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中“高山流水”照片来源于网络,其余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所有。配乐为苗族芦笙曲《云》)</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 山间风,携禾香,群山隔绝中却有这么一处鱼米之乡;米酒浓,畅情怀,欢歌笑语里是苗寨人民的热情奔放。苗寨的生活,是田间地头里的春耕夏蕴,是北雁南飞时开始的秋收冬藏。苗人在这儿世代繁衍,耕耘畜养,虽未能远离尘世喧嚣,但他们仍保护着属于自己的文明,捍卫着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这就是千户苗寨,它潜藏在贵州雷山县西江镇的大山深处,以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气息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探访。</h1> 千户苗寨 苗寨寨门 <h1> 抵达苗寨时已入夜,从山顶下行片刻即可到达第一处观景平台。夜幕下的苗寨灯火阑珊,山下是“夜猫子”们的“快乐天堂”,所以那里的光影看起来是一片璀璨辉煌;盘旋而上的是山居苗人们家的方向,故而吊脚楼上的灯光却显得那么的温柔明亮。继续下行,走过两边商品琳琅的小路,拐进只能一人通行的小径,坡度时急时缓,道路七拐八绕,才从人声鼎沸的地方走过就钻进了只闻深巷犬吠的阡陌小巷。不过只要一路向下,就一定会在某个漆黑的路口窜出,步入热闹的商业市场。苗寨中心有条河穿寨而过,名曰白水河,沿河浓绿依附。河面上架了五座木桥,桥上有塔有亭,飞檐翘角,既能通行亦能避雨,故名为风雨桥。</h1> 苗寨夜景 苗寨夜景 <h1> 兴许是苗寨的夜太神秘,亦或是苗族的亮银牛角和黑红纹饰更有魅力,于是就有了大批穿着各色苗服的男女,他们或拥挤在桥上,或穿梭于村寨,或爬涉到山顶,去找寻不同的背景,在快门的“咔嚓”声中将自己的快乐定格在这苗乡的黑夜里。迫于妻子的热情“邀约”,我也陪着换上苗服跟着大部队享受了一次“苗人”的待遇。</h1><p class="ql-block"><br></p> “苗人”待遇 <h1> 但我的快乐却不在于此,而是被锁定在了游方街一处烟火缭绕的地方。那儿是饥饿灵魂的归宿,苗寨的烤黑猪肉是不可错过的当地美食。新鲜,是烤肉摊招揽生意的绝招之一。操作台前,利落的青年用尖刀从黑猪腿上剔下一条条“肥带瘦”,再由店员改刀切块串到竹签上,每串上肥瘦搭配均匀,油脂如玉,洁白润滑,瘦肉紧实,纹理清晰。现切现串的猪肉放在传统的长条铁炉上用炭火烤炙,这种边烤边熏的加热方式能使芳香的油脂更加充分的挥发,以此来润泽鲜红的肌理,让烤肉爆发出迷人的油香。烤炉前,灵巧的双手让数十乃至上百支竹签在火上尽情翻滚,雪白的油脂逐渐变黄,还伴随着“滋啦”和“啵啵”的轻响;粉嫩的瘦肉微微蜷缩,肉香便随着烟气在整个街道里回荡。刷了红油,撒好辣面,趁热吃一口,味道香辣适度,肉串上肥的部分因高温出油的缘故,缩的更加紧实,有些还连着猪皮,嚼起来就有了肉筋一样脆脆的牙感;瘦肉则饱吸油脂,烤嫩了会有鲜香的汁水,烤老了会有脆韧的口感和浓郁的焦香。这样的肉串一元一串,物美价廉,可尽情品尝。</h1> 烤黑猪肉串(次日补拍) <h1> 声声雀啼唤醒了清晨,窗外就是苗寨的全景。从山顶至山下,苗家的吊脚楼覆盖了大部分山地,沿山势紧密相连,高低错落。整座苗寨建在白水河畔的两山之上,沿河而下有大片农田和山地,苗人依山傍河而居,既获青山为屏障,又得白水为滋养,有了充足的衣食保障,日子就在这田园牧歌中奏响。说到“奏响”,就想起来苗族的古老乐器芦笙。每逢年节或遇红白喜事苗人都要奏芦笙曲、跳芦笙舞,以此来表达喜乐、寄托哀思。在苗寨里有一处“芦笙场”,又叫作“民族团结广场”,用石块垒建而成,半边设“L”型亭廊,盖双层瓦檐,是千户苗寨里举行各类活动的广场。</h1><p class="ql-block"><br></p> 窗外山景 苗寨 雨中苗寨 芦笙场 芦笙场 吹芦笙 <h1> 登高上行,穿过无数岔路小巷,就进入了苗民的生活区。虽然是白天,但这里却很安静。苗家的吊脚楼为木质结构建筑,顶覆青瓦,身涂褐油,矮的有两层,高的能建五六层。传统的吊脚楼一层养牲口,二层住人,三层存粮,但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他们也不再完全遵循传统。吊脚楼上最为惬意的角落就是那一排“美人靠”,在那儿闲坐品茶,晴可远眺观山,雨可倚栏听涛。走进一所苗绣工坊,发现里面的苗族大婶正在纯手工织绣,于是妻子就买下了一方淳朴的苗家盘绣。</h1> 苗族盘绣 <h1> 贵州有句土话,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阴雨绵绵时我和妻子刚巧在临河小店里享用着本地有名的“酸汤鱼”。一口小铁锅,承载了馋虫对“酸”的向往,锅里煮着鱼,汤底是浓厚淳香的“红酸汤”,待煮沸后先来碗酸汤开胃,而后鱼肉沾糊辣椒入口,是浓烈的甜辣酸爽,木姜子的加入更让这滋味中又多一股特别的辛香。吃完鱼还可随意搭配多种清淡时蔬来共同“沐浴”这份酸香酣畅。吃酸汤鱼,饮苗家酒,这“红泥小火炉”的最佳搭配自然是冰冰凉凉的苗家米酒。妻不善饮,却好此口,过程可简述为:“闻其香,清新如醪;品其味,甜酸适口;忘其形,杯杯畅饮;出其门,见风就倒。”关于这米酒的喝法,有一种被称之为“高山流水”。饮者端坐其中,由苗人女子捧碗奉酒,两边站着若干苗女手执酒壶,高低排列,壶壶相连,米酒沿壶顺流而下,最终汇入饮者面前的酒碗里,一次喝多少、喝多久都由奉酒人决定。苗寨门口还有迎宾拦门酒,是苗族传统的欢迎仪式,在游客进寨前,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去拼一拼这十二道拦门酒。</h1><p class="ql-block"><br></p> 酸汤鱼、米酒、糊辣椒、小菜 酸汤鱼 “高山流水”(网络照片供参考) 苗寨十二道拦门酒 <h1> 碧水盘绕苗人岗,清风常伴西江月。西江千户苗寨,是一条满载苗族历史和反映苗民生活的“文化长廊”。也许,在黔东南的群山中还存在着与世隔绝的“生苗”,他们在传承本族文化上可能会更为纯粹与质朴,但外族人也更难去接近和探访。而对于千户苗寨来说,虽然商业气息有些浓,但也得益于旅游开发,否则我们可能很难有机会自由出入这秀丽苗乡。</h1> 苗寨商业区 苗寨商业区 苗寨商业区 苗寨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