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记行(二)

丰庆老树

<p class="ql-block"> 沪 杭 记 行</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现代交通的便利是上个世纪难以想象的,从上海虹桥乘座高铁,仅一小时多点便到了杭州。女婿委托朋友前来接站,没想到朋友十分虔诚,开车直接把我们接到了位于西子湖畔的“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这可是一家具有17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  杭州人有种习俗,凡有宾客,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楼外楼,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杭州的美味佳肴。 这里名厨云集,佳肴迭出,西湖醋鱼、宋嫂鱼羹、蜜汁火方等风味独具一格,是中外旅客所倾慕的名菜。久闻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总理曾多次在这里接待过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国家元首。没想到今天我们也会走进这个名楼,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品尝到了正宗的杭州名菜。</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入住到了位于湖畔的“杭州新新饭店”。这个饭店东邻断桥,西接岳庙,坐北朝南,面临孤山,山水环抱,风水极佳,是杭州为数不多的一线环湖饭店。其前身是开办于1913年的“新新旅馆”,是浙江省至今唯一存世的百年现代饭店。</p> <p class="ql-block">  据说“新新旅馆”这个店名取自《礼记·大学》中的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逢新文化运动,蕴涵着新社会、新时尚,既指新旅店、又指面貌永远保持新鲜。这里处处尽显民国风情,处处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故有“文物酒店”之美誉。大堂的每一个物件看上去或许平平无奇,背后却可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有一把老旧的椅子,据说是西湖酒店业的第一把交椅,应该算是西湖景区现代文化的一个起点。</p> <p class="ql-block">  酒店大堂两侧,一边是书香气息浓郁的“晓风书屋”,一边是古香古色的“1913餐厅”。整个过道就是一个文化长廊,布满了历史照片,倘徉期间,仿佛在历史的隧道中穿越。透过酒店餐厅罗马式的大拱形窗,看万绿西泠的孤山、窈窕动人的断桥,给人一种古典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历史上有很多政要及社会名流曾在这里度过难忘的岁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孙中山、蒋介石、陈布雷、鲁迅、胡适等。这里有可预订的名人房,据说有套胡适曾经下榻过的房间,如今已按原样恢复,旧式的家具,老式的唱片机,一幅胡适和曹诚英的合影,显露出这个房间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胡适曾在这里与表妹曹诚英演绎出一段震惊文坛的烟霞洞之恋,新新饭店的403号房,从此也有了厚重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都与一个特定的人物相联系。我们入住的房间名曰“四月天”,就与林徽因有关。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才情惊世,楚楚动人,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受人称道和怀念的知识女性,1934年10月,她受浙江省建设厅邀请,与夫梁思成先生考察杭州六和塔修缮事宜曾下榻新新旅馆。她的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在海内外广为传诵,故店家便把这间客房命名“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  到杭当天下午,我们首先拜谒了位于酒店附近的岳王庙。纪念岳飞的宗祠在全国虽有多处,但岳飞遗骨埋葬于杭州,故杭州岳庙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显示,杭州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原为“智果观音院”旧址,明景泰年间改名“忠烈庙”,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庙内设有忠烈祠、启忠祠、精忠园以及岳飞父子的墓冢。</p> <p class="ql-block">  岳庙门楼庄严巍峨,门柱两边刻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联,这幅楹联语出岳飞的《满江红》,为张爱萍将军所题写。</p><p class="ql-block"> 走进岳王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忠烈祠,上方悬挂“心昭天日”的牌匾,为叶剑英元帅所书。当年岳飞被奸臣诬陷,拒绝在假供词上画押时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大大字。据说,叶帅题匾时因仰慕岳飞并谦虚自律,有意未落款自己的名子。</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供奉有一尊岳飞的石膏座像,上端挂有“还我河山”的匾额,四周还有很多壁画。据介绍,这里岳飞座像和壁画都是1979年国家重新整修岳庙时,由浙江美术学院创作的。</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南宋偏安杭州,“还我河山”为岳飞毕生奋斗目标,故人们常以为“还我河山”四字为岳飞亲笔手书。其实有资料显示,这组“还我河山”字样最早出现于1931年,是由诗词学家在岳飞所写的《吊古战场文》书法作品里捡出个字拼接而来的,其中的“我”字是从繁体“義”字下面拆分出来的。现代也有人说《吊古战场文》不是岳飞的书法作品。咱孤陋寡闻难辨真伪,也就只当故事而已。</p> <p class="ql-block">  岳庙院内古柏参天,上百年的樟树、桂花树比比皆是,繁茂成荫。在岳墓入口处有一座“精忠柏亭”,亭内陈列着八段树干化石,人称“精忠柏”。传说“精忠柏”原为南宋大理寺狱中风波亭畔的一株古柏。岳飞含冤入狱被害后,这株柏树遭雷击立即枯萎,但历经数百年风雨,却僵而不腐,象铁石一般坚硬。人们仰慕枯柏英烈般的风骨,就称之为“精忠柏”将其陈列在岳庙里供后人观赏。其实,此为硅化木,类似辽宁本溪水洞的硅化木公园化石。这些化石的年龄大都在1.2亿年以上,远超南宋年代。