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学经典(何育锋)

小河草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学经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李春雷老师长篇纪实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何育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著名作家、河北作协副主席李春雷老师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出版16年来畅销不衰,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该书,达十几个版本,总销量逾百万册;先后荣获“冰心儿童报告文学奖”、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全国上千家中小学校列为必读辅助教材;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鼎力推荐;一位将军曾自费购买5000册赠送贫困学生;网上热评如云、好评如潮,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发表感言……在这个出书如浪涌、阅读似凤毛的时代,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些日子,收到李春雷老师惠赐的该书修订版之后,连续足足读了三遍。其间,一次又一次强忍眼泪,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我觉得这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学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10.30《宁夏广播电视报》整版刊登本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思想性看,这是一部极具励志意义的经典!不仅仅是对正在求学的青少年而言,就是对成人而言也同样极具教育意义。现实中,有多少人小有成绩便不思进取,有多少人长期贫穷却坐等救济,有多少人身处困境而摇头叹息、甚至自寻短见……本书主人公郭晖是一位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的轮椅女孩,小学都没有毕业,却凭借无比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完全依靠自学,读完了初高中课程,又连续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和学士、硕士学位,学习掌握了四门外语,最终成为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这得让多少四肢发达的健康之人汗颜啊!有读者称这部书“是滋润心灵、催人奋进的文学佳作,为青少年朋友带来了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高层次建构引领”,这一评价是非常精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励志人物故事并不稀奇,古今中外,光是这方面的名人就有很多,但还是不得不说,与人们熟悉的名人励志故事相比,郭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尽管她没有名人的光环。我们熟悉的励志名人,基本上是成人之后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和事业基础的时候,陷入某种困境而继续奋斗的。郭晖却完全不同,她成为高位截瘫患者时才仅仅12岁,小学五年级都没有读完,还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和突出才华的小女孩。她“摇着轮椅上北大”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晖17岁时,在为她针灸的陈医生的鼓励下从新拿起了小学课本。由于高位截瘫和胸椎的两次大手术,她只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不能侧身,不能翻身,更不能坐起来,如果要看书,必须用双手举起来。偶尔举一举,臂力尚能承受,长期这样下去,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常人看来不现实的事,在郭晖身上却实现了。后来,父亲给她在床上安装了方便她看书的特制支架。再后来,她坐上了轮椅,但吃喝拉撒洗还得母亲大包大揽,而她自己能做的只有看书写字做作业,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谁能想象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郭晖竟然成了北京大学校史上第一个高度残疾的女博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晖父母也同样极具励志意义。他们面对重瘫卧床、大小便失禁、治愈渺茫的女儿,几年、十几年如一日,从未产生过一丝一毫放弃的念头,没日没夜、含辛茹苦地照料着女儿全部的生活。为了给女儿治病,他们带着无法行动的女儿,南下北上、四处奔波,历尽了艰难、尝遍了辛酸;为了满足女儿求学的愿望和需求,他们推着轮椅挤公交,背着女儿上楼梯,没有耽误过一次辅导课,没有错过一次考试;为了支撑摇摇欲坠的家庭,一家人在哪里落脚,父亲就在哪里拼命地工作挣钱……这样不停地跋涉,终于陪着女儿走进了无数正常人都不敢梦想的北京大学,而此时的他们已经苍老得不成样子了,母亲成了祥林嫂,父亲成了杨白劳,但为了女儿,他们无怨无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艺术性看,这是一部极具示范价值的经典!这部书借鉴小说的叙事方式,融合多种文体元素,图文并茂,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次次山穷水尽,又一次次柳暗花明,读者的心情始终紧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流泪、时而微笑。书中的语言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瑰丽多姿、生动活泼、舒缓曼妙、温婉清丽,尤其是象征、比喻、通感、移就等手法的运用非常新颖独特,具有超强的感染力,有读者称这部书为“欣赏文学、感悟文学的优秀范本”,确实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文学创作,李春雷老师曾经说过:“语言是外貌,结构是线条,思想是灵魂。”我想这应该就是他创作的秘笈。对本书的思想已不用再重复,其结构和语言也是非常值得每个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去重视和学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书的结构非常新颖别致。书的开头是两篇精美的短文,可以视为引子。