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孔子虽然是万世师表,但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孔子也有他的老师。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师襄子学音乐,师襄子并不姓师,先秦的时候,每个诸侯国的音乐主管就是师。每个诸侯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就担任“师”这个位置。可见最早的老师不是教语文、教数学的,而是教音乐的。</p><p class="ql-block">孔子拜师襄子为师,师襄子一看,这位仲尼同学很聪明,就很高兴地收了他为学生。上来教他琴曲,教了一首曲子,也没告诉他什么名字,只教他自己慢慢练。练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老师过来一听,夸孔子弹得不错,说咱们再教一首新曲子吧,换一首新的曲子再练。哪知道仲尼同学一摇头,我不换。为什么呢?仲尼同学说:“吾习其曲矣,未得其数。”这音乐的技法、指法啊,我大概掌握了;它的节奏啊、韵律呢,我还没完全把握,我还得练,我不换。师襄子一听,别的小孩一般多喜新厌旧,贪多嚼不烂;这孩子不错,有长心啊。</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过来一听,发现仲尼同学进步神速,觉得真的可以换曲子了。仲尼同学还是一摇头,说:“吾习其术,未得其志。”就是说音乐技法、节奏我完全把握了,但它的思想情感我还没把握呢,还得接着练。老师一皱眉头,这孩子有点犟啊!音乐很难的,小心走火入魔啊。</p><p class="ql-block">再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过来一听,哎哟,这孩子太聪明了,这孩子水平真高,这么练下去,很快就要超过自己了。就跟孔子说不用练了,可以换首曲子了。孔子还是摇头,坚持不换,理由是:“吾知其志,未知其人。”曲子的思想情感已经把握了,但什么人创造了这首音乐,我还没琢磨出来,我还得接着练。</p><p class="ql-block">师襄子过一段时间,又来听了。他开诚布公地对孔子说,仲尼,你别练了,你再练,我实在没法教了。结果孔子摇摇头,说:“吾知其人,未知其类。”就是这个人我大概明白了,但是他体现的是哪一类人的思想和情感,我还得琢磨一下。最后,据说孔子弹这首曲子,弹得酣畅淋漓,师襄子听得简直失魂落魄,因为他自己都没弹到过这种境界。</p><p class="ql-block">仲尼弹完之后,长身而立,感叹道,“噫,洋洋乎,汤汤乎”。是说这个音乐气象博大,浩浩汤汤。“丘得其为人”,孔子说我终于知道,我终于看到了。这个作者形象,就在我的眼前,我终于看到他长什么样子。这个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皮肤黑黑的,胳膊长长的,但是气势不得了,“眼如望羊,如王四国”,这气吞诸侯的磅礴之势,“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难道这个曲子的作者就是传说中的周文王吗?师襄子一听,大惊失色,这孩子不得了啊。为什么呢?他教孔子这首曲子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是叫这首曲子的名字。这首曲子到底叫什么名字呢?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做《文王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孔子就靠自己,琢磨出了这首曲子的丰富意蕴。这就叫沉浸式的体验。不光学习,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王阳明讲的“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就是融会贯通,要沉浸进去。只有沉浸进去,你才能和你的对象融而为一,这叫合,知行合一的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