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 - 活字印刷。本篇将通过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精品(报文铅字,铸铅纸型和印刷铅版 孤品),介绍它与近代凸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凸版印刷 又称 “泥版、纸型铅版 印刷”。</p> <p class="ql-block">【新式铸字机】</p><p class="ql-block">近代凸版印刷工艺的第一步就是“活字”铸造。十九世纪初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铅活字制作技术,在此后的发展中,铜模制作可谓日新月异,铅活字铸造也随之改进,并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起初,浇铸铅字用的是手拍铸字炉,后来改用脚踏铸字炉和手摇铸字炉速度增至每小时铸字七八百枚。到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引进"汤姆生自动铸字炉"不仅铸字己日造一万五千余枚,且铸出铅字不必加工即可直接使用。至此,铸字技术已臻于成熱。</p> <p class="ql-block">标准铅字 - 字体:报宋; 字号:五号;磅数:10.5;级数:15;毫米:3.67 。书刊、报纸正文用。(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精品)</p> <p class="ql-block">【凸版印刷技术】</p><p class="ql-block">凸版印刷 纸张上机印刷前,印刷铅版的制作工艺是,首先按文章要求将铅活字直接排成与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此活字版为母版用泥或专用耐高温、耐火厚纸板压制成,称作为泥型和纸型的阴文型版。</p><p class="ql-block">然后用泥型或纸型为模 浇铸铅版,最后用铅版(整版)作为印刷铅版装机印刷。这一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近代的凸版印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纸型是法国人谢罗于1829年发明的。1871年,美国人 B.B. Blackwell 创用薄铅版,垫以木底印刷。纸型的发明应用,使凸版铅印技术趋于成熟。当时一副纸型可以浇铸铅版十余次。这样,铅活字版排好后一经打模成纸型,即可拆版还字,留存纸型待用。</p><p class="ql-block">纸型不仅便于保存,且因其轻便可以运往遥远的外地,多地印刷。为书刊、尤其是报纸的印刷与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纸型压制】凸版印刷 - 泥版、纸型铅版 印刷术 第二道工序是 纸型制作,其工艺是按文章要求将铅活字直接排成与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此活字版为母版用泥或专用耐高温、耐火厚纸板压制而成,称作为泥型和纸型的阴文型版。</p> <p class="ql-block">新疆金融 1986年8月 增刊 -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疆近二百年钱币 图说(纸币)》凸版印刷 纸型。(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新疆金融 1986年8月 增刊 - 《新疆近二百年钱币 图说(纸币)》凸版印刷 纸型。(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纸型是法国人谢罗于1829年发明的。1871年,美国人 B.B. Blackwell 又创用薄铅版,垫以木底印刷。</p> <p class="ql-block">新疆金融 1986年8月 增刊 - 《新疆近二百年钱币 图说(纸币)》凸版印刷 纸型。(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纸型的发明应用,使凸版铅印技术趋于成熟。当时一副纸型可以浇铸铅版十余次。这样,铅活字版排好后一经打模成纸型,即可拆版还字,留存纸型待用。</p> <p class="ql-block">纸型不仅便于保存,且因其轻便可以运往遥远的外地,多地印刷。为书刊、尤其是报纸的印刷与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铅版浇铸】这是凸版印刷的第三道工序,即,以压制好的专用耐高温、耐火泥型和纸型 为模浇铸铅版,最后用铅版(整版)作为印刷铅版装机印刷。这一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近代的凸版印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参考消息》1984年10月14日,第9403期 1、4版面 印刷铅版 孤品。(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精品)</p> <p class="ql-block">【印刷出品】印刷铅版 上机印刷出品是第四道工序。杂志,报纸由此发行面市。</p> <p class="ql-block">《参考消息》1984年10月14日,第9403期 1、4版面 印刷铅版 孤品 和 该日四版纸质报纸。(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精品)</p> <p class="ql-block">老报人 在博物馆里手持《参考消息》报纸印刷锌版 追忆往昔 与 改革开放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参考消息》1986年11月21日,第10163期 1、4版面 印刷锌版 孤品 和 该日四版纸质报纸。(军垦二代博物馆 馆藏精品)</p> <p class="ql-block">【小资料】照相铜锌版</p><p class="ql-block">凸版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照相术应用于印刷制版而出现的照相铜锌版的发明和应用。主要包括照相铜版和照相锌版,习惯上合称铜锌版。由法国人 M.Cillot 发明于1855年,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p> <p class="ql-block">照相铜锌版发明初期,为单色线条图照相凸版,图面无浓淡层次之分。1882年,德人Meisendach 发明照相网目版,将照相制版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遂有单色照相网目铜版和二四色照相网目铜版之创制,为照相制版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照相锌版和照相铜版的制作工艺大致相同,首先将原稿拍摄成阴像底片,然后将阴像底片贴敷在涂有感光层膜的锌版或铜版之上进行曝光,曝光之后,底片上的图文即可转移到锌版、铜版表面,再经化学药液腐蚀处理,制成图文高于版平面的金属凸版,上版印刷。所不同者,锌版一般用于单色线条图画之印制;而铜版则多用来制作带有浓淡层次的图面,故需在拍摄底片时加上网目版,用网点来反映原图的浓淡层次。如需制作彩色图稿,则需采用三色照相铜版法,即在拍摄照相阴像底片时,在镜头前面(或后面)分次插入红、绿、蓝三原色滤色镜,并改变网目角度,拍摄出黄、品红、青三种分色底片。再用三张分色底片分别晒制三块分色铜版。这三块分色铜版经过腐独、修版之后,即可作为分色印版,逐版套色印刷。</p> <p class="ql-block">军垦二代博物馆 - 一座乡村庭院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