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2022年5月中旬写的美篇,记录了自3月中旬以来六十天的疫情封闭生活,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没有及时发布。今天在草稿箱里发现它,浏览之后,仍是感慨万千。那次举世瞩目的上海疫情封闭其实到六月初才解封,我们小区实实在在被封闭了70多天。那70多天外孙被封闭在外婆家,与他父母没有见面,所以我补了几张解封后他们母子见面的照片,见证母子情深。一年多后的今天,我们似乎都已淡忘那一段岁月,再回忆恍若如梦。重新发布此美篇,为的是记住那一段的无奈、心焦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自3月16日开始封闭,到今天5月15日已经整整六十天。</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封闭小区之前(3月12号),小学、幼儿园就已经改为线上教学,上网课了。</p> <p class="ql-block"> 因为附近的小区出现了一些确诊病例,我们小区3月16日开始封闭,所有居民只能在小区内活动。但6个有次密接者的单元的居民12日就被要求足不出户,我们单元不幸在此之列。</p> <p class="ql-block"> 要做核酸了,可我们单元被封楼,只能在单元门口做核酸,不能和小区其他居民接触。</p> <p class="ql-block"> 小区全员核酸,相互间隔一米距离,虽然下雨,仍然井然有序。俯瞰小区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 一顶红帐篷拦在单元门前,封了单元门。楼上邻居拍了这张照片,有些落寞。能参与集体做核酸也成了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p> <p class="ql-block"> 封户就是这样把门贴封条封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孩子做核酸不能耽误上网课,他们可以优先。</p> <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树梨花扑面开。窗外这树梨花给封闭的人们传递着浓浓的春意。</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上网课,作业照做。认真学习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培训机构钢琴课停了,少年宫手风琴乐团训练也停了,练琴还是要继续。</p> <p class="ql-block"> 车尔尼740第11条练的速度和手指的伸缩,也是上海音乐学院8级考级曲目。外孙在外婆家封闭,也只能把外婆家的电子琴当作钢琴练习了。</p> <p class="ql-block"> 《一束火花》是上海音协手风琴8级的曲子,外孙学习练习中。</p> <p class="ql-block"> 晚上祖孙仨会打打斗地主、下几盘跳子棋,一起娱乐放松。</p> <p class="ql-block"> 祖孙互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封闭在家,孩子每天必须跳绳几次,锻炼身体,不然真会长成大胖子。也幸亏住一楼,家有小花园,多了活动的余地。</p> <p class="ql-block"> 小孩子总有想偷懒的时候,我把外孙跳绳时不情愿的样子做成表情包,发给他爸妈去欣赏。</p> <p class="ql-block"> 75岁的老头子坚持室内运动,每天练肌肉,一口气能做60个俯卧撑(年轻时一次能做100多个),虽然不如当年,但也可算是老当益壮。</p> <p class="ql-block"> 3月21号晚上通知单元解封,小区解封。22号碧空如洗,大家都扬眉吐气,很多人走出小区放飞了。我没走远,只是走进阳光里,走进花园中。天气真好,空气很清新,心情很舒畅,走着,看着,拍了不少照片。</p> <p class="ql-block"> 封楼时,这树梨花只能在家隔着窗看,今天站在树下留影,很爽。</p> <p class="ql-block"> 珍惜一年一现的花开,取了口罩拍照(方圆5米无人)。</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吹出的泡泡给春景添彩。</p> <p class="ql-block"> 3月22号晚上九点,楼组长突然通知大家赶紧囤菜囤食品,说可能要继续封闭。好在小区门口一个小超市还开着,我们赶到时,小小店堂里满满的都是来囤菜的居民,已经没有选择余地,拿到什么买什么。我拿到了一把蒜叶、几兜白菜、两筒面条和几包速冻饺子。</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小区全员核酸,志愿者做核酸前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核酸,已经要求相隔2米距离,大家很默契地隔离4、5米。</p> <p class="ql-block"> 做完核酸回家,前后20米无人,大家都很讲究。</p> <p class="ql-block"> 爷孙俩高兴地在单元门前“耶”,丝毫没有预感到当天晚上小区一居民发烧,接着确诊,成为小区的第一阳,也没有想到小区从这以后就严格执行“足不出户”的封闭政策了。</p> <p class="ql-block"> 每次核酸前志愿者在居委会门前集合,换上防护服。</p> <p class="ql-block"> 志愿者英姿。</p> <p class="ql-block"> 夜深了,完成了一天核酸任务的医生,夜光下多了几分浪漫情怀,很美。</p> <p class="ql-block"> 居民们的感恩发自内心。