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深邃而又神秘的蓝色,特别是一种晶体的通透蓝,使人感觉到十分迷幻,自然的白光照射到透明体里面,通过不同种元素反射出来的光最终柔和成了谜一样的晶体蓝,这便是蓝铜矿带给我们广大奇石爱好者的神奇之处。</b></h5> <h5> <b> 蓝铜矿,曾被视为神圣之物的群青之石。</b></h5> <h5><b> 蓝铜矿,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石青。</b></h5> <h5><b> 蓝铜矿,又分为空青、曾青、碧青等。古籍《本草》载,“空青。释名作杨梅青,生益州山谷及越雟山有铜处。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凉州高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圆石如铁珠,无空腹者……”;“扁青,释名作石青,生朱厓山谷、武都朱提(云南昭通)、生郡,此即绿青也”;“曾青生蜀郡石山,其山有铜处,曾青出其阳。青者,铜之精……”</b></h5> <h5> <b> 空青是钟乳状的蓝铜矿,曾青</b>是<b>晶簇状的蓝铜矿。</b></h5> <h5> <b>我相信,你的眼神只要辐照到它的身上一处,它那晶体通透的蓝可以让你的灵魂被深深的吸引住。</b></h5> <h5> <b>你不知为何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这么的让人着迷甚至让人的灵魂随之舞动。</b></h5> <h5> <b> 你也不知为何在千万年的地质变化中,蓝色从这样的一块矿石中滴出来,感觉像流觞曲水一般,醉醺梦里,一头瘫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b></h5> <h5> <b>蓝铜矿的名字来自于波斯语"Lazdward”,意指【深蓝色】。</b></h5> <h5> <b> 蓝铜矿产于铜矿床<span style="color: inherit;">氧化带</span>中<span style="color: inherit;">,常与绿色矿物孔雀石</span>紧密<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共伴生,它们各自的化学成分也很相近</span>,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h5> <h5><b> 蓝铜矿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容易氧化成孔雀石。</b></h5> <h5> <b> 蓝铜矿作为铜矿石的种类之一,<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质优的还可制作成工艺品。</span></b></h5> <h5><b> 蓝铜矿属单斜晶系,通常呈短柱状、柱状、厚板状或片状,有时可以形成双晶。蓝铜矿还是寻找铜矿的标志矿物。</b></h5> <h5><b> 蓝铜矿有不同的晶体形态,其中有一种花朵状晶簇的蓝铜矿为我国广东阳春所独有,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b></h5> <h5> <b> 集合体常呈土状、致密粒状、皮壳状、结核状、晶簇状等形态。其断口呈贝壳状至参差状。</b></h5> <h5> <b>呈比较均匀的深蓝色,有玻璃光泽,是最吸引人的矿物颜料之一。</b></h5> <h5><p><b>中文名:蓝铜矿</b></p><b>别 称:石青<br>化学式:Cu3〔OH〕2(CO3)2<br>密 度:3.7~3.9g/cm3<br>晶体类型: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br></b><p><b>摩氏硬度:3.5~4</b></p></h5> <h5><b> 蓝铜矿--绝对让您陶醉的色彩!经典的板状“花朵”!!</b><br></h5> <h5> <b> 矿物界的孪生姐妹—孔雀石与蓝铜矿!孔雀石和蓝铜矿同属碱性碳酸盐矿物,不但化学成分、结晶习性相近,而且硬度、比重相仿,二者同样具备鲜艳的本色、脆弱、怕酸等特性。它们一绿、一蓝,宛如铜矿家族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同生、伴生、互生、共存。</b></h5> <h5><b> 孔雀石虽脆弱,但在常温下性质还是比较稳定的,而蓝铜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因为二氧化碳的减少和含水量的增加而改变原有性质,转化为孔雀石,这也是蓝铜矿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成通常稍晚于孔雀石,并存在蓝铜矿假象的孔雀石的原因。</b></h5> <h5> <b> 蓝铜矿的形成一般稍晚于孔雀石,所以,孔雀石是蓝铜矿的姐姐。有时,蓝铜矿易被孔雀石所替代。</b></h5> <h5> <b> 这是因为,当铜矿氧化层处于地下密闭干燥且二氧化碳丰富的环境中时,孔雀石就会转化为蓝铜矿。</b></h5> <h5> <b>若所处环境条件不具备上述要求时,蓝铜矿就会因风化作用,使CO2减少,含水量增加易转变为孔雀石(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上面,天空是绿色的),以至于孔雀石常依蓝铜矿呈假象,故蓝铜矿分布没有孔雀石广泛。</b></h5> <h5> <b>蓝铜矿拥有着类似于在沙漠夜幕一样通透蓝的特点,从古至今,人们利用它的特性将它用作铜矿石进行炼铜、蓝色颜料进行绘画、宝石或者观赏石进行收藏和欣赏。在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色彩使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大到秦汉时期的壁画,小到书画作品创作,朱红、石青、石绿、碳黑、铅白等等,丰富的颜色也表明我国古代人民早已会从矿物中提取色素来使用。