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京古城墙(副本)

外面世界

<p class="ql-block">  明代南京有18个外城门,即“外十八”。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双桥门、栅栏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p><p class="ql-block">还有“内十三”,即朱元璋在修建南京京城时所开的13座城门.</p><p class="ql-block">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作品《儒林外史》中,把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徒步40公里,按照地图一路探寻,观赏现存城门。</p> <p class="ql-block">玄武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开辟于1908年,原名丰润门,位于神策门和解放门、太平门之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作为玄武湖公园的西门。</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被给予希望的城门</p><p class="ql-block">太平门,位于南京城东北垣,是明代京城的正北门,以南是朝阳门(今中山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因为城门外是天牢,时常传出囚犯的哀呼之声,老百姓希望城内太平和谐,所以取名“太平门”。</p><p class="ql-block">太平门段城墙的拆毁,是从1955年开始的,1958年被拆除。当年拆除该段城墙260米,至次年又追加100米,先后拆除长达360米的城墙。</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平门并没有连接明城墙,而是一座独立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标营门是南京明城墙增辟城门之一,位于月牙湖公园旁,因位于南京后标营附近而得名,标营门的修建是为了重新连接南京明城墙的豁口,标营路上可以欣赏到城市景色和月牙湖公园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武定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中华门、雨花门,与通济门之间,城门因位于城内长乐路中段的武定桥而得名。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汉中门、新民门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从此连成一体,登城后可达东水关、中华门、集庆门等城门。</p> <p class="ql-block">雨花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通济门、武定门和中华门之间,因地处附近的雨花台而得名。江宁路南北向穿过城门,经雨花桥过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东是位于南京城墙内城中华门东侧的侧增辟城门</p> <p class="ql-block">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坐北朝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中华西门,位于南京城墙内城中华门西侧,与中华东门同为民国时期在中华门侧增辟城门。</p> <p class="ql-block">长干门,位于南京明城墙南端,介于中华门与集庆门之间,因其附近处于古长干里而得名,是建国后的增辟城门,于2008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集庆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开辟于1991年,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明城墙西南段、水西门以南、集庆门大街东端护城河东侧。集庆门座东朝西,是南京城墙在建国后开的第二个城门。</p> <p class="ql-block">清凉门——最有特色的城门</p><p class="ql-block">清凉门曾经改名为清江门,后来又改成清凉门。清凉门的城墙堪称南京明城墙最有特色的一段,著名的“鬼脸城”即在此段</p> <p class="ql-block">南京石头城,又称“鬼脸城”,是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建立的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公元211年,他将首府从京口迁至秣陵,利用清凉山的天然石壁建立了石头城。石头城地势险要,气势雄伟,是历史沧桑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华严岗门为新增辟城门之一,为四座拱门,于明城墙缺口处修建,2007年10月1日完工。</p> <p class="ql-block">挹江门,是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著名的中山大道-中山北路由此进入南京城,是旧时连通南京城内与下关码头(今中山码头)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仪凤门——最受重视的城门</p><p class="ql-block">成化年间,由于南京守备兵力不足,遂将仪凤门等城北城门堵塞。清朝顺治16年,梁化凤开仪凤、神策二门,出兵奇袭围城的郑成功军队得胜,此后仪凤门得以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当时的官员们北上、出征,都走这座城门;遇到打胜仗,附近的百姓就会在仪凤门附近设很隆重的仪式欢迎凯旋的将士们。</p><p class="ql-block">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p> <p class="ql-block">新民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钟阜门、金川门之间,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是南京仅存的牌坊式城门。</p><p class="ql-block">1932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城墙打开豁口,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1934夏建成城门,同时填土铺设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南京增辟城门中新民门与武定门、汉中门,都属于西式牌坊式城门,新民门是南京所有牌坊式城门中唯一保存的,现被建宁新村住宅楼包围。</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时,新辟大桥南路,新民路相继拓宽,老桥也被拆除重建。拆城风波中由于新民门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遭到拆除。文革期间,连接新民门的城墙被附近居民扒了建房,现只剩下残根段。</p> <p class="ql-block">神策门——保存最完整的城门</p><p class="ql-block">神策门现名和平门,是南京城北最东侧的一座城门,位于玄武湖西北,在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神策门依山而建,曲折迂回。</p><p class="ql-block">1658年,郑成功北伐金陵,败于门下。为纪念战功,顺治帝下诏改名“得胜门”。</p><p class="ql-block">1853年,太平军从此处攻入南京城。</p><p class="ql-block">1929年改名“和平门”。</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的砖砌工艺精湛,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许多砖已经风化,百年风雨剥蚀,城墙砖上的铭文不少已漫漶不清。记载着多级责任人姓名的铭文,是城砖制造过程最好的见证,其背后的制度演变、文化更迭,皆付于此。</p> <p class="ql-block">  “城门城门⼏丈⾼?三⼗六丈⾼。骑⽩马,带把⼑,城门底下⾛⼀遭。”这首童谣小时候只是跟着吟唱,没法理解三十六丈高到底是多高,也没法体验那种城门底下走一遭是什么感觉。长大后,南京城也去过很多次,每次也只是在繁华地段行色匆匆。这次徒步40公里,行走成墙脚下,攀登于城门楼上我才真正理解了童谣,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想着儿时的童谣,感叹古人的智慧,明代时期,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古人凭着勤劳和智慧,用手工一块块将砖块砌起来,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城墙。他们不仅建造了城墙,还设置了各种设施,使得城墙具备了防御、瞭望和射击的功能。</p><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南京城,看到现代建筑和繁忙的街道。而,这座城墙也见证了南京的沧桑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老沧桑的明城墙,宛如一条盘旋的巨龙,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守护着南京城,见证着这座悠悠六朝韵,神韵冠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