</p> <p class="ql-block">外孙写了一首诗,名为《感动》,以“门铃”为切入点,写了让他感动的的人和事。这是他第一次写诗,知道写成长短句,知道押韵,立意尚可,我就把它视为“诗”吧,一个9岁,且没啥诗意的孩子的诗。</p> <p class="ql-block"> 老老少少积极配合。</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集中核酸交叉感染,小区分设多个核酸点,并设计了人员不汇集的单行线路。有心了。</p> <p class="ql-block"> 物业专门制作了核酸流动采样车,医生和设备流动到每个单元门口采样,各单元居民互不相交,最大限度避免感染机会。</p> <p class="ql-block"> 流动采样车。</p> <p class="ql-block"> 连夜核酸。</p> <p class="ql-block"> 消杀也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 每天消毒不留死角。</p> <p class="ql-block"> 居民足不出户,两千多人的物资供应全由物业保安一一送到每个单元门厅,工作量极大,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半夜。</p> <p class="ql-block"> 业主自愿为物业和志愿者募捐,也献一份爱心。</p> <p class="ql-block"> 业主送给志愿者的可乐。</p> <p class="ql-block"> 居委会王书记,疫情以来,最辛苦的是这些基层干部,她们人少事多,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要一条条理顺,一件件解决,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全上海2500多万人的全员数十次核酸那是怎样的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呀,全国各省都派了医务人员来支援。上海人相互提醒:明天核酸是外地医生做,大家穿好点,化好妆,喷香水,打起精神来。面子已经没有了,里子还是要保留呀。</p> <p class="ql-block"> 爱面子的上海人,像是去参加晚会,其实是排队做核酸。(网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海爷叔绅士派头最足,做核酸也要西装革履,收藏了几十年的手杖也亮出来了。更奇葩的是这哥们竟端着一杯红酒来了。</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小孩子让外地医生耳目一新。(网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个宣传挺有喜剧色彩。</p> <p class="ql-block"> 幽默、乐观的上海人苦中总能找到乐子。</p> <p class="ql-block"> 这个袋子挂在门把手上装抗原试剂比啥大牌的都牛气。</p> <p class="ql-block"> 隔离的第15天,3月30号政府终于送菜来了。晚上11点运来一大卡车菜,家家都有,物业保安和志愿者深夜忙着卸车,然后按户数运送到每个单元,忙完又是后半夜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单元的。楼组长先点数,再一一送到每户门口,默默奉献,从无怨言。</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次送的菜。在之前几乎家家缺菜,缺食品,所以不管是什么品种,大家都很欣喜。我家曾经缺米,缺鸡蛋,缺卫生纸,多亏邻居们的援助才得以度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 各个区送的物资不一样,次数也不一样,老百姓相互了解情况后,网上就有了比较,有了段子。据说徐汇区的次数最多,品质最好,浦东一般般吧。</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学了个新名词:“蔬菜盲盒”。无论是政府发的,还是团购的蔬菜都不能自己挑选,60元一个的蔬菜包,配了什么就是什么,大多是一些耐存,耐搬运的萝卜、土豆、莴笋、杏鲍菇、包菜。</p> <p class="ql-block"> 几乎每次都是这些菜,各家口味不一样,不爱吃的又舍不得丢,都存下来了。我们单元邻居在群里集体晒存货,有人拼了这张图出来,有才又有趣。</p> <p class="ql-block"> 多余的萝卜我做了咸菜。这是辣椒萝卜。</p> <p class="ql-block"> 这是腌萝卜片。</p> <p class="ql-block"> 还有酸包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几样咸菜都很好吃,变废为宝,颇为得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空气炸锅烤杏鲍菇,把最寡淡的杏鲍菇烤出了海鲜味。</p> <p class="ql-block"> 红烧肉本是拿手好菜,色香味俱全,可是没有葱花,少了点缀,少了点色彩。</p> <p class="ql-block"> 学着做蛋挞,成功。</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做甜酒,发酵两天,甜度、酒味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上海版的元宝大馄饨做得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 政府发的粽子、大米、抗原试剂、蔬菜。蔬菜品种越来越丰富,前期馋得厉害的叶子菜也每次都配有了。