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的战争电影《地道战》可谓家喻户晓,我小时候不知看过多少遍,现在仍喜欢看。《地道战》的上演,让抗日地道声名远播,影片中的情景虽然发生在保定冉庄,但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包括部分取景地都是在山底村。电影中民兵队长高传宝的人物原型就是山底村民兵队长刘玉宝,抗日区长赵平原的角色原型就是磁武县一区区长赵廷训。现在,冉庄地道名声远扬、人人皆知,而山底村地道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span></p> <p class="ql-block">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又称邯郸抗日地道遗址、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山底村有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地道。参观完铜雀台遗址后,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了山底村,想进村看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抗日地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 顺着村里的老路,我们把车停到村南头——长城烽火台形状的大牌坊旁,牌坊上横嵌一块长匾额,上书“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自牌坊远望村中,整条街青石片铺面,环保砖砌池,特种胶泥抹成土黄色墙面,红旗猎猎,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当年的烽火硝烟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干净整洁的山村街道,倾听着红色经典影片《地道战》慷慨激昂、令人振奋的的主题曲,我们走进了红色的山底村。在红色的村子里,我们被山底村人民保家卫国、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被革命先辈们的非凡智慧和伟大创举强烈震撼。</p> <p class="ql-block"> 山底村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10公里,因该村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一面靠山,三面环沟,位置特殊,故名山底村。据县志记载,山底村始建于唐代。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也曾在山底村一带抗击金兵。</p> <p class="ql-block"> 走到徐怀中将军题写的“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广场,可见抗日民兵雕像,四周黄色的墙壁上尽是抗战标语和图画,渲染着全民抗战的气氛,我们仿佛走进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徐怀中,是出生于山底村的著名军旅作家。</p> <p class="ql-block"> 雕楼上红旗飘扬,在广场中央,一尊毛泽东的雕像高高矗立,让人肃然起敬。在毛主席塑像前,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鞠躬敬礼,缅怀伟人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纪念馆,馆内有免费讲解员向我们做详细的抗日地道战介绍。纪念馆里还收集了很多历史文物和文献照片,一件件的陈列品都在诉说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近距离观察、感受,仿佛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当年发生的历史,仿佛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最早源于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为了有效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修成了户户贯通、功能齐全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 地道是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在原有“古地道”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抗战地道,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钻进了地道。地道内由于地形原因高低不一,地道内最高的地方有1.8米左右,最低的地方有1.2米左右。地道处于地面下5米至7米之间,常年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地道内比较黑暗,基本需要打着手电前行,只是隔十几米或数十米有一处昏暗的灯光。宽度一人行进还有余地,要是超越前面人就都得侧身了。进程中,时不时出现猫耳洞、通风口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看!这是一处作战指挥室。”讲解员将强光手电指向一个洞口:“当敌人进村后,我们的民兵就是在这里开会和研究作战方案,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数十次的围剿和袭击,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位一体的作战地道。这个木板是一道闸门,闸门上边有一条双层地道,当敌人经过闸门后,我们的民兵就会从上边把闸门关闭,敌人不能回头只能继续往前走,在闸门的前边有一个四米多深的陷阱,陷阱内有锋利的竹签,陷阱上有翻版,敌人不小心就会摔进去。</p> <p class="ql-block"> 如果陷阱失去作用,在这个拐弯处有个隐蔽的枪眼,当敌人走到这个枪眼的位置,民兵就可以在枪眼里边刺杀敌人。闸门、陷阱、枪眼相互配合,是民兵在地道游击中常用的三位一体作战方式。</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迂回洞口。它的作用是当敌人在后方跟踪,我们的民兵从迂回洞口走到敌人后方进行攻击。与当年曹操的转军洞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到了体验馆的出口。这里有很多种地道洞口可以上到地面,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按照讲解员的指引,我们一行或扶着梯子、或踩着砖缝、或踏着陡陡的台阶从地道口钻出来,环顾一看,有的是在喂牲口的槽子里,有的是在水井口,有的是在屋内的大衣柜里……人人身上沾满了黄土。</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笑着介绍,要是想把整个不同地道口景观体验完,估计得花上一天时间了。为了让游客既能体验钻地道的乐趣,又能保证充足的体力,体验馆将村内散落各家各户的地道出入口浓缩在现在的一座四合院内,看似普通,然里面设有各种各样的地道出入口,并且与核心景区地道遗址是相通相连的,有驴槽式、锅台式、土炕式、踏板式、衣箱式、立柜式、水井式、碾盘式、草垛式等9种不同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山底抗日地道战遗址现有地道15596米,其中主巷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口地道2条,还有1条通往距山底村1000多米的太行山脚下的地道,以及辐射邻村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p> <p class="ql-block"> 而“体验馆”只是其“浓缩的精华”,从入到出,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体验,功能多样、巧妙设计、系统庞大的地下堡垒,让我们从兴奋到惊奇再到震撼,心底由衷地感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里,英勇的山底人民巧妙依托地道战、地雷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涌现出一大批如晋冀鲁豫太行边区一等杀敌英雄刘玉珍、抗日英雄蔺恩科、“一枪穿二敌”的战斗英雄刘玉尚等英雄人物。也正因此,山底这个小村庄被载人了抗日战争史册,曾多次被新华日报(太行版)和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太行军区先后授予山底村为“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灭蝗模范村”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走出地道,走出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进如今美丽富庶的山底村。抬头望去,高大的房屋侧墙上,两个射击孔依然居高临下,凝视着这个村庄。远处日本鬼子的雕堡上,已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当地的老人说,只要当年打过鬼子的人,村里的人都记得,尊重英雄、崇尚英雄是山底村人的光荣传统。</p> <p class="ql-block"> 随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到山底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岁月将战争的印痕磨去许多,但在游览的过程中,你仍可以感受到山民内心中所蕴藏的一种顽强朴素的力量。登上瞭望台,山底村尽收眼底。村里的房屋统一打造成了由青砖黄泥砌成的墙面,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乏时尚感。</p> <p class="ql-block">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不看很遗憾,看了很震撼。我想,除了庞大完备的地下军事工程让人震撼,更令人震撼的是山底村人民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再见了英雄的红色革命小村——山底村!</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