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期我们参观游览了大清门、崇政殿、东所三部分。</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继续参观游览中路中轴线上的凤凰楼,清宁等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这是崇政殿的左翊门和右翊门。</p> <p class="ql-block">离开崇政殿进入左右翊门就是崇政殿的后院,在后院东西两侧分别是“日华楼”、“师善斋”、“霞綺楼”、协中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年),此后在清帝东巡时为随行皇子读书的地方,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贵族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是师善斋、协中斋。沈阳故宫将这两座宫舍辟为书画室,经常在此举办书画大展,意在应和其修建的最初用途。</p><p class="ql-block">”境由心生——沈阳故宫院藏明清文人书画展”分为“游历山川”“山居雅集”“行藏在我”三个单元,以诗入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的文人书画特点,展现中国古代文人大夫修身立德、淡泊名利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沈阳故宫最著名的凤凰楼,位于中路建筑群,它前有崇政殿,后有清宁宫,是宫与殿通连的唯一门户。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式围廊,楼顶为金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台周围环以围墙和巡逻更道,俨然一座封闭的城堡。</p><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当年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著称。</p><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故宫中很有特点的一个景点,和北京故宫不一样,沈阳故宫是殿低宫高,而北京故宫是殿高宫低</p><p class="ql-block">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p><p class="ql-block">凤凰楼共有24级台阶,代表24节气,爬上去以后,后面就是后宫。</p><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清太宗召集诸王贝勒读书讲经之处,也是皇太极聚会议事和筳宴场所。迁都北京后,这里列帝圣容、玉牒、玉宝、玉册及圣训和实录等。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十二年重修,直到乾隆八年(1743)才有“凤凰楼”之称。</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上方“紫气东来”是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登上凤凰楼以后就是四进院。</p> <p class="ql-block">登上凤凰楼以后首先看到的是这根木杆,是满族传统祭天的神杆,叫索伦杆、也叫索摩杆、还愿杆。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五年(1640年)竖立的,宫中按满族萨满教习俗举行祭天典礼时使用。祭祀时在竿顶锡斗内放猪下货、碎米等喂食满族人的神鸟乌鸦。</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檩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了汉、藏民族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院中防火用的大水缸。</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西暖阁,将寝宫建成口袋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这样的建筑防寒性能好,火炕散热面积大,能够保持温度。二是因为西边屋内相互连通,便于皇帝交往宴饮和举行祈福敬神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宁宫,也就是皇太极的原配皇后哲哲的宫,在这个清宁宫的西墙上供奉着武神关公像,在关公像的两侧分别挂有乾隆皇帝“万福之原”和嘉庆皇帝“合撰延祺”的手书牌匾。 其中 万福之原的意思为:万福来原于神的赐予 合撰延祺的意思为:聚集天地之灵气,使幸福绵长。</p> <p class="ql-block">满族人室内必有大锅,为的是烧火炕取暖。这两口大锅在祭祀时大有用场。每年正月初一,满族的祭祀活动最为盛大。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来做客。皇太极会将煮好的福肉(清水煮肉,不加任何调料)赏赐给他们吃,吃的时候也不蘸任何调料。哪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块,说明他今年的福气会最好。其余剩下的部分会放到门内左侧的案板上。</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东稍间帝后寝宫,大门紧锁,只能在外面透过窗户所见房间里面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就是在这间房子靠南窗炕上猝然病死,享年51岁,后葬于沈阳昭陵(沈阳北陵)。</p> <p class="ql-block">关雎宫是皇太极宠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寝宫。该宫原名“东宫”, 1636年(崇德元年)被赐名为“关雎宫”。《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取名关雎,是对海兰珠姣好容貌的赞美,又是对她贤惠温柔的歌颂。海兰珠,蒙古科尔沁部贝勒之女,天生丽质,贤淑文静,品貌双全,系庄妃的亲姐姐。与皇太极成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形影不离。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东宫“大福晋”,位居四妃之首。皇太极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夫妻间的全部感情。</p><p class="ql-block">海兰珠她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但是她却痛失了自己最爱的孩子,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关雎宫的摆设。关雎宫居四配宫之首,仅次于中宫清宁宫,为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里间西炕设有暖阁,为宸妃居住之寝宫,并悬挂“悠车”以及各种陈设品。外间东侧也设有暖阁,为庶妃侍女居住之处,南墙设有神位,临门处设有锅灶,东西两炕放置各种炕桌、坐垫等各种器物。</p> <p class="ql-block">衍庆宫又称为“次东宫”,是皇太极的淑妃巴特玛的寝宫。“衍庆”二字出自先秦,含义是福庆长久。遗憾的是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麟趾宫位于清宁宫西侧,亦称西宫,建于皇太极年间,崇德元年定名麟趾,是清太宗皇太极贵妃娜木钟的寝宫,里间为起居、梳妆和日常休息之所,外间为飨客、用膳和礼佛之所。