</p> <p class="ql-block"> 穿过“精忠柏亭”经墓园天井“敬忠泉”石桥,便进入“精忠园”,这里有两座坟墓,埋葬着岳飞及其长子岳雲。在石板铺砌的墓道两旁,立有石人、石羊、石马、石虎。墓周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扩,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岳飞在风波亭遇害后,狱卒隗顺感念岳氏父子忠勇,偷偷背走遗体私下安葬,并挂玉环、种桔树标记。直到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后,隗顺后代才将岳飞遗骨重新迁葬栖霞岭,让其尽享香火。</p> <p class="ql-block">  在岳飞墓前是铁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个奸佞双手反剪的赤身跪像。据说,奸臣跪像常遭游人怒砸,从明代正德年间以来,已经八次补毁、九次重铸。正所谓权相可逞一时之凶,而民心才是终极裁判。这里还有一株“古桧”颇为传奇,此树自根部劈开,分枝为二,叫做“分尸桧”。据传,明代有个名叫马传的郡卒,一天晚上来到岳飞墓前拜谒,为了表达对奸相秦桧的痛恨,拔刀将陵墓前的一株桧树劈开,中间隔以木板,以示肢解秦桧。第二天,人们看到墓前的桧树一分为二,误以为鬼神所劈,无不拍手叫好。</p> <p class="ql-block">  岳墓阙门柱上有一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著名书法家陆维钊的手笔。这幅楹联,仿佛就是历史的回音,道出了中华儿女爱憎分明的心声。我觉得几百年来,这里吸引人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出了岳庙,我们顺道走进了对面不远处的“竹素园”。这个“竹素园”是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所建的一座园子,旧称“湖山春社”,园名“竹素园”三字为雍正皇帝御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老树参天,假山叠翠,绿竹雅致,光从外表就能感受到江南的文雅气息。这里以竹类景观为主,以集聚奇石而闻名,意境幽雅。假山奇石是竹素园里最具特色的景观,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就陈列于此。此石体态秀雅,剔透玲珑,和苏州留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齐名,但这块奇石身形纤细,仿佛一位翩翩起舞的美丽姑娘,又像一只半跪的鹿,看着它只要发挥想象力,可以联想到多种人物和动物形象。有人形容其“形同云立,纹比波摇”。</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是欣赏园林风光和假山奇石的理想之地,也是当地颇有特色的茶座,据说,每天上午很多当地人会专程到这里来闲游喝茶。漫步竹素园,但闻鸟语花香,但观眼前翠绿,穿曲折、绕回廊,湖边景物相互映衬,即使不擅诗情也会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很想和老伴在这个唯美、浪漫、雅致的诗意空间里静静地坐上一会,无奈时间有限,只能忍痛割爱。</p> <p class="ql-block">  走出竹素园,右转便是西湖有名的苏堤,虽天色已晚,但我们游兴未减,索性来了个夜游苏堤。夜色下的苏堤游人早已散去,四周静悄悄的,只是身边偶尔跑过夜练者。一弯玄月映照湖面,水天一色,波光粼粼,与身边的绿树花卉相应成趣,彰显出一份宁静的美,让人心旷神怡,不由想起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配诗句。</p> <p class="ql-block">  北宋年间,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他独具匠心地利用挖出的泥沙精心构筑了这条长堤,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这条长堤将南山和北山紧密相连,为西湖增添了一抹妩媚的色彩。漫步苏堤,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无不让人感受到苏东坡那高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堤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天朗气清,阳光温和,我们来到了灵隐寺景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江南的禅宗名寺,始建于东晋元年,即公元326年,为印度高僧慧理所创建。这里峰峦竞秀,溪泉流清,到处都是古迹和洞景,故素有“东南佛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  在灵隐寺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上方的鎏金匾额“灵隐寺”三字,走进仔细一看,原来是江同志的提字,落款癸未年九月十九。据说,凑巧的是农历九月十九正好是观音菩萨出家之日。</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只见一座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的照壁,照壁上“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十分醒目,意思应该是说从这里进去就到佛国世界了。作为中国著名的十大古寺之一,灵隐寺周围的环境相当清幽素净,处处透着静谧的禅意。而飞来峰更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也是苏东坡的最爱。据说,当年苏东坡在杭州时常在这里的冷泉亭上饮宴赋诗,其中就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  相传,在1600多年前,古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的山峰极像天竺国灵鹫山小岭,便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遂将这座山峰唤作“飞来峰”。这里有一座石塔,据说就是为了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而建造的,名曰“理公塔”,又名灵鹫塔。这座塔的塔身全部由石块砌成,并刻有经文或雕像,其外观看起来虽然古朴简单,但却是一座集佛教史迹、造塔艺术、佛像雕刻于一体的明代古塔,也是杭州仅存的一座明代古佛塔。</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石间岩洞与沿溪峭壁上分布着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约300多处。特别是位于青林洞南口崖壁上的浮雕“卢舍那佛会”,由十九位人物和两身动物像组成,结构完整,形象生动。