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寻找当年的你

上海成雨

<p class="ql-block">  回眸昨天是为了反思今天,展望明天。回眸方法有文字和影像,但更难得的是重构过去的实体环境。</p><p class="ql-block"> 长沙的文和友餐馆在现代化高楼里复旧建造出半个世纪前中国百姓的生活空间,成为来长沙旅游者的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的照片均由上海成雨摄于室内场景,各位朋友看看有没有您当年熟悉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此地宛若走回几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这不是梦境,不是看电影,是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br></p> 在现代化大厦里的挑高空间复制老城街区空间。<div><br></div> 这不是旧区改造保留下来的遗迹,而是在豪华大厦里营造出来的“旧区遗迹”。<div><br></div> 人造的小巷拐弯处。<div><br></div> 各种沿街屋面,老百姓温暖的家。<div><br></div> 如今这种上楼方式少了。<div><br></div> 看似露天,实则室内。很像过街楼。<div><br></div> 传统小吃会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将来、<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下岗”两字引发无限联想,我们就是当年的40、50。照片中的年轻人那时候尚未出生,须知今天改开的成果来之不易,她(他)们的长辈曾为此付出了牺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仙桌,长櫈,让人联想那时候工作单位的食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别样的餐馆,来此品尝传统风味,回想自己的当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桌中间的转盘,很像当年家里来客一起吃饭。</p><p class="ql-block"><br></p> 以前物资流通部门面对消费者,直接对市场开一个物流出口被称之为“门市部”,现在已经没有了。<div><br></div> 物资流通部门面对同样的流通部门而非消费者,被称之为“批发部”,现在购物量多价格就优惠,很少听到“批发价”了。<div><br></div> 那时候许多人家的门口就是这样的。<div><br></div> 1982年我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成立,如今年轻人找对象还会通过婚姻介绍所吗?<div><br></div> 弄口的黑板报栏都贴上了小广告,铲掉又贴,被称为城市的“牛皮癣”,但广告上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开锁、老鼠药、维修空调、家教、回收大哥大和BB机…<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这些包装袋都值得回忆,还有潘东子、聪明的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像以前我厂里的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br></p> 这个复古环境很像早年工作单位里的食堂,边上是给工人洗碗的水槽,但女浴池是败笔,吃饭与洗澡不会挨得很近,而“浴池”是浴室的局部,门口的这个饭场就成了女工吃饭的地方。<div><br></div> 当年的设置,今天的营业项目。<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中国大众摄影历史中有这样一个阶段——向朋友借或到照像馆租一架海鸥4B方镜,买几卷21定厦门或保定黑白胶卷,拍好后到照相馆冲印,好的再放大,后来有了彩照就叫彩扩,再后来谁都有手机,谁都是摄影家。</p><p class="ql-block"><br></p> 以前弄堂(胡同)口常常有修自行车摊、修鞋摊。<div><br></div> 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现在自行都成了“机行”加头盔。<div><br></div> 几家合住一栋楼,就会有许多个电表,谁家用了大功率电器保险丝就会熔断,那个年代人人都知道小火表、闸刀、保险丝。<div><br></div> <p class="ql-block">如今没几家订报纸,但许多人都用过图中的8瓦日光台灯,看过录像带。</p><p class="ql-block"><br></p> 这种沙发许多人家都有过。<div><br></div> 现在还有意见箱吗?如果有,会投入意见书吗?<div><br></div> 刻蜡纸后油印的方法沿用了一百多年,本人亦为刻蜡纸好手。那年我所在的中学买了图中的手摇半自动油印机,油印“东风吹;战鼓擂,形势一片大好”的传单,印刷速度大增。<div><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如今城市里的K厅都很豪华,即使在偏远地区大概也不会有样的KTV了吧。</p><p class="ql-block"><br></p> 这个复旧场景的细节耐人寻味,餐馆门口有一个举报箱,看哪个当官的敢进去公款消费?还有一只募捐箱,意思大概是有钱豪饮不如捐助贫困百姓。如今公款消费已经基本杜绝,但当年却屡禁不止。因此,无论这是当年场景忠实重现还是今天设计者的用意,都体现了老百姓的反腐败意愿。<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