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禅(shan)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为中国唯一的禅让活动纪念地,台高20米,长宽约30米。受禅台建于公元220年,是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的地方。 这座受禅台坐落在漯河到许昌的国道旁。 现受禅台为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和太太2021年3月19日下午在参观徐母墓和伏皇后墓返回许昌的途中路过受禅台。 曹丕代汉称帝,是汉魏之际发生在 许都的一起重 大历史事件,也是我国 封建社会唯一一次不发生战争和流血, 和平过渡式的政权交变。 公元220年(建安25年), 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魏王。他暗中指使一些官员制造舆论,说以魏代汉乃天命所归,胁迫汉 献帝让位。一时间 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于同年十月,在 受禅台举行受禅大典,接受汉献帝禅让而称帝,是为魏文帝,从而结束了两汉400多年的统治,真正开始了历史上魏、蜀、吴 三国鼎立的时代。 受禅大典的盛况,裴松之引《献帝传》注云:“魏王登坛受禅, 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可见其隆重。台前有两碑,即《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系魏黄初元年所立,具体记载了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历史经过。这二通碑由司空王朗撰文,尚书梁鹄(鹄多音字,读:hu)手书,侍中钟繇(繇多音字,读:yao)镌刻,因撰文、书法、镌刻俱佳,故称“三绝碑”,是魏汉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 两碑现立于镇内的献帝庙旧址上,碑呈圭形,额有穿,没有华丽的装饰。 这就是藏有受禅碑的镇内的献帝庙旧址。 二块珍贵的三绝碑被保护起来。左为《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右为《受禅表》。 《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 繁阳(今繁城镇)筑 灵坛举行受禅大典。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 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阴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内容为 魏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敬天命以固请”。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46人职名。两碑均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受禅碑为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立受禅碑的地方现在是镇中心十字路口处。 照片右侧是受禅碑遗址。远处健身广场里面的墙上镌刻着当年的故事。 我家太太详细的观看了这些漫话汉魏禅让始末图解。 路口的指示牌。 受禅台所在地为汉代的繁阳亭,北邻颍河古道,是南北交通要道水旱码头,交通方便。据传说这里多次落过凤凰,走过麒麟,被认为是最好不过的风水宝地。 时光犹如逝水,世道沧桑巨变。觅踪在三国遗迹,伫立于受禅台顶,欣赏着受禅石碑艺术,令无数后人观者唏嘘再三。当历史的天空狼烟消云雾散之后,真个是让今人不由自主地会萌生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感慨! 注:现在这里是一个回族人居住的村镇。 我家太太去购买牛肉干。 路边一对夫妻制作烧饼出售。我家太太购买五个。(一元一个,好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