥矣,如今印福先生以独到之心性和笔墨,铺排岀当下的这番国画黄山气象,难能可贵,可喜可贺。在艺术家行列,论年纪尚属青年,而水平己超越同侪,未来将得如何盛大之成就正未可期,作为他的朋友,我热诚期待。</p> <p class="ql-block">全球化智库长三角研究中心对外联络总监傅煜鹏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