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古城遇“三老”——寻常感悟261

李十一

<p class="ql-block"> 平阳是山西临汾的别称。近日,临汾市文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平阳古城家思博尔宾馆圆满结束。会议期间,偶然遇到的三位年长的艺术家,吾称其为“三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第一老名字叫张彦,隰县人,八十岁,曾任隰县师范附小校长,系临汾书法界的前辈。按照会议安排,我和霍州书协主席同住一个房间。自己报到早,有意敞开房门,恭候这位朋友。也许因为只有我的房间门敞开着,不一会儿,一位老大爷戴着礼帽,精神矍铄,敲敲门走了进来:</p><p class="ql-block"> “霍州的吗?帮我带几本书给霍州的朋友吧?”</p><p class="ql-block"> 我赶忙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对,霍州的朋友在这儿住,但还没来。您把书放下,我转交给他。”</p><p class="ql-block"> 翻了翻书,是《张彦书画集》。我说:</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厉害呀,都八十岁了,精气神这么好,还出个人书画集。我是曲沃的,需要帮忙请吩咐。”</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马上来了精神:</p><p class="ql-block"> “好呀,我有一个曲沃的朋友叫杨立业,早年我们在推动临汾颉苑书画院工作的时候打过交道。请您给他捎一本,也送您一本。”</p><p class="ql-block"> 说完,张老师认真地在两本书上签了名。</p><p class="ql-block"> 八十岁了,积极乐观,神采奕奕,真是一个可敬可爱的老头!</p><p class="ql-block"> 第二老名字叫梁文选,七十四岁,襄汾教育局退休,已担任襄汾音乐舞蹈协会主席二十多年了。我俩相遇的机缘是开会的时候恰好同桌。心想,梁老师应该是这次会议中年龄最大的,也是临汾市各县(市、区)文联协会主席中年龄最大的。便请教他为啥能坚持这么多年?刘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来,襄汾的大多数文艺活动都是我牵头组织的。主要是领导和大家信任我。我多次提出让位年轻人,但大家还是想让我再干几年。也没啥经验,就是把我个人的报酬用于协会的日常运行,还用不完呢!大家高兴,我也高兴!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就不当协会主席了。”</p><p class="ql-block">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县级文联各协会缺乏经费的共性问题,在梁老师这里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老名字叫刘寅庚,六十二岁,襄汾美协主席,是省级乃至国家级美术大家。称其为老,不是单纯的年龄大,而是艺术造诣深厚。我俩相遇的机缘是午饭的时候偶然同桌。我问:</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带好一个美术协会很复杂、很难。您是怎么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亲切地笑了笑:</p><p class="ql-block"> “给您讲个事吧。别人带学生收学费;我常年开设公益讲堂,而且学生用的笔墨纸砚、各种颜料、饮用水等等,全部免费提供……”</p><p class="ql-block"> 妙啊,此时无声胜有声,看似无答胜有答!刘老师自幼酷爱书画事业,他把爱好、事业和心情舒畅放在了第一位,把钱放在了第二位。有了这种理念和追求,襄汾美协主席焉有干不好之理?</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到一句话:功夫在诗外。这次会议,竟然有意无意遇到文艺“三老”,岂非收获在会外?</p> <p class="ql-block">张彦老师的书法作品“墨海游龙”</p> <p class="ql-block">梁文选老师排练的文艺活动剧照</p> <p class="ql-block">刘寅庚老师的国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