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武康大楼近二年成了上海一个热门的旅游打卡点。2021年端午假期,短短3天武康大楼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竟迎来了40多万名游客打卡。</p><p class="ql-block"> 老翁以前曾经走过武康大楼,它在【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对面,造型独特,曾留有印象。为什么现在突然之间在网上红了呢?老翁最近前去绕武康大楼下面走了一圈。并留下了一段小视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编制此篇过程中,老翁收获匪浅。在百度查寻了“武康大楼”的历史变迁,建筑特点。从武康大楼可以看到中国上海的百年半殖民地的历史,也可以看到旅居中国的匈牙利优秀设计师邬达克的杰出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先作简介:武康大楼(WuKang Building),曾用名诺曼底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武康大楼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武康大楼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武康大楼共有八层,底层设置骑楼,垂直交通除了楼梯外还设有3部电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武康大楼建造,居民和建筑结构。很有代表性地看到上海的百年变迁。</b></p><p class="ql-block">上海百年中1920年代,随着上一个十年租界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的快速涌入,以及欧美产生新的居民用房建筑形式,上海也开始逐步出现公寓式大楼住宅。期间,万国储蓄会出资组建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和经营申城的房地产业。</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主导打样设计,法商华法公司为承建商。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p><p class="ql-block">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p><p class="ql-block">根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p><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为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p><p class="ql-block">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前,诺曼底公寓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万国储蓄会的负债业务到期,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主纷纷要求上海市府出面干预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市政府责令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大部分产业由市府进行拍卖,所得现金用于清偿债务。部分产业则有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则属于政府出资购入的产业之一。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p><p class="ql-block">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p><p class="ql-block">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大修,初步改变了老旧的面貌。</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大会。</p><p class="ql-block">2019年,武康大楼迎来以“建筑考古”和“中药调理”方式的修缮工程,并实施实施智能管理。成为一个有颜值、能小憩、观赏与服务兼备的休闲空间。</p><p class="ql-block">这次修缮工程遵循的原则是既要修复老化的砖墙门窗,又要维护原汁原味;不仅要为武康大楼的“脸面”美容,还要清理它年久失修的“肚肠”管道,提升大楼里百余户居民的生活舒适感。并在大楼内部安装了智能传感器,可以进行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p><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并未减少神秘沧桑的气质,还真正拥有了“网红体质”。楼外蜘蛛网般密布的电线全被收拾干净、埋入地下,大楼展现出疏朗的天际线。还将人行步道空间向外拓展了3米多,为整个武康大楼的“最佳打卡点”增加了五百多平方米的人行流动空间。武康大楼一楼与周边的业态也得到改造,成为一个有颜值、能小憩、观赏与服务兼备的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武康大楼的建筑设计居住环境至今尚属上海优秀的居民住宅。百年老建筑在上海不仅没过时,还是属于新潮一族。</b></p><p class="ql-block"> 武康大楼所在的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30度的锐角。20世纪20年代,侨居上海的著名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参照了巴黎同类建筑的样式,在总体设计上巧妙地利用两条道路相交地块上的30度街角,因地制宜地将大楼平面设计成三角形,状如“一艘劈波斩浪的大轮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康大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的容积率很高,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皮,底层因人行道狭窄,设置骑楼,将底层商店退进,让出通道。楼层为外廊式公寓,居室大多南向。户型组合灵活,有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等,共有居室63套、佣人房30多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虽经过多次维修,但基本上大楼电梯仍保留着上世纪中期采用半圆形指针的楼层指示器。</span></p><p class="ql-block">建筑立面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一、二层是东南亚常有的骑楼样式,拱门形成的长廊可以供行人遮阳避雨,立面是水泥墙面,如同一个莲花的基座,底层外墙为连续拱形券廊。三至七层为清水红砖墙,设计有三角形的窗楣,铁栅栏的小阳台,顶层的阳台沿着整个大楼外墙转了一圈。三层和顶层设环通走廊,既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又替代腰线,起到美化立面的作用。三层立面采用三角形欧式窗楣装饰、四至五层立面部分设挑阳台。</p><p class="ql-block">1953年,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p> <p class="ql-block">邬达克(1893-1958)。</p><p class="ql-block">1893年,邬达克出生在斯洛伐克一个建筑世家,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23岁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但才华横溢的他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为奥匈帝国在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之后又作为战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最终他逃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落魄的邬达克在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助手的工作。1923年,他获得了第一个设计机会,与美国建筑师克利合作完成了美国总会(福州路209号)。</p><p class="ql-block">美国总会对邬达克的意义非凡,他的天赋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之后,32岁的邬达克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 鹊起的声名。他一共为上海留下了65幢经典建筑,包括“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沐恩堂、市三女中五四楼、武康大楼、绿房子等。其中,25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p><p class="ql-block">邬达克是上海新建筑的一位先锋,书写了上海近代建筑史辉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百度查到他在上海设计的一些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除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百乐门,市三女中教学楼,武康大楼,还有一批著名建筑也是邬达克设计的:</b></p><p class="ql-block">绿房子</p><p class="ql-block">绿房子位于静安区铜仁路333号的绿房子耗时3年打造,于1938年落成,是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的代表作。建筑占地面积逾500平方米,地上4层高度超过15米。 值得注意的是该建筑是上海首个引入电梯的私人住宅,古董电梯至今仍能安全工作。</p><p class="ql-block">沐恩堂(上海市黄浦区的景点) </p><p class="ql-block">教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建筑设计,邬将建筑平面和造型设计得自由组合,外墙以凹凸红砖相拼,体现了他设计的特性。</p><p class="ql-block">上海弄堂(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 </p><p class="ql-block">这条弄堂的设计者,那就是为上海这个大都会设计了很多洋房建筑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建筑家邬达克(1893-1958)。</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称,上海的优秀近代建筑是由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以及众多的外国建筑师共同创造的。邬达克是上海新建筑的一位先锋,书写了上海近代建筑史辉煌的...</p><p class="ql-block">邬达克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美国总会对邬达克的意义非凡,他的天赋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之后,32岁的邬达克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 鹊起的声名。他一共为上海留下了65幢经典建筑,</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 工程馆</p><p class="ql-block">工程馆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系由张元济、王清穆、唐文治、蔡元培、陆梦熊等老校长会同部分老校友发起募集资金建造,其设计出自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钢筋水泥结构,口字形,原为二层教学楼,面积1100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海上艺术馆坐落在由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爱神花园别墅群中。这幢巨鹿路上最著名的花园洋房,在上海解放以前,曾是一幢私人住宅,被称为刘家花园,它的主人是旧上海著名爱国实业家、人称“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p><p class="ql-block">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故居,人称“黄公馆”,不对外开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吴同文住宅 </p><p class="ql-block">他在吴宅设计中将流线型线条表现得十分流畅,有强烈的现代感,可称得上邬达克设计生涯中炉火纯青的作品。这座建筑内容繁多,装修考究,设备先进,在建成时称得上是上海最豪华的住宅之一。住宅四周有围墙,内有较宽敞的花园。</p><p class="ql-block">还有孙中山之子孙科的住宅也只邬达克设计的。</p><p class="ql-block">花旗总会大楼 </p><p class="ql-block">花旗总会(即“旅沪美侨俱乐部”),又称美国总会,位于上海市福州路209号,占地916平方米,建筑面积6753平方米,由美商克利洋行设计,其实是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承担,慈记营造厂施工。外貌采用美国殖民时期建筑风格,仿欧洲新古典主义</p><p class="ql-block">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超过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留下65幢经典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