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贞!你的名字有民国味道哦!伏案于昆明东方书店二楼的窗口,对着木窗外婆娑的银杏树影,我扭头对同行女子低低的说。</p> <p class="ql-block">正在悬挂着西南联大名人照片的“民国风度”图书专柜下专注选书的她莞尔一笑。</p><p class="ql-block">“秋贞!秋贞!忍不住又低低唤她的名字。恍惚间回到了西南联大的学生时代,我们都是学生头圆圆脸,低低呼唤声中带着隐秘的属于女学生的快乐,仿佛拥有共同的心照不宣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个世纪的“觉醒年代”,师承胡适的老昆明人王嗣顺亲身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深受“新文学”耳濡目染的他回到昆明后,在1926年创办起了书店,并取名“东方书店”</p> <p class="ql-block">尤其随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迁至昆明,大师云集,书业蓬勃。一时间,读书人如雨后春笋,游历在昆明街头,东方书店成了文人墨客留连之地,汪曾祺,朱德熙等不少大家也时常来往。如今,店里的西南联大下午茶氤氲其间,咖啡的浓香,点心的甜香裹着着书香,供读书者饮用。</p> <p class="ql-block">在2018年李国豪原址复建,东方书店重新迎接阳光,那原汁原味的老楼老窗、老桌老椅也在时代的洗涤后,仿佛六十多年前一路走来的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至今,东方书店门口依然有“八不卖”的标牌——</p><p class="ql-block">不卖成功励志、不卖心灵鸡汤、不卖成仙修道、不卖养生保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野史禁闻、不卖算命卜卦、不卖厚黑谋略。</p> <p class="ql-block">踏着百年光阴的青石板,穿过三扇窄窄的木门,昆明诗人于坚书写的牌匾挂于门头,踏入历史悠久的老木屋,一张张民国时期读书人的黑白旧影伫立墙头,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书墙,一本本店主收藏的老书安静等候。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可以在这里倾听,走进书中的故事,或许热泪盈眶;也能在这里倾诉,在贴纸上绘出心底的语言,可挂在心愿树上,也可由时光邮箱寄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秋贞上下流连辗转,挑了几本书,拍了每一个诗意角落,抚摸着旧书里纸质的纹理,看着那些个人藏书中,齐齐整整的蝇头小楷笔记,竟是盘亘了近三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店门,已是华灯初上,回眸隐藏在老街美味小吃店铺林立中的东方书店,想象着百年前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是如何踏着青春的步伐,在这座书屋里读书写作,畅谈梦想和远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没过童年,就被催熟了,还没过青春期,又被熬老了!”耳边回想起参加李仑老师初级班时,他对沉浸在深深丧失感中的我说。</p><p class="ql-block">这一次,带着恐惧,混乱和被现实再次凌虐的心,奔赴千里之外的昆明修青少年个案与团辅,潜意识里是为了找寻青春期吧?</p><p class="ql-block">十多年浸泡在心理世界,重新养育自己,从呱呱坠地到慢慢长大,链接新客体,终于慢慢长到了青春期。</p><p class="ql-block">许是太用力了,那贯穿了青春期的“混乱地,羞耻地,活力地,同伴认同地各种感受,在人至中年的我身上淋漓尽致展现。</p><p class="ql-block">长大是一瞬间的吗?,那就是“成人礼”——也许是看到了父母的衰老,社会的现实,亲人的离世,每个人的成人礼是不一样的——爽透不能的我选择了沉重的代价,用一份潜意识的巨大流失置于死地而后生,试图完成分离的功课。</p> <p class="ql-block">他年,再与东方书店重逢,该是我完成了一场青春期的哀悼之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