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宁市

李全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取”西陲安宁“之意。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青海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四十年(1983年在同一角度上拍摄的西宁市城区的照片)的建设和发展,西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拨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北禅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506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北禅寺整个建筑背倚北山,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土楼山顶峰的宁寿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传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开国功臣、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北禅寺为“西宁八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城墙遗址位于西宁市中心。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元西宁州城基础上改建。城周4.5公里。城墙基宽17米、高17米。城墙设有19座敌楼,四面开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添建月城及东梢门。万历三年(1575年)砌砖为为砖包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西宁府治,后多次修补加固。由于城镇扩建,城墙大部已被拆除,现余北城墙一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七一路北面一段残存的古城墙和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城墙遗址上向北望去,由于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近处的青海省委办公楼、宿舍楼,远处农田里的塑料大棚及北山寺的佛塔一览无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青海有句俗语叫“青海的房上能赛跑;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青海的姑娘不洗澡”。其中,青海的房上能赛跑是由于青海人口主要集聚在湟水河谷地区,人们为了保暖会把房屋修建的一间连着一间,所以形成房子联接成片的形式。青海气候干燥,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的气候特征,使平坦的屋顶同时兼顾了晒粮食、堆放草料等用途。同时,青海的房子多有“土担梁”的建筑特点,这种房子大多房顶平坦,不挂砖瓦,只在房顶铺上一层厚厚的草泥,在屋顶上没有水槽也不会积水漏雨,因地制宜地解决了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房屋建筑逐渐被新式建筑所替代(本图为1983年拍摄的西宁市城中区连成一片的传统房屋)。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3年以前,西宁的大十字并不是标准的十字交叉路口,经过市政部门将西大街向北拓宽,东大街往南拓宽,东、西大街相互直通,大十字才成了名副其实的"十"字路口。后来大十字成为西宁市的市中心,也成了西宁市的商业中心。西宁市的中心十字路口,周边围着栏杆,路口中心立着交警指挥交通的岗台,街边建有岗亭。马路中间行驶着数量有限的单位拥有的小轿车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那時没有私家车,只有骑着自行车的人们穿梭在大街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市五岔路口三角花园水池中央竖立着一座雕塑《三人舞》,从1984年到现在《三人舞》雕塑已经在西宁五岔路口矗立了几十年。当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青海工艺美术厂专门设计制作了这座雕塑。《三人舞》雕塑的构思和设计都是来自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这一主题。80年代初的西宁街头鲜有公园绿地,更少有艺术雕塑,《三人舞》雕塑是西宁市城建艺术的一支奇葩,也是青海省第一座严格意义上的城市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站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是青藏高原最大铁路枢纽,是西宁市集高原旅游、商贸、服务于一体。西宁站始建于1958年5月;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启用;于1971年进行扩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3年9月西宁汽车站主体大楼在省会西宁建成。西宁汽车站是青海省道路旅客运输公用型一级汽车客运站, 是交通部重点规划建设的公路主枢纽站之一。车站坐落在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市建国路湟水河畔,与火车站隔河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宾馆建于1955年,是青海省成立最早一家三星级饭店。宾馆坐落于西宁古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四座具有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体育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中心西门口西南侧的南川河畔,198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西宁体育馆馆区占地面积 4 万平方米,这是一座高35米、底层长 68 米,宽 56 米,主体建筑面积 11064 平方米、可以容纳8000多名观众的体育建筑,当时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宁西大街百货大楼是西宁最早的百货商店。商店地处闹市,东接人民剧院,西邻西宁饭店,1957年开业时为3层砖砌西式建筑,后来扩建为4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是1931年西宁各族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而建造的。碑高15米以上,碑身采用砖雕工艺,全碑分为碑座、碑身、碑顶三层。中层有八面碑石组成,前二面刻有孙中山的“遗嘱”和“训词”,其余六面均刻《孙中山先生事略》,为西宁书法家贾思复手书。碑上面为象征纪念性的雕刻图案。正面有"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八个大字。周围有松、柏、鹿、鹤图案浮雕,顶部装饰铜球5个。 1934年又在碑后集资修建中山堂一幢,2006年纪念碑由原址西大街 69号 (省政府院内 )迁至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人民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虎台遗址位于城西区西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414年,南凉为西秦所灭。原台共九层,台下可陈兵10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现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拍,同仁路口,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拍,西宁市西门口,当年西宁最繁华的地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拍,西宁市人民公园,当年西宁唯一的大型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拍,西门体育馆,南川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拍,西宁虎台遗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