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鹂或许是最受历代文人雅士喜欢的鸣禽之一。 早在《诗经》中就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的描述。翻开唐诗宋词描述黄鹂鸟的诗句迎面而来。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又如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春色滿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海棠红杏欲无色,蛱蝶黄鹂俱有情等等。黄鹂虽然普通平凡,但它在人们心中则代表着春光明媚充满希望的境况,代表着自由自在活泼欢乐的心情,代表着百啭千迴优美动听的丽音和绿蔭丛中点点娇黄上下飞舞的美艳。</p> <p class="ql-block"> 或许我与黄鹂天生有缘。我出生在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畔的一条弄堂里,这条弄堂的起端是一幢三层高的名叫得意楼的建筑,弄堂从得意楼侧边穿进去,我家就在得意楼后面直接靠在豫园围墙边的房子里。得意楼底楼是书场,二楼和三楼是茶馆。每天清晨周围养鸟的人就会三三两两手提鸟笼到茶馆喝茶,鸟笼就挂在露台边的挂钩上,于是数十只鸟开始清晨的大练唱了,叽叽喳喳,啼啼叫叫,时而清唱时而对鸣,叫声时而嘹亮时而低沉。每天这种清晨的鸟叫声要延续差不多四五个小时。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鸟叫成了每天早上催我起身的晨曲,成了我上午吃早饭等活动的背景音乐,一年中难得一次半回茶馆关门,听不到嘈杂吵闹的鸟叫反而感到不习惯了。大人们告诉我这些鸣叫的鸟儿有八哥、画眉和黄鹂等等,而黄鹂又叫黄莺或黄雀,所以小小年纪的我就认识了善于鸣唱且叫声悠扬动听的黄鹂鸟,我甚至认为黄鹂就是唱功了得的歌唱家。</p> <p class="ql-block"> 说到黄鹂叫声的百转千迴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评弹开篇的唱腔来。得意楼书场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评弹演出,我们站在天井里书场的窗台外就可以听书看表演,特別是夏天晚上书场会搬到天井旁的露天场地演出,此刻我们坐在天井里可以边乘凉边透过稀疏的竹篱笆观看整场演出。作为苏州人,家里亲戚朋友不少都讲苏州话,所以听评弹没有障碍。记得小时候我对评书很感兴趣,因为可以听演员有声有色的讲述各种故事,对弹词开篇则比较感冒,但对开篇演唱中女演员时而嘹亮激昂时而婉转悲切的唱功印象深刻。此刻妈妈经常会伴随着啍上几句或猜测着啍出唱词的最后一两个词来,有时还会告诉我演员唱的是什么腔什么调,而我听过就忘记,只是心里觉得这评弹开篇的唱腔与早上黄鹂鸟的鸣叫真有几分相似,当然肯定弹词演唱更加流畅动听。</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住在老城隍庙附近这种朝闻黄鹂隔空鸣晚听评弹伴睡眠的生活延续了整整十一年,后来因豫园扩建我们搬迁去了他处而终告结束。此后随着年令增长去了住读,继而参加工作,再后来结婚生子忙忙碌碌,小时候对黄鹂鸟的印象便渐渐淡忘起来,唯对评弹的喜爱仍维持不变。这不单是因为舅舅后来在苏州评弹团任职经常来上海带我去听书,更主要的是因为父母都是评弹迷,几乎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收听空中书场等评弹节目,妈妈兴緻来了还时不时会唱上一段。弹词开篇就象是一道生活中的开胃菜,让人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精神上的短暂欢愉。当然妈妈除了喜欢唱评弹,她还喜欢唱歌,小时候我常听她唱摇篮曲,后来也听她唱电影歌曲,再后来她还参加了街道的业余歌咏队去参加表演和比赛。</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自己转眼已到暮年。我现在住的地方背靠着长满树的小山,所以天天又能听闻雀鸟的鸣叫了,可惜如今黄鹂鸟成了珍稀品种,而且在南方它属于候鸟,姑且算有时还能听到黄鹂的鸣唱吧。而妈妈在经历了退休返聘等等为社会服务的义务工作之后最终因为九十多岁不方便外出的原因完全回归了家庭。妈妈开始有更多的时间看电视听评弹,也有更多的时间唱唱歌哼哼曲调,于是一首又一首我们不熟悉甚至以前从未听过的抗日歌曲被妈妈回忆起来并唱了出来。妈妈唱起歌来一直是非常投入的,会先醖酿感情,然后全情投入地演唱,难怕是在家里。有一次几位老人偶聚,一位跟妈妈同年的老先生跟他的堂弟讲他在老年大学学唱的新歌时,妈妈突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她觉得相似的老歌来。歌声悠扬起伏,妈妈全神贯注,一曲唱罢大家为她鼓掌。此时此刻我突然感悟到音乐和歌声对于妈妈竟然如此重要,这是妈妈晚年情感发泄与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妈妈传递快乐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妈妈对往事对人生感悟的一个表达,当然也是妈妈身心健康的具体体现。所以后来我们经常鼓励妈妈唱歌,听到妈妈唱歌了,证明妈妈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我们也都放心了。我也由此感悟到老年的妈妈在唱歌时的投入与黄鹂鸟自由鸣唱间有着某些类似之处,那就是鸣唱不僅是鸟儿生存与交流的需要,也同样是我们人类生存与交流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在妈妈人生的最后几年中唱歌或许是她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她的记忆力衰退得比较厉害,以前的许多往事变模糊了,儿女的名字叫不出了,但不少歌词或弹词却总能流畅且连贯地唱出,有时她还会灵机一动边唱边修改歌词,调皮地把眼前的事情随口用原来的曲调来唱,引得我们一阵夸赞。前年我们陪妈妈住在国际饭店,妈妈曾集中演唱了包括《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纪念五卅谴责日本人屠杀顾正红烈士的抗日歌曲,此外她还唱了《闪闪的红星》等电影插曲和红楼梦黛云焚稿等的弹词开篇。妈妈唱歌我就用手机錄像,看得出来妈妈非常开心非常认真也非常享受。妹妹告诉我,妈妈在新冠感染住院治疗期间也曾在大病房里多次唱歌,结果大家放松了心情,这对战胜病毒可能也有所帮助。</p> <p class="ql-block"> 妈妈小时候曾因日本侵占上海而逃难至租界求生,当父母丧生自己命悬一线之际她在难民医院接受了救治并受洗信仰了耶稣,完全退休后正值我国宗教信仰放开之时,妈妈曾坚持了好多年每周去做礼拜,此外还参加教友间的传道唱诗送福音和祈祷等活动。当最终回归家庭后她始終保持着随和宁静和宽容快乐的心态,可以说她越活越通透,越话境界越高,而歌声就成了她感情的真实流露,成了她送福音送欢乐的直接途经。就在她最后因高烧而急诊住院期间,在吊针用药使病毒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妈妈又开始在病房里唱歌了。记得那天我清早到医院时隔壁床的病友就告诉我说你妈一早已经唱过评弹了,唱得真好听。又说你们子女都这么孝顺,她真是一位幸福的老寿星。是呀,妈妈在她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仍在情不自禁地唱着交流着,仍在给大家送着欢乐和福音。</p> <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天清晨我仍然听到近处树林里连续不绝的鸟叫,其中或許也有黄鹂百转千迴的欢鸣。每当此刻我便想起妈妈的歌声,想起妈妈时而激越时而委婉的弹词唱腔,想起妈妈带给我们也带给他人的种种欢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自在黄鹂竞欢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耄耋老人送福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无欲无私入化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雨归处见丹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江南小镇</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30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本文照片选自网络,若有异议将随即删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