据说为宋代浮雕精品,弥足珍贵。而位于冷泉溪的南侧有一龛弥勒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佛像雕刻生动传神,坐于佛龛中的大肚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而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周围的十八罗汉,有静有动,神情各异,不失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构成,这些建筑沿中轴线依山而立,气势雄伟。据说,这五大殿各有各的功效,天王殿是保佑平安的,大雄宝殿是保佑仕途的,药师殿是保佑健康的,藏经楼是保佑福气的,而华严殿则是保佑读书的。但我以为这就是个说法,信则有,不信则无。</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是寺内的第一大殿,天殿重檐下悬挂有两块横匾,一块写着“灵鹫飞来”,为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题。而另一块“雲林禅寺”的匾额则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据说,康熙皇帝在位时几乎每年都会来灵隐寺参拜。有一次,寺院里的大师请康熙帝为寺庙题名,康熙帝甚是开心,大笔一挥准备写“靈隐寺”三个字,可能是因为太过激动的缘故,刚写完“雨”字头就发现写大了,剩下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写不下了,他灵机一动便写成了“雲林禅寺”。可300多年来人们对这个题名并不买账,还是称这里为“靈隐寺”。</p> <p class="ql-block">  迈过天王殿高而厚的门槛,室内一股寂静沉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一下子踏入了空灵之境,瞬间便忘却了尘世喧嚣,没了浮躁与焦虑,惟余灵魂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只见大殿正中佛念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跌坐蒲团,笑容可掬。两侧是身披重甲的四大天王,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狰拧,俗称为四大金刚。弥勒佛后壁的佛龛供奉着韦驮菩萨的雕像,这尊雕像是用整段香樟木雕造而成,为南宋初期的珍贵遗物,已有800多年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有一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的大雄宝殿是灵隐寺的正殿。这里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众僧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但凡寺庙皆有大雄宝殿,这“大雄”二字乃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震慑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有无上的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称他为大雄。</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是单层三叠重檐建筑,建筑高大雄伟,殿内共有佛像150尊,但最瞩目的还是正中位置的释迦牟尼像。有资料显示,这座佛像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24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高24.8米,为我国目前最高最大的香樟木雕像,实乃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品,也是灵隐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  药师殿是灵隐寺的第三重大殿,这里供奉的是“东方三圣”药师佛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走进殿内,殿中莲台座上的便是药师佛。药师佛乃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被称为“大医王佛”,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又被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站在左边的是日光菩萨,他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的月光菩萨则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而大殿两边的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p> <p class="ql-block">  位于最高处的“华严殿”是灵隐寺最后一重殿,这里供奉着毗卢遮那佛,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毗卢遮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则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据说,文殊菩萨善智善辩,为四大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而普贤菩萨又称遍吉菩萨,他辅助释迦牟尼弘扬佛道,不但能广赞诸佛的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故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慧辅佐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则以动辅佐释迦牟尼,他们被合称为“华严三圣”。</p> <p class="ql-block">  从最高处的华严寺下来,我们又走了“罗汉堂。这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罗汉堂,供奉着500尊青铜罗汉雕像,每尊佛像高约1.7米,重达一吨。罗汉堂中央是一座四大佛教名山铜殿,分别供奉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他们在佛教中分别象征大智、大行、大悲、大愿。这个铜殿看上去很高,三重檐四立面,造型精致,气势磅礴,为“世界室内铜殿之最”,已被列为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  从“罗汉堂”出来,老伴兴致勃勃地买了好些几个叫做“十八籽”的手串准备回家后送给亲人。