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9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p> <p class="ql-block"><b> 黄帝陵</b>~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寝,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进入黄帝陵便是轩辕广场。轩辕广场是一座宽阔的不对称半圆形广场,总面积一万平方米,地面用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成,寓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沮水河畔(今延安市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这样描写:“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炎帝,并联合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了三大部落,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p> <p class="ql-block">黄帝在位期间有许多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统一华夏,</b>在炎帝神农氏统治后期,中原各部族相互争斗,战乱不断,黄帝趁机崛起,击败各个部族,使其部族首领纷纷归顺。</p><p class="ql-block"><b>发展生产,</b>黄帝在位期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还推广种植各种农作物和发展养殖,如百谷草木、养蚕等。</p><p class="ql-block"><b>社会进步,</b>黄帝促进了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建设,包括制定职位等级、创建文字等。</p><p class="ql-block"><b>发明创造,</b>黄帝创造了多种工具和技术,如指南车、音律、医药(作《黄帝内经》)等。</p><p class="ql-block"> 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被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p> <p class="ql-block"> 由轩辕广场前行,一汪湖水映入眼帘,这就是黄帝陵墓前的印池,横跨印池的轩辕桥完全由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沿轩辕桥北端的95级台阶上行便是轩辕庙,寓意黄帝“九五至尊”的至尊地位。</p> <p class="ql-block"> 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把他安葬在桥山之巅。古称“桥陵”,这里也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桥陵(即黄帝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帝系》将各族的宗神和祖先编排成黄帝一系的分支,构成了完整的血缘世系。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把华夏族子孙称为炎黄子孙。</p> <p class="ql-block"> 黄帝死后的几千年来,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来祭祀。</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历代王朝都对黄帝陵和轩辕庙进行整修和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对黄帝陵和轩辕庙的整修和维护更加重视。经1992年扩建整修后的轩辕庙以汉代风光为基调,充分体现了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风格和气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的黄帝陵由轩辕庙和陵园两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轩辕庙占地面积26亩,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广场及祭祀大殿。</p> <p class="ql-block"> 进入轩辕庙,首先看到的是一棵“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高19米,树围11米,为群柏之冠,有中华第一柏之誉。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柏树后,认为“黄帝亲手植柏”最粗壮、树龄也最古老,赞誉其为“世界柏树之父”。</p> <p class="ql-block"> <b>黄帝脚印石</b>~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2公里的周家洼村,青石面上,镌刻有脚印一双,长62厘米,深2厘米,经鉴定为汉代文物,1965年移至轩辕庙。这是后人因敬仰黄帝的勤劳和功绩,雕刻了这幅巨型脚印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b> 轩辕庙石碑廊</b>~轩辕庙内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这些石碑有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名人题咏和重修碑记,包括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邓小平的诗文、题字和祭文。由江泽民、李鹏为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题词以及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也赫然立于庙内,给这座千年古庙增添了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中间碑亭内存放石碑四通:</p> <p class="ql-block">1、 孙中山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黄帝赞》碑</p> <p class="ql-block">2、毛泽东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碑</p> <p class="ql-block">3、 蒋介石1942年冬题写的“黄帝陵”碑</p> <p class="ql-block">4、邓小平1988年题写的“炎黄子孙”碑</p> <p class="ql-block"> 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江泽民、李鹏为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b>诚心亭</b>~为祭祀者整理衣冠、平静心情、准备祭品的场所。凡来轩辕庙祭拜之人,要在此稍作停留,整理衣冠,清除灰尘,检视祭品,消除杂念,满怀虔诚、崇敬之心,缓步进殿,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b>人文初祖殿</b>~是祭祀轩辕皇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最北边。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之举。人文初祖殿占地283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天然巨石,石面图案酷似一人在追赶太阳,正合我国古代传说的“夸父逐日”,故俗称夸父石。</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包括祭祀广场和祭祀大殿。 </p><p class="ql-block"><b> 祭祀广场</b>~占地一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每年清明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非常隆重。</p> <p class="ql-block"> <b>祭祀大殿</b>~新建成的祭祀大殿秉承汉风唐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其建筑四周没有围墙遮挡,每面仅以十根石柱支撑,殿顶被设计成圆形,寓意“山川形胜、一脉相承、天圆地方、大象无形”。</p> <p class="ql-block"><b> 黄帝圣像</b>~雕刻在一块石碑上的浮雕。这幅黄帝浮雕像,头戴天子冠冕,身着褒衣博带,右手抬至腰部,左手上扬,其形象参照了东汉时期山东梁武祠的黄帝画像,共耗时3年,于2011年雕刻完成,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黄帝形象。</p> <p class="ql-block"><b> 黄帝陵</b>~位于桥山之巅。桥山~山体宏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89.1公顷,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这里一年四季,郁色葱葱,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是一处风水宝地,也是一处风光旖旎之处。</p><p class="ql-block"> 山顶俯视轩辕庙</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扁球状,坐西北面东南,高3.5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从唐代大历五年时修建了庙宇,这里一直就是举办祭祀的地方,尤其是清明节。这里还会举办十分盛大的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每当这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在这里聚集,场面十分壮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游览了黄帝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增长了见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p> <p class="ql-block"> 历时四个多月,行程18000多公里的北行之旅圆满结束了。这一路我们翻秦岭,穿太行,由渤海湾一路向北,进入丹东后沿G331国境线一直走到祖国的最北端~漠河,再由满洲里、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回川。这一趟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亲身领略了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身处这个时代,感到无比辛福和自豪,感谢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让我们能无任何后顾之忧地到达祖国的每一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开启下一段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