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史办描述的我186团前身--“亢营”(系列故事94)

高山(186团那些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由于打工事情多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更新我团的故事了,现在重新搜寻我186团的相关故事,供关注关心我团的读者朋友们了解。谢谢。</b></p> <p class="ql-block">宿县北部萧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与宿东、宿灵两县同时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时期。1940年10月,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汤恩伯集团以9个师十余万人的兵力大举进攻豫皖苏根据地,新四军四师从抗日大局出发,奉命转移到路东。路西被敌占领后,敌伪顽势力十分猖撅。萧铜抗日游击活动区域逐渐缩小,县政府及地方武装<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亢营”的一连和六连不过百人加上九区区队20余人)</b><b>只能在皇藏峪附近二、三个乡活动,斗争十分艰苦,形势日趋险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亢营”在徐暨战斗中,损失严重,士气低落。4月部队转移到津浦路西龙家东宿营,副营长吴端胜在急剧恶化的形势面前动摇,私自把六连拉到南梁庄龟山头,动员部队叛变投顽,遭到排长张继槐等指战员的强烈反对。营部领导发觉后,立即派六连连长蔡书仙、指导员刘××<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编者注:刘以泽)</b>把部队追回,吴端胜表示承认错误,为避免矛盾激化,组织未作处理。吴端胜叛变未遂,但部队回来后,思想混乱,加之敌伪顽不断联合围攻,战斗频繁,而亢营长亢为德又积劳成疾,不能随部队行动,因此,“亢营”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亢为德,安徽宿县桃山集人。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桃山抗日游击队”,队员七、八十人,是宿县最早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桃山、苏湖、袁洼、伊桥一带打击日伪,铲除汉奸、恶霸。1938年底,这支队伍升编为主力部队。1940年4月,亢为德奉命率领一个连的兵力进入徐州南萧宿铜地区,并以该连为基础,扩充组建一个营(亢营)。从此,该营在星罗棋布的日伪据点之间,在敌伪顽的夹击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经常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打得日伪闻风丧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四师主力东进后,敌人加紧了“清乡”和“扫荡”,宿东的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极其艰苦,斗争更为艰巨复杂。宿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作战,粉碎敌人一次次“清乡”、“扫荡”,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同年10月,亢为德的病情日益加重,组织研究决定,利用社会关系送他去南京治疗。为办理证件,亢为德在时村照像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被捕后,时村伪军头子胡泽普对亢为德严刑拷打,在敌人的杠子、皮鞭、铁棍、排钉、电刑等刑罚面前,他坚贞不屈,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后敌人把亢为德押到萧县,又押到徐州监狱,尽管敌人软硬兼施,用尽各种刑罚,仍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亢为德被捕后,党组织及战友们一直想法营救,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武装劫狱。亢为德知道后,写信交给妻子转交组织:不要那样做,为了救我一个人,造成更多的同志牺牲,为抗战事业造成更大损失,牺牲我一个人,可以减少许多同志的牺牲……。在敌人的严刑折磨下,亢为德病情日渐恶化,于1942年3月病逝在狱中,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亢为德牺牲了,威震萧铜的“亢营”及亢为德的英名却永远铭记在萧铜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亢为德被捕后,“亢营”教导员朱德群调华东党校学习,许西连兼任“亢营”营长。1941年底,淮北区党委派王一平任“亢营”教导员,副营长吴端胜<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编者注,后被处决)</b>从中作梗,使政治工作无法开展,“亢营”纪律松驰,人心涣散。针对这一状况,为坚持、控制萧铜这块阵地,加强该地区的武装领导,四师师部派九旅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顾寒星到萧铜工作,任“亢营”营长,参加县委,负责军事斗争。团指导员范文典、刘明川、滕乃彬任政工干部,同时去“亢营”,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他们临行前,彭(雪枫)邓(子恢)首长交待了任务。彭师长说:萧铜地区对控制徐州至宿县段的铁路极为重要,是敌顽我激烈争夺之地,是西进豫皖苏和反攻徐州的前沿阵地,也是我阻击反共军东进的“大门”和我淮北根据地的西“大门”,你们要守好这个“大门”。接着邓政委也作了指示:他首先肯定了“亢营”坚持萧铜的成绩。“亢营”在萧铜打了很多仗,有战斗力。目前有人闹独立,不要党的领导;这样下去,“亢营”有脱离党的危险。你们到萧铜去要作长期打算,要作最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首先要夺回部队的领导权。依靠萧铜县委、宿东县委、股北大队、股北区委书记曹介,尽可能争取该营回到党的领导上来。要搞好团结,做好统战工作……关于对敌伪顽斗争的方针、贯彻“双减”、敌伪军工作、朝鲜同盟组织工作及争取日本士兵等工作,邓政委都作了具体指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顾寒星等同志来到了萧铜,到达股北区委驻地,见到了区委书记曹介。传达了彭、邓首长的任务,并连夜派人到路西找萧东县委书记朱玉林来到路东共同研究彭邓首长指示。