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溪亭日暮</p><p class="ql-block">编辑:红 百 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天地有节,人生分段。一年很短,一生亦然。李白有言,“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今年六十有八,正儿八经地列队于老年行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想想小时候见到的六十八岁的老头儿,头秃齿摇,髯白背驼,一副正宗的“老爷爷”模样。短短几十年,我竟无声无息地和儿时的记忆接了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过六十是多事之秋,到了我这岁数,甚至是风高浪急、惊涛拍岸。</p><p class="ql-block"> 我是今年四月份回丹的,八月初我一学友就猝然离世,接着又闻中学体育队队友又挥手一位,再闻在深圳的老工友的爱人一痰阻遏于肺便散手人寰。年仅六十出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时段陆续下车虚名为病,实则为老。零件耗损,机能减退,偶有一击便轰然倒塌。我常比喻,病对于我们这年龄的人来说,就像埋伏的敌人,你不知它什么时候一梭子扫过来,不注意的就中弹,幸运的便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年近七十,人生的列车好像还剩不下几站,没下车的,不少人也是手握环柄摇摇晃晃。我还算幸运,处“摇晃”之列。膝虽不适,尚可行万余步;饭不可三餐,两顿足以;睡常醒,尿亦频;思索虽无碍,所记十其一。思茶,不敢多喝,念酒,不可狂饮……戚戚乎,风烛残年矣!</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这样说有些悲伤,是啊,人都爱听活着,谁没事愿听老死。但岂不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鬓白花落,自然之法,岂是人力所能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也常不自觉想怎样处置身后事。说起来简单,叫“三不一愿”,不要墓地、不要人送、不要骨灰盒,愿置于一棵树下,助其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文至此可以结束了,但我又忽然想起一件与生老病死相关感人的事,愿在此与愿听者分享。</p><p class="ql-block"> 瑞士一位近百岁的科学家申请安乐死获批,倒计时二十四小时时,不少国家记者蜂拥而至。记者问老人为何选此途径?老人答:“我一辈子两样爱好,一是从事科学研究,二是旅游。现在我喜欢的这两件事都不能做了,还要牵涉许多人,消耗很多资源。所以我感到没有必要再活下去……”。还剩下一小时,记者再问:此刻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老人微笑着说:“唱首歌吧”。“什么歌?”老人从容地说:“欢乐颂吧”!</p><p class="ql-block"> 老人面对死亡的从容让在场的许多记者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红百合后记,因为同在朋友圈,只要罗兄(溪亭日暮)有文章创作发表在朋友圈,我一定细细阅读,还时不时转在美篇中,想要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最初是一个单位(工厂),我参加工作之际,罗兄等几十人被整体划归另一单位(同一系统)。前面照片上是做共青团工作的各单位同事,溪亭日暮是做政工宣传工作的,当年风华正茂都很年轻,二十多岁~都不到30岁的样子。原来的手表公司早已不存在了。照片上的同事都各奔东西,有人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也有人在菜市场卖鸡鸭……。几乎没有再见到几个人。现在都是65岁以上的人啦,都老了,个别的同事已离开了人间。</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喜欢阅读著名小说,现在更喜欢阅读同事同学的随笔文章,可能是因为离生活更近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