也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永福宫序列次西宫,是孝庄太后居住、辅政和养育皇子福临的地方。虽然孝庄太后位居序列最后,但是她在皇太极后妃中名气最大。庄妃本名布木布泰,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后妃时,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尊为次西宫侧福晋。如论及对清政权的巩固发展与影响,庄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评价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后妃。庄妃也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东宫宸妃海兰珠的亲妹妹,三人同出于蒙古科尔沁部。在努尔哈赤晚年,皇位争夺激烈,四大皇子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都对皇位存有野心。但是皇太极的妻妾中始终用没有一个流淌有蒙古血液的儿子,这对他的政治地位很不利。他心急如焚,跑到了科尔沁部想再找一个妻子,于是他选中了后来的庄妃布木布泰。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在随后的日子里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但是也没有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后来他又一次来到科尔沁部娶了已经26岁的宸妃海兰珠。海兰珠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七个月后皇子夭折。皇太极十分心痛,正值此时庄妃布木布泰给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十分高兴,亲自起名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的一后四妃全部来自蒙古草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由此可见皇太极对联姻蒙古的重视程度。1643年皇太极在清宁宫突然驾崩,引起宫廷皇权的斗争,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互争皇位相持不下。当时正当清军挺进中原的关键时刻,庄妃在这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中宫皇后的支持,联合多尔衮推举福临继位,从而避免了险些酿成的宫廷政变及清王朝的分裂。福临登基,庄妃从此成为皇太后,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生涯。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因出天花24岁在北京养心殿英年早逝。在庄妃的支持下,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庄妃又被尊为太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皇帝的三宫六院,一向是备受关注的题材,已经有无数的文学影视作品以此为主题,后妃们在宫廷中的生活更是个历久不衰的话题。设在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中的台上五宫区,东西配宫里的“锦绣宫闱——清宫后妃生活用品展”是沈阳故宫专门制作的一处常设展览。</p><p class="ql-block">在“首饰佩饰”展区,后妃的各类生活用品中,鞋帽和佩饰可谓名目繁多,佩饰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等几类,包括冠、钿、扁方、头簪、流苏、手镯、耳坠、戒指等各种穿戴佩戴之物。</p> <p class="ql-block">清•木柄绿缎彩绣博古纹扇、清•湘竹股彩绘花鸟纹折扇、清•穿珠花纹团扇</p> <p class="ql-block">清•牙料描金彩绘花卉纹梳子、清•描金彩绘牙木木梳具、清•描金彩绘牙木木梳具</p> <p class="ql-block">清•白铜錾花手炉、清•乾隆款粉彩镂空冠架</p> <p class="ql-block">清•掐丝珐琅玻璃座灯、清•清花缠枝牡丹诗画烛台</p> <p class="ql-block">上边 清•青玉浮雕花鸟纹如意 下边 清•如意式铜香</p> <p class="ql-block">清•黄缎平金银团寿花卉活针 清•檀木嵌螺钿梳妆盒</p> <p class="ql-block">清•蓝缎打缕绣花蝶皮边女冬冠</p> <p class="ql-block">清•透花镶嵌盒 清•麻玻璃描金透花粉盒 </p><p class="ql-block"> 清•红玻璃粉彩花鸟纹盒</p> <p class="ql-block">清•粉彩青花番莲脸盆</p> <p class="ql-block">清•翠朝珠</p> <p class="ql-block">清•透雕双兽黄碧玺坠 清•玉菱螭大吉葫芦佩 清•透雕莲花叶翡翠坠 清•雕花果草虫碧玺坠</p> <p class="ql-block">清•珍珠发簪 清•雕瓜蔓葫芦翡翠扁簪</p> <p class="ql-block">清•翡翠耳环 清•翡翠戒指 清•碧玺耳坠 清•玛瑙花蓝坠</p> <p class="ql-block">展览第二单元的“生活用品”展区,所藏后妃生活用品形式多样,既有洗漱、装扮、出行等方面的日常用品,又有各式制作精美的梳子、镜子、妆奁、妆匣。这些器物材质上乘、精美华丽,均处处显示了宫廷后妃生活情趣的闲适优雅和奢华精致</p> <p class="ql-block">在“饮食器具”区,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饮食器皿为宫廷日常膳食、各种筵宴、祭祀及奢侈活动等场合所用,材质以金银、玉石、瓷器、珐琅等为主,种类包括餐具、茶具、酒具及极具特色的火锅、火碗等,造型新颖奇特、装饰富丽华贵,颇具浓郁的艺术风格和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后宫陈设”物品是常陈设于寝室、客厅、书房、佛堂等各处,以凸显其权势地位。陈设品的制作均为内廷造办处,或为造办处加工、制作陈设物品的苏州、南京等地的作坊;部分来自官绅、传教士等社会阶层的馈礼供奉。</p> <p class="ql-block">这些藏陈设品均为沈阳故宫原藏,宫廷御用。种类有寝室用品、各式摆件、文房及佛堂用具等,其材质粹美、雕琢精妙、嵌饰奢华、神韵丰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富贵奢华及后妃们高雅脱俗的审美品味。</p> <p class="ql-block">“锦绣宫闱——清宫后妃生活用品展”通过展出的这些宫苑生活用品和艺术珍品,不仅可以真实地再现后宫佳丽们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而且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后宫佳丽追求奢华、极尽雅致的皇家气象,反映了各种工艺在清代取得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宁宫的烟囱,也是沈阳故宫中唯一的一个烟囱,截面为方形,由下至顶逐层上收,一共十二层,最顶端还摆放三块砖。对此有一段传说:皇太极在扩建沈阳故宫时就预见了大清帝国的兴衰时限,以这个烟囱作为昭示。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到清末皇帝溥仪,共经历了十二个皇帝,但溥仪只当了三年皇帝,烟囱一节代表一位皇帝,那么就是十一位皇帝,加上末代皇帝在位三年,顶上的三块砖代表末代皇帝在位三年。</p><p class="ql-block">下期将参观游览沈阳故宫的后花园。我们下期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