第一篇《寻找上帝的钥匙》,以文学的语言、哲学的思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暗示了这部书的主旨;第二篇《乌龟与天鹅》,用比喻的手法、诗意的语言,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概述了“她”不凡的经历,交代了本书创作的背景和缘由,而“她”的名字却并未出现,吊起读者阅读的胃口。书的正文共有五章,每章又有若干小节,章和节又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小标题,一并列于该章的目录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每章目录之后是作者与主人公郭晖的采访对话节选,将过往与现实蒙太奇般地剪辑在一起,前后对比,展示着郭晖的成长与成熟;每节正文顶部是二至三段从正文中截取的简明扼要的精华文字,一如新闻导语之作用;不少小章节中,还插入与本章节内容关联的主人公郭晖的诗歌、日记,有用中文写的,有用外文写的,也有中外文对照的,以此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书中还依据内容,恰当地插入了有关郭晖学习、生活、创作以及所获证书的图片、插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这种前所未见的独特结构,融合新闻、散文、传记、诗歌、日记多种文体元素于一体,宛如一幅幅做工精美的刺绣,繁而不乱,华而不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所说的还仅仅是可以肉眼可见的外在结构,其肉眼难见须用心体会的内在结构更是独具匠心。全书采用主副双线结构,以郭晖与病魔顽强抗争、艰辛求学为主线,以郭晖父母含辛茹苦照料女儿、奔波求医为副线,两条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平行、时而并轨,每条线的行进又时而上扬、时而下沉,使得故事情节交错有致、跌宕起伏。同时,每条线上除了郭晖和爸爸、妈妈三个主要人物外,还有同学、同事、老师、医生、出租司机、路人、旁观者等与之或有直接关系、或有间接关联的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众多人物,他们时隐时现,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或正面、或侧面,或对比、或烘托,但都不脱离线索,既极大地充实了全书的内容,又不显得杂乱无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书的语言可谓精妙至极。仔细品读,主要有以下三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包含感情浓烈,或欢喜或悲伤,都能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灵。比如:写到母女俩得知郭晖的病情治疗无望、人将彻底瘫痪时的情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天塌了,地陷了,母女两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她拼命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一绺绺地扯下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郭晖去北大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看到未名湖的情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是的,连北大的准考证也是蔚蓝色。那是大海的颜色,那是天空的颜色,那是氧气的颜色,那是生命的颜色,那是开放的颜色……</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充满诗情画意,或质朴或华丽,都掩饰不住真正的文人所与生俱来的诗性诗心。比如:写郭晖父亲童年时的家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明明的水田边,青青的毛竹下,小河潺潺流淌。那是岁月的琴弦,弹奏着他们朦朦胧胧的童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郭晖忘我学习的情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学习中,她忘记了现实,她长起了翅膀,飞翔在各种各样的动态的山峰和雾岚之间。一道道难题,都变成了一座座充满诱惑的小山。她试图从某一条小路翻越它,翻越它。终于翻越了,这就是一种对话,一种胜利,一种满足,她欣慰地笑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修辞运用新奇,或常用的或不常用的,都能出于想象之外而又在于情理之中。比如:写郭晖患病之前,父亲在操场上教他练习爬杆时的情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她那十颗蒜瓣般精灵的脚趾认真聆听</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孩子们对于在操场玩耍的喜欢,“</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暖洋洋的大操场,像一张圆圆的香喷喷的大烙饼,弥散着浓浓的诱惑,而她们都是饥饿的小麻雀。</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父亲悲愤至极的情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屁股坐下去,猛拍一下桌子,吓得坐在桌面上的药瓶、药丸们又全都蹦跳起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所举的各种例句,在书中随处可见,根本不用刻意寻找。另外,精当的炼词、多变的句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这也是该书语言上非常突出的特点。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些精妙的语言,主人公的故事充其量也就是个励志的故事,不会如此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该书也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更不会成为畅销十几年、读者上千万的文学经典。可以这样说,主人公传奇的故事是“神”,作者精彩的语言是“形”,作者用自己的才气把这二者完美有机地粘合成了形神兼备、光彩夺目的文学珍珠。说实话,在所有的文体中,报告文学最难写好,没有上乘的写作功力,很容易写成“报告”而失去读者。李春雷老师以他过人的功力、独特的语言,为“报告”注入了文学的神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栖息于万千读者的心灵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摇着轮椅上北大》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学经典。李春雷老师是报告文学领域的巨匠,我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水平有限,对本书无法尽道其妙,以上仅是阅读之中的感想,敬请李春雷老师和朋友们批评指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