</p> <p class="ql-block"> 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开始想办法给员工发福利,女儿单位发的物资送到我家了,都是上档次的好东西。</p> <p class="ql-block"> 邻居晒的单位福利,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楼上年轻邻居做的点心。封闭几十天,逼出来很多主厨和点心师。解封以后,他们还会愿意进厨房吗?反正我女儿是说了:这一辈子我也不想再吃自己做的饭了。</p> <p class="ql-block"> 封闭20天以后居委会和物业的团购都组织起来了,有门道的业主也自发的组成了不少购物团,路子很广,购买力也很强,小龙虾、哈根达斯、海底捞、披萨……,啥都能买到。每天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送来,只是辛苦了物业保安送了一趟又一趟。</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农场团购到了很新鲜的蔬菜,非常满足。人可以一周不吃肉,但不吃蔬菜很难熬。</p> <p class="ql-block">香烟当然也难以为继,得计划着抽。照此图的安排,估计一支烟可以抽5天。</p> <p class="ql-block"> 外孙两个月没理发,头发长得挡眼睛了,没有推剪,我用一把普通剪刀,硬着头皮帮他修剪,还行,精神多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要凭此证才能出单元门去取快递,一天一个单元只能3人使用。留下来,若干年后可作文物。</p> <p class="ql-block"> 已经习惯了每天清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前一天的核酸结果,然后报给楼组长,再由居委会层层上报。有一次一直到夜里11点才出结果,一家人提心吊胆了一天,小外孙临睡前还强撑着问了一句:结果出来了吗?9岁的娃也知道核酸正常多重要。60天做了30次核酸。</p> <p class="ql-block"> N次抗原,外孙都能很熟练地独自操作抗原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上海政府的初衷是借黄浦江天然屏障,浦东浦西各封四天,然后一切恢复正常。轻视了奥密克戎的传播性,思想、物资上都准备不足,导致封闭之初的混乱,导致上海感染人数超60万,真是惨痛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 这是4月4号一天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每天都定时公布。虽然触目惊心,却公开、透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1节的前一天,小区终于无阳,封控区降级为管控区,理论上可以在小区内活动了。</p> <p class="ql-block"> 绿草地上祖孙俩飞盘玩得嗨。</p> <p class="ql-block"> 可以户外活动了,外孙骑着单车飞奔,外公也难抑激动,欢呼起来。</p> <p class="ql-block"> 游乐场的家长、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两个好朋友有一个多月没见了,勾肩搭背,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 宠物兔子少见,被孩子们围观。</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撒欢呀,多久没这么痛快了。</p> <p class="ql-block"> 我家小花园里的木香不惧新冠病毒,依时开放,洁白如雪,清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蔷薇更是千姿百态,迎风招展,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橘子树也开花了,期盼它秋天能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居委会的抗疫宣传片里有我的几秒镜头,作为奶奶级的代表出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月初上海全市解封,“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p> <p class="ql-block"> 解封了,女儿从浦西回来。分别了70多天的母子俩终于见面了,瞧那高兴劲。</p> <p class="ql-block"> 儿子倒一杯果汁给妈妈喝,还凑近看妈妈的表情,满眼都是娘。</p> <p class="ql-block"> 重读这篇文章,回顾那一段岁月,脑子里再现很多已经淡忘的往事。当时那么多的困难、焦虑、苦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再阅读时,更多、更深的感觉竟然是温暖,是感动。人生大抵如此,很多事坚持一下,挺一挺,就过去了,就成了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往往温暖多于烦恼,快乐多于压力。</p>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初稿 </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29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