据说这个“十八籽”寓意特别好,有一种说法是十八籽代表的是十八罗汉,能起到护身符的作用;还有一种说法是十八籽代表了十八种烦恼,每拨动一株就会去除一种烦恼。由于其为吉祥纳福之物,故在这里特别火,虽化钱购买但却不能叫卖,而要叫“请”,其实也就是个心灵慰籍。</p> <p class="ql-block">  秋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在青石铺就的地面投下一片斑驳陆离的光影,空气中香火袅袅,梵音飘荡,仿佛脚下的每一步都已穿越时空,踏在了佛国历史的长河之中,目之所及处,感受到的既有先人的智慧,又有僧人的虔诚。</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不愧是佛教文化的圣地,走出景区,我内心深处仿佛涌动出一种难得的宁静,一种能够与世俗和解与自然共情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又趋车来到了西湖南岸的雷峰塔。早年这里因《白蛇传》的传说在我国家喻户晓,但我却一直不明白这个雷峰塔它为什么叫雷峰塔?此行才知道它是因所处地理位置夕照山。夕照山又名雷锋山,因其形状犹如一座巨大的雷峰而得名,故雷峰塔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初名为“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的佛塔。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雷峰塔并非传说中的那座塔,旧塔已在1924年倒塌,直到2002年10月,倒塌了78年之久的雷峰塔又重新矗立在杭州西子湖畔。</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的千年变迁,是一部写满岁月沧桑的历史书。据资料显示,公元976年,吴越国王钱俶向大宋朝称臣后,其夫人孙太真则被封为吴越国皇妃,钱俶为感谢皇室封孙太真为皇妃之恩,于是将所建的雷峰塔,称为“皇妃塔”。故有诗云:“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其实,古诗中的“黄妃”应为“皇妃”。</p> <p class="ql-block">  公元988年8月,钱俶六十大寿与使者宴饮被人毒死后,宋朝为了巩固皇室权威,消除钱氏在吴越之地的影响,下令将吴越原境内有关钱氏的石刻全部铲除,因此,“皇妃塔”之名也被摘除,称为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军攻入杭州,雷峰塔因战乱遭到严重损坏。到了南宋宁宗年间,即公元1195年,雷峰塔得以重修。重修后的雷峰塔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得到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赏识,在《西湖图》中称之为“雷峰夕照”。“雷峰夕照”从此流传并被列入著名的西湖十景。</p> <p class="ql-block">  明代嘉靖34年,即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时怀疑雷峰塔中有伏兵,便纵火焚烧雷峰塔。被焚烧后的雷峰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因此雷峰塔又被称为“西关砖塔”。</p> <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著名剧作家冯梦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民间故事《白蛇传》。传说南宋绍兴年间,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的女子白素贞,与侍女小青在西湖与许仙邂逅相遇相爱,而后遭法海阻挠,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这个故事为雷峰塔凭添了神话色彩。</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被焚烧后的将近400年之中,一直没有重修,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受《白蛇传》故事的影响,让白娘子获得自由,雷峰塔倒掉更好。到了清末,民间流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塔土可以熬水驱病健身,因此,雷峰塔底层的砖土不断被人挖取,逐渐成了一座危塔。</p><p class="ql-block"> 1924年9月25日下午,雷峰塔突然倒塌,塔倒那一刻,围观的人群居然一片欢呼。雷峰塔倒掉后,沦为废墟。对此,鲁迅先生曾连发两篇雄文《论雷峰塔的倒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看到这座雷峰塔是杭州市政府于2002年重建的。据说,在雷峰塔遗址和地宫发掘中。这里出土了60件珍贵文物和数千枚古钱币,轰动海内外。现在的雷峰塔是在吴越古塔的基础上重建的,它的内部空间,将现代建筑的需求发挥到了极致,采用了“塔中之塔”的独特构造,将雷峰塔遗迹保留到了最大,保留了雷峰塔原本的风貌。在塔底保护罩里,原塔废墟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的建造历经千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的雷峰塔作为杭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是我国第一座彩色铜雕艺术宝塔。我和老伴兴致勃勃地上到顶层,站在这里俯瞰壮丽的湖光山色,仿佛半在尘寰半入仙。</p> <p class="ql-block">  走出雷峰塔,我和老伴不约而同地涌动出年轻人的浪漫情趣,坐摇橹船体验了一次泛舟西湖的感觉。刚上船时,船身的摇晃让老伴很不适应,随着小船缓缓驶入湖中渐渐平稳,她脸上仿佛透出了无穷的惬意。远离湖岸,从船边望去,只见波光粼粼,远方青蒙蒙一片,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在平静的西湖上,我感觉似乎不是船在前行,而是一种人在水面上漫步的微妙境界。一阵清风吹过,水面上荡起微微涟漪,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是走来迎。</p> <p class="ql-block">  小船在苏堤桥下来回穿梭了两次,从里湖摇到西外湖,一会又从西外湖摇到了里湖。夜幕降临,岸上四周华灯初上,远方山的边际是那么的模糊,慢慢地只剩下灰黑的轮廓。一轮明月映照在湖面,湖水与暮色在远方的模糊中水天交汇,正所谓“秋水长天共一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上午,我们慕名来到了西湖断桥,这里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桥的东北处建有“断桥残雪”碑亭,碑亭旁边“接天莲叶无穷碧”。