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我国积极履行“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国际承诺,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我们就此来聊一聊什么是“三病”。</p> 什么是“三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常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简称为“艾梅乙”,既我们在传染病防治中常说的“三病”。</p> “三病”对母婴的危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艾滋病、梅毒、乙肝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若无有效干预措施,这三种疾病的母婴传播风险高达30%,它们的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缺乏有效治疗,大部分艾滋病孩子会在5岁前死亡;如果缺乏有效防治,梅毒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性梅毒儿;如果缺乏有效阻断,宫内感染乙肝儿童容易在低龄时期患上严重肝病,甚至因肝衰竭、肝癌导致死亡。但如果在孕前完成规范治疗或孕早期实施阻断干预,这三种疾病的母婴传播风险可降至1%,所以“三病”感染孕妇同样可以分娩健康宝宝。</p> 如何消除“三病”母婴传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消除“三病”母婴传播是指通过全面的、规范的、综合的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并将母婴传播率维持在极低水平。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孕妇本人及其丈夫、医务人员、其他亲友三方共同努力,做好孕前、孕期、产后的防治工作,营造友好、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切实保障“三病”感染孕产妇及儿童的健康权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产科 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