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大约是1989的下半学期,我在六安师专阅览室借到了《平凡的世界》,作为政史系学生,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动荡时期,那时对政治历史更感兴趣,只是大家都在谈论《平凡的世界》,我也赶时髦式地借来试读,这一读便不可收拾,自己被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这两位陕北农村娃不屈的奋斗精神征服了,更被少平与田晓霞曲折而又让人揪心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p><p class="ql-block"> 但说实话,那时的我把《平凡的世界》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奋斗与爱情故事,对于一个没有完整地上过初中、在家放牛卖过豆腐、刚从苦难的农村中拚出来的我来说,书中的那种苦、那种自卑、那种无奈、那种对跳出农门的极度渴望令我历历在目,感同身受。因此当时《平凡的世界》在我内心里的确很真实,但也的确很平凡,他没有《巴黎圣母院》戏剧性的人物设置,也没有《罪与罚》宗教色彩浓厚深邃的灵魂拷问,更没有《傲慢与偏见》那小桥流水般的人物内心表白。</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30多年后,如今再读《平凡的世界》,我的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 记得作家阿来说过,历史是概括的真实,文学才是具体的真实。《平凡的世界》保留了苦难状态下中国农村的真实底色,以及农村人对命运沉浮的理解、抗争、态度。</p><p class="ql-block"> 孙少安、少平一家世代为农,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为生存挣扎。如果没有社会变革所带来的贫富差异、思想冲击也就罢了,偏偏是那时,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社会即将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看到了70至80年代,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人的痛苦与无奈、不屈与挣扎、彷徨与躁动。少安为了全家人的生存,也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退学在农村协助父亲干农活。这在当时中国农村很常见,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少安,坚守孝悌,面对城里的发小润叶的真爱,像清教徒一样选择拒绝,留在农村,像牛一样的劳作,像土地一样付出,才给了弟妹机会,也给了中国社会喘息前进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然而,少安的苦难还不足以看清当时中国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p><p class="ql-block"> 在哥哥的帮助下,孙少平靠他的努力完成了高中学业,尽管他多才多艺很优秀,但因为是农村人而无法找到正式的工作,更无法成为城里人,吃上公家饭。这一当时横亘在中国社会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至今还如梗在喉,我在考上师专后的两三年里经常梦见自己还在农村劳动,醒来才发现是一场恶梦。</p><p class="ql-block"> 然而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少平没有气馁。他不认命,绝不向命运低头,毅然离开农村,用他血肉模糊的双肩去建筑工地当小工背石头,为一天一块五毛钱的工钱而拚命。尽管牛马一样的生存,但他没有因为贫困与苦难而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他用读书滋养自己的灵魂,支撑他那疲惫的身躯,坚信未来一定光明。</p> <p class="ql-block"> 正是他的执着,使他在漫漫人生长夜里看到了一线光明。给他带来光明是他的高中同学,如圣女一般存在的女友田晓霞。</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挖煤工人,一个是出身高贵的大学生、省报的才女记者,两者之间的爱情没有利用、没有交换、没有占有、没有花前月下,有的是纯洁的灵魂、高尚的精神、共同的爱好以及对新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正是这份纯真的爱情,使晓霞进工棚、下矿井,还毫不嫌弃地钻进少平的又赃又乱的床铺里,这与其说是感受少平的艰难生活,不如说是用爱温暖那个受伤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份爱情第一次使我在平凡的世界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坚信,这不是作家纯艺术的刻意安排,而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财富、身份、地位、事业、家庭态度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当然平凡的世界里,还有少平刚下煤矿时干活时的恩师王世才及其没有户口、没有工作的妻子惠英及儿子,他们没有户口被称为黑户,住在煤矿棚户区,如草芥一般的存在。可正是他们,给了少平最纯朴与无私的家的温暖。可突如其来的井下生产事故让王师傅丢掉了性命,按当时政策,王师傅如愿用这条性命为妻儿消除了黑户,换来了城市户口和吃公家饭的正式工作。为了家人的幸福,以命相搏,这是多么令人唏嘘不已的人间悲喜剧啊!</p>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农村永远不会磨灭的集体记忆和命运悲歌,苦难赋予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从中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进程中,有多少平凡的劳动者,就像少安、少平兄弟一样,玩命地工作,用自己的暗无天日去照亮整个社会,用艰辛的付出去摆脱命运的不公。也正是这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不仅是主义的问题,更是社会演进的底层逻辑。对为政者来说,只有深刻领悟民贵君轻,才不至于视百姓如草莽,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对生活在富足之中、动不动就躺平的年轻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拷问。</p><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世界》注定不平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