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游记

寒山雪

<p class="ql-block">  鼓浪声声,枝头殷红。</p><p class="ql-block"> 济南入冬第一场雪后,我们来到心心念念的鼓浪屿。下了旅游专列,厦门摆出万里晴空,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站在嵩屿码头候船,那徐徐清风吹拂着大家脸庞,这从海岛方向吹来的风,是热情好客的鼓浪屿提前送来的问候;连天空中的海鸟也在随浪翱翔,唱响愉快的欢歌。</p><p class="ql-block"> 从三丘田码头下客轮,双脚踏上鼓浪屿的石板路,走在琴声悠扬的小巷,那路边盛开的三角梅,枝头片片殷红,不时用低垂的枝条拨弄游人的肩膀,极像和你握手言欢。</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原名“圆洲仔”,南宋时更名“五龙屿”,因岛西南一海蚀岩洞在海浪冲击时,会发出如擂鼓般声响,故取名“鼓浪屿”。面积虽然不到两平方公里,但其凭借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诸多风格的建筑,先后获得国家5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代表景点是日光岩、菽庄花园、鼓浪石等景点。因时间所限,未能登顶日光岩,但上次登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日光岩其实是由一些大礁石组成,原名为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登上晃岩,一览胜景后,认为晃岩景色胜过吉林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郑成功就在鼓浪屿最高点设立水操台,其屹立于海岛最高处,一可以巡视整个海岛;二是随时能调兵遣将,用令旗指挥战船上的水军。如今岛上完好地保留着郑成功的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中各景点错落有序,其建筑风格为闽式兼有西洋色彩,临海而筑,独特而惊艳。主要分为藏海园及补山园两部分。当你转出花园中月洞门,大海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然后可以步行至四十四桥,该桥因主人建桥时为四十四岁而得名。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藏海于内。</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毓园即林巧稚大夫纪念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是为纪念有着“万婴之母”美誉的林巧稚大夫而建。林巧稚大夫出生于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一生中接生5万多名婴儿。其出色的人品和卓越的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她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奉献给国家和人民。</p><p class="ql-block"> 在鼓浪屿上,不用问哪个地方有景点,其实每个地方都是景点;不用问鼓浪屿最美的景点是哪一个,因为这里的没有最美、只有更美。不用问鼓浪屿何时是旅游旺季,因为每天都是旺季。受时间所限,我们中午时分离开了鼓浪屿,远眺郑成功的雕像说声再见,再见,美丽的鼓浪屿,不再有我…… </p> <p class="ql-block">苏小班2023年11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