</b></h5> <h5><b>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蓝铜矿作为常见蓝色颜料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幅保存完整、色彩鲜艳的彩绘帛画。在这幅画中绘有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使用了多种彩色颜料,包括辰砂、蓝铜矿和孔雀石。马王堆墓葬群是我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b></h5> <h5> <b> 中国山水画中的石青就是指蓝铜矿,那种蓝色即使过了几千年依旧如新的一样。</b></h5> <h5><br></h5> <h5> <b> 北宋末</b><b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1113年4月不到18岁的画师王希孟画了大半年的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比肩《清明上河图》,全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差不多有4层楼高,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2倍多。</b><b>《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被称为“青绿山水”。全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b></h5> <h5> <b>《千里江山图》可谓把矿物颜料发挥到了极致,它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整幅画以浓重的蓝铜矿和孔雀石为主,用以渲染树叶及山峦顶部,凸显青山叠翠之感,鲜艳厚重,艳而不俗。</b></h5> <h5> <b> 喜欢玩游戏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玩过《绘真-妙笔江山》,它就是由故宫博物馆与网易联合出品的一款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的国风手游。传承千年的名画,从一张静止的画布,变成了一个可以让人尽情探索的世界。</b></h5> <h5> <b> 除了“长”得气势磅礴,“绿”得爽朗富丽,它的构图也疏密有致,气势连贯,非常符合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在这幅画中,你能感受到:山峰巍峨之高远;层峦叠嶂之深远;缥缈开阔之平远。虽为长卷但细节依旧逆天,每一笔都精心描绘。树叶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村落里房屋和长桥造型,都刻画得十分精致。人物则活跃于其中,或劳动耕作或休憩娱乐。甚至连载货量不同的船吃水度不同的细节都描绘了出来。</b></h5> <h5><b> “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和《清明上河图》的写实不同,《千里江山图》中的风景,只存在于画师的想象中,却也能如此精妙,如此动人。“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b></h5> <h5><b> 政和三年的春天,皇家园林新延福宫的落成,让宋徽宗赵佶龙颜大悦,更让他高兴的还有画院弟子王希孟献上的长卷,整绢一匹徐徐展开,画上有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也有亭台楼阁、渔村野市之景,笔法精湛,有诗意、有理想、有野心,这几乎就是他梦中的锦绣河山了。他后来将画赐给了大臣蔡京,这位著名书法家在画上题跋道:“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b></h5> <h5></h5><h5><b> 这是王希孟的名字第一次,也几乎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长卷之上。他只活了20岁便撒手人寰,有人猜测,他为了完成这幅画,呕心沥血而伤身早逝,有人说,这是慧极必伤天妒英才。于是千年后细细看去,《千里江山图》里活着一个18岁少年的灵魂!!</b></h5> <h5> <b> 蓝铜矿以其鲜艳的颜色和优美的晶形闻名遐迩,它的那种耀眼的深蓝色在矿物界称得上“独树一帜”。</b></h5> <h5> 从浅蓝到靛蓝,石头越蓝越鲜艳,品质越优,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品。</h5> <h5><b>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将其尊称为“神石”,用孔雀石和蓝铜矿作为儿童的护身符。</b></h5> <h5> <b>在我国出土的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中,就有许多孔雀石和蓝铜矿制作的玉块、玉珠,甚至玉簪等装饰玉器。</b></h5> <h5><b> 阳春石菉蓝铜矿的晶簇形态,在矿物中非常特别,若转换角度观看时,晶簇还会闪现幻光、幻色效果——即:天蓝、深蓝、紫蓝等不同层次的蓝色在放射状晶簇上随角度改变而交替变幻,观赏价值极高,因而被赏石爱好者视为绝佳上品。<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72年我国与联邦德国建交后,曾以“广东阳春蓝铜矿”作为国宾礼物赠送给当时的德国政府,这足以证明,它们是非常珍稀和名贵的。</span></b></h5> <h5> <b> 柱状的孔雀石顶部有一抹幽蓝,就像一丛颜色绚丽的蕈类,生机勃勃。