走上断桥高处放眼望去,西湖水波荡漾,白堤杨柳依依,一阵清风徐来,婉约的湖光山色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有个说法,叫做“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断桥”这个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最为普遍的说法是通往孤山之路到此中断,故为断桥;还有说此桥早年名叫“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又有说古石桥上有亭,冬日雪霁时桥的阳面冰雪消融,而阴面仍玉砌银铺,远看像桥与堤断开,从而得名“断桥残雪”。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拟出桥名和景名。到底哪种说法正确,似乎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我们脚下的断桥是于1941年改建的,上世纪50年代又经过了修饰。在《白蛇传》中有一段白蛇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遇并借伞定情的传奇故事,故断桥也因这段传奇故事而享誉天下。</p> <p class="ql-block">  穿过断桥向西便是杭州有名的白堤,又名“白沙堤”。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了一起。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便将此堤称为“白堤”。</p> <p class="ql-block">  宽阔敞亮的白堤,湖边密植垂柳,湖水清澈见底,堤上绿树如茵,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如诗如画。倘徉其间,远山如黛,湖水涂碧,仿佛人在画中游览,不知不觉中便到了孤山。</p> <p class="ql-block">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据说,孤山的景色特别神奇,晴雨烟月,风景互异。晴时山石树木,楼阁亭榭,如工笔所描,雄丽中透着清秀之气。雨时像泼墨写意,莽莽苍苍,山色空朦中含着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孤山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这里有浙江省博物馆、中山公园、清行宫、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范公亭、白苏二公祠、敬一书院等很多古迹胜景,故有人说孤山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山,也是一座文化堆积起来的山。漫步孤山,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西泠印社。</p> <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因毗邻西湖西泠桥而得名,始创于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这里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岛,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为湖山绝胜之处,其建筑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园内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在中国印学博物馆里,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p> <p class="ql-block">  西泠常有人读作“西冷”,据说,某年印社例会,启功先生发言每及西泠,有人一而再再而三为其纠“错”,曰:西冷。启功不厌其烦,回道:你冷,我不冷。此为笑话。</p> <p class="ql-block">  走进西泠印社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柏堂。柏堂因堂前有两棵柏树而得名。堂前莲池亦称“小方壶”,池中睡莲细细疏疏,左侧的假山上刻有“莲泉”二字,乃印社社员李伏雨先生篆书。这个柏堂犹如印社的屏风,撩开屏风,景观星星点点,依山而建,依势而布,三步一换景,五步不同观,方寸之间,皆是风雅。</p> <p class="ql-block">  柏堂西侧有一建筑名曰“竹阁”。竹有风骨,向来为文人所爱,东波居士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间竹阁原为唐代古迹,有资料显示为白居易所筑,据说,白居易曾隔三差五来此小住,并遗有“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有看点的是柏堂两侧的书廊和印廊。书廊位于柏堂东,廊前有细流注入莲池,入口有小桥与园相通。廊内展示有历代社员的书法作品,特别值得欣赏的是沙孟海先生撰书的《印社八十五周年碑记》以及日本籍社员河井仙郎1906年撰的《西泠印社记》碑。而位于柏堂西的印人印廊,展示着明清至现代西泠印社名家的篆刻作品,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篆刻在我国艺术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西泠印社开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成立120年来,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在西泠印社120的历史中,社长的位子竟然空缺了76年。据说,西冷印社推举社长一直秉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从早期的第一任社长吳长硕到后来的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七任社长都是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文化泰斗,在诗书、画印、国学、鉴赏等众多领域,都是当时公认的大师。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金石篆刻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走出孤山,站在西泠桥回望西湖美景,不由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杭州美,美在西湖,西湖美,美在湖光山色。但我觉得,这里更深层次的美,是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大美西湖,人文杭州,匆匆难尽流连意,再赏风光待翌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