经过讨论,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决定整顿机关与部队,并根据四师决定,将“亢营”改为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五团独立营,亦称萧铜独立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后,营干部进行了调整,将营部转移到路东。县委、办事处随营部活动。副教导员范文典带一、二两连坚持路西的武装斗争。王一平、滕乃彬(五连指导员)、刘明川(六连指导员)带五、六两个连在路东活动。为加强党的领导,营建立了党总支,连建立了党支部,排建小组,班有党员。随后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与教育,提高了指战员的革命觉悟和马列主义水平。在军事方针上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明确了坚持萧铜的总方针,要在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消灭敌人的同时,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打击顽固力量;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要稳、准、狠地打击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春,路西国民党游击第十四总队王传绶部500余人分3路向我九区沈峪、白场进犯。萧铜独立营立即分头阻击,向敌人发起猛攻。歼灭王部尹耕奇1个排,俘敌2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余支。这是“亢营”休整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随后顽十区谢璧如、王驾吾部进驻张山。我“亢营”五、六连查明情况向其出击,敌向张山南部逃窜。我部追击20里,打死打伤顽军10余名,生俘20余人,缴获枪20余支。接着,又打退顽伪合流张立均部百余人、宿县顽军刘子政500余人的进攻,击毙击伤敌数名,俘20余人,缴枪20多支。至此,萧九区、铜七区部分区乡政权得到恢复,萧铜地区的斗争形势得到稳定,路西根据地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3月9日,上级调萧铜独立营东去,配合四师九旅进攻灵北张小圩子,全歼灵壁顽县长赵觉民、国民党第十七纵队许志远反共军武装。经过这次战斗,独立营的士气和战斗力大大提高,回师萧铜乘胜拔除路东铜七区和萧九区结合部的赵庄敌伪据点;迫使杨楼据点的敌人逃窜。萧铜路东地区联成一片,形成南北三、四十里,东西二十余华里无敌伪据点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根据地得以扩大,萧铜斗争形势有了很大好转。3月,淮北区党委和四师决定将萧东临时县委改为中共萧铜县委,书记朱玉林,副书记孙明远(孙大兴)。萧东办事处改称萧铜办事处,主任许西连,副主任吴端胜。萧十区改为褚兰区,书记先为张立平,后为王尚三,区长张立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2日,道庄孜伪团长刘永贵300余人到阚町一带抢掠,途中遇到新四军顾寒星率领的骑兵大队,当即将刘永贵的队伍包围在韩村东湖,部队战马飞驰,大刀飞舞,伪军死的死,伤的伤,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萧铜县委书记朱玉林在桃山寺后村活动时被伪顽张立均部逮捕,地委派宿东县委书记曹介任萧铜县委书记,同时将宿东的四、五区及股北大队划归萧铜领导。四区区委书记林兴锐,区长王歧周,辖石厢、永盛、永路黄、解集、阚町、新四、淄丘7个乡级政权。五区区委书记李士杰,区长赵承志,辖五柳、闵贤、新丰、凤鸣4个乡级政权。萧铜改称萧宿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秋,路西顽军王传授、刘瑞歧率两个纵队3000余人,在沈峪、白场一带袭击包围独立营。我独立营避其锋芒,以小部队与敌周旋,黄昏敌军撤退时,独立营在张山口、孟村设伏,毙伤敌数名。</p><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建立奎西区,区委书记徐林生,区长张建生(张绍烈)。1944年5月,随着区域的扩大,在奎西区的基础上建立奎河区,区委书记、区长未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8月,四区、五区的路东部分合并为股北区,区委书记林兴锐,区长王歧周,区队长张朝田。下辖阚疃、闵贤、石厢、解集、永路黄、永盛、淄丘、新丰、风鸣9个乡级政权。</p><p class="ql-block">9月,建立宿北区(夹沟区),区委书记、区长祖玉恩。至1944年,建立秦山、胡柳、陶虚、宋南、离山5个乡级政权。1945年11月,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封锁铁路交通,为领导方便,宿北区划为宿西县辖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7月,股北区以斜河为界划为斜东、斜西两个区。斜东区委书记李士杰,区长李拂光,区委区政府驻栏杆、石厢一带,下辖栏杆、解集、石厢、新桥、柏山、路疃、永盛、阚疃8个乡级政权。斜西区委书记王芸生,区长王莪青,区委、区政府驻湾里一带,下辖支河、湾里、闵贤、永路黄、新丰、凤鸣、淄丘、刘桥、赵楼9个乡级政权。</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从褚兰区划出张山区,区委书记谢兰,区长李灵勋。下辖张山、贡山、云台、冲疃、马台、刘楼、龙岗7个乡级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委、县政府在开辟新区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发动群众,惩治汉奸、土匪,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及农会组织,并对旧的政权进行改造,建设新政权。在政权建设中注意吸收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人物参加,明确提出改造各级政权的基本方针:把政权改造为坚持抗战,实行民主,改善民主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政权建设中,各区有自己的区队,二、三十人,三、五十人,百余人不等。这些地方武装,既能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又能独立坚持地方,是政权改造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武装力量,也是源源不断向主力部队输送兵源的后备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宿州市埇桥区历史》之《萧铜县委的建立及其对敌斗争》2021.7.2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