</b></h5> <h5> <b> 直至今日,这对孪生姐妹以其超凡的品质,一蓝一绿艳丽耀眼的色彩和似苍松翠柏、飞禽走兽的独特晶体结构而享誉全球,象征着青春和吉祥,给人带来永恒和春天的感受。</b></h5> <h5> <b>古代文明中,拥有神秘的靛蓝色的蓝铜矿被视为灵石,受到预言家、风水师的青睐,他们认为蓝铜矿能够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开启“第三只眼”(心灵之眼),唤醒沉睡的智慧及才能,并提高人们的直觉力和洞察力。</b></h5> <h5> <b> 有“睡着的预言家”之称、曾成功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预言家埃德加—凯西其甚至称蓝铜矿为“会说话的石头”。</b></h5> <h5> <b>蓝铜矿还是一种中医药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蓝铜矿味甘、性平、无毒。主治顽痰不化等症,兼有明目、利痰、生精、平肝等功效”。</b></h5> <h5> <b>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再经历漫长的青铜器时代而后进入铁器时代。自从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青铜便被广泛应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就是使用青铜器锻造而来。因此,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b></h5> <h5> <b> 铜矿石,是铜矿中开采出来的矿石,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铜矿石里的含铜矿物种类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铜蓝、孔雀石等。</b></h5> <h5> <b> 中国的蓝铜矿主要产于广东阳春、安徽池州、江西九江和湖北大冶等地。大冶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产的蓝铜矿基本都以致密块集合体的形式出现,因其基本看不出明显的晶体特征,所以这里出产的蓝铜矿大多作为制作颜料的重要矿物原料。</b></h5> <h5> <b> 虽然说蓝铜矿本身不是宝石,硬度也低,但是它美丽的色彩还是受到的大家的青睐。</b></h5> <h5> <b>晶体状蓝铜矿的产地比菱锰矿要复杂得多,摩洛哥、纳米比亚、墨西哥、美国亚利桑那都是著名的产地,中国的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安徽六峰山等等也出产一些,只是很难和世界顶级相媲美罢了。</b></h5> <h5> <b> 蓝铜矿,它是盛放的靛青花朵,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b></h5> <h5> <b> 蓝铜矿几乎没有石头坚硬、稳固的特点。它的韧性差,非常脆弱,所以很容易碎,害怕碰撞。</b></h5> <h5> <b> 所以,蓝铜矿的首饰设计需要以精湛的工艺为依托,否则,再漂亮的款式,你却无法让石头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等于白费。</b></h5> <h5><b> 蓝铜矿不能接触酸性和碱性物质,它很容易损伤表面光泽。所以,仔细看柜台的首饰,每块底部是平面的蓝铜矿石都以黑玛瑙打底,作为和皮肤或衣服接触的部分,以防止蓝铜矿被汗水或者其他物质损伤。</b></h5> <h5><b> 蓝铜矿,一个让你看一眼就能沉迷的蓝色妖姬!!</b></h5> <h5><b>纳米比亚楚梅布矿床<br></b><b> 该矿床共发现了约260种矿物,其中有62种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的矿物,而蓝铜矿是其矿床最典型的代表矿物之一。蓝铜矿由于其漂亮的深蓝色面备受欢迎,它有炫目的蓝色。全世界最好的大晶体蓝铜矿目前产自纳米比亚。</b></h5> <h5> <b> 此方蓝铜矿石产于澳大利亚北领地,麦克唐纳地区加德纳山脉阿雷永加镇马尔邦卡矿,深蓝色蓝铜矿小晶体组成的独特圆形集合体,围岩为白色的高岭土,尺寸32.5×24×10cm<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span></b></h5> <h5><b>美国亚利桑那州矿床<br></b><b> 该矿床以铜矿著称于世界,是美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地,也是蓝铜矿和孔雀石矿的著名产地之一,其出产的蓝铜矿与孔雀石紧密共生,被称为“蓝孔雀石”。</b></h5> <h5><b>广东阳春石菉铜矿矿床<br></b></h5><h5><b> 在春秋时代就已开采、冶炼,其蕴藏的孔雀石、蓝铜矿储量居全国榜首。阳春石菉蓝铜矿的晶簇形态在矿物中非常特别,其中花状蓝铜矿和钟乳状孔雀石最为著名。阳春石菉铜矿是一座从春秋时期就开采的老矿,目前阳春市已建立蓝铜矿、孔雀石展厅,收藏着各种琳琅满目的观赏珍品。</b></h5> <h5> <b> 这方命名“璀璨”的蓝铜矿石,颜色鲜艳,光泽亮丽,闭上眼睛,脑海中犹如一副璀璨的星河画面闪现而过,那深蓝深蓝的帷幕上就缀满了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像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不停的闪动,颗颗耀眼。</b></h5> <h5> <b> 蓝铜矿居然可以这么美......</b></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u><i><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i></u></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