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溯青草,追寻极光——东方市2023年度省规划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会

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助推学校、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教促研,以研成教,教研互通,研学相长。2023年11月30日上午,东方市教育教学研训中心在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近仁楼410会议室召开了2023年度省规划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会。</p> <p class="ql-block">  本次会议由教科室陈玲主任主持,共六项议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项议程:陈玲主任介绍与会领导及专家。</p><p class="ql-block">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蹇建明校长,陈明群副校长,东方市教育局督导室蒋玉成主任,教研中心课题负责人王水飞老师。</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团队分别是西南大东方实验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卢晓华老师,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西南大学东方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孟秀华主任,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教科室王国魁主任,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东方市2023年成功立项的八个省级课题组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和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的部分学科教师。</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二项议程:蹇建明校长发言。</p><p class="ql-block"> 蹇校长从我校的申报研究成果出发,强调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个人发展、学校整体推进、地区教育抬头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实现教研结合,才能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从合格课堂走向有效课堂,进而走向高效课堂、卓越课堂。</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三项议程:蒋玉成主任发言。</p><p class="ql-block"> 蒋主任首先回顾和梳理了东方市多年以来的课题发展情况,强调了课题对教师课堂乃至东方教育的促生性功能;其次,他分别介绍了本次申请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及专家评审团队业绩;最后,在阐明东方市课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蒋主任对课题管理、主持及具体实施提出针对性意见。</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四项议程:课题组主持人王龙伟老师进行开题汇报。</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从课题组成员与分工、课题选题背景、核心概念、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课题整体规划与安排、课题预期成果、课题前期行动情况七个方面,对课题“基于UbD的高中语文深度学习路径与实践研究”进行汇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项通知书</p> 选题背景——课题生发的土壤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从社会的转型、ChatGPT4.0等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和新加坡的“21世纪素养”框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方面出发,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出于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对理解型知识和深度化学习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师教学用书》《高考蓝皮书&lt;中国高考报告(2023)&gt;》等纲领性文件指出,真实情境是发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助力。因此,教学必须实现以内容为目的向以结果为目的的转变、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囿于强大的传统惯性,语文教学存在“短视化”“功利化”现象,学科教学现状亟需扭转。这也是催生课题的原因之一。</p> 概念界定——助力课题研究可视化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首先解释了“UbD”理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出发逆向思考的教学设计。其遵循从确定预期结果到确定评价证据再到设计学习体验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将评价前置,这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传统设计流程有所区别。其次,他强调了深度学习的三个要素——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并指出本课题将能体现深度学习的方式作为教学方法放入逆向教学设计,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他还指出成立教学协作体可以达到在多维参与的教研中获取最优解决方案的效果,以及打造思考的课堂文化的重要性。</p> 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p class="ql-block">  “围绕三个主问题展开,一是做出什么样的设计模型,二是如何做出这种设计,三是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种设计”,王老师以流程图的形式揭示了深度学习的路径和实践研究、教学案例设计流程等两个方面的内容。研究目标则关注的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寻找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样本、探寻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思考的课堂文化以及检测综合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p> 规划与安排——让研究脚步踏实 课题预期成果——让研究雁过有痕 <p class="ql-block">  发表研究性论文、撰写主题研究报告,组织安排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专题系列微课,撰写教学设计案例,研发校本教材,将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相辅相成。</p> 课题前期行动情况 <p class="ql-block">1.成立课题研究组,研读文献资料,确定课题内容与目标、过程与措施。</p><p class="ql-block">2.通过课堂观察、研究学生试卷作答,了解目前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3.借助知网、学校图书馆等相关资源,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梳理目前研究内容与方向,寻找课题研究新思路。</p><p class="ql-block">4.针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新变化,思考并撰写论文,明晰研究内容与步骤、过程与方法。</p><p class="ql-block">5.在日常教学中尝试性进行深度学习策略的相关实践。</p> <p class="ql-block">第五项议程:专家团队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与会专家对课题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选题对当下教学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给出了建设性意见。</p><p class="ql-block"> 卢晓华老师在对深度学习的路径进行问询的基础上,建议缩小题目中的“高中语文”这一范围,立足要点,聚焦高中语文某个方面的某些内容。</p> <p class="ql-block">  孟秀华副主任表示出对该课题的巨大兴趣,认为“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对当下教学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孟主任关注到了课题中“设计模型”“如何设计”“如何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本课题应该在研究的闭环上再严谨,建议在研究内容中突出“如何进行评估”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也指出本研究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课例设计体现学习路径的设置和实施。</p> <p class="ql-block">  针对专家们的疑问,王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王老师表示深度学习的路径就潜藏在课堂的实际活动当中,比如主体性活动、对话式活动,打造思考的课堂文化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能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最后,王老师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向专家团队表示衷心地感谢。</p> <p class="ql-block">  专家团队一致决定同意此课题开题。</p> <p class="ql-block">  针对卢老师的问题,王老师表示深度学习的路径就潜藏在课堂的实际活动当中,比如主体性活动、对话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最后,王老师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向专家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六项议程:课题评审团作结束总结。</p><p class="ql-block"> 赵克勤主任肯定了各课题组的准备工作,调研、问卷、文献资料的研读等,细致入微。同时也肯定了各课题组的选题和研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及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赵主任高度肯定了各课题组对开题报告和研究工作的认真负责,课题组不仅撰写了丰富详实的开题报告,突出了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更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他希望每个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扎实真实地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圆满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王水飞老师首先强调将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分开撰写,同时要关注课题题目及核心概念的泛化问题,可以通过对地域、学科、学段、对象、内涵、外延等方面进行限定,以求精准化、具体化。其次,她强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务必禁止挂名现象,要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最后,她希望各位专家对课题进行持续指导,共同推动东方市的课题发展,同时也预祝各课题组圆满结题。</p> <p class="ql-block">  山高路远,不惧而能行远;水落石出,坚持方可花明。</p>

课题

教学

课题组

研究

王老师

课堂

设计

东方

开题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