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晚自习

阿健

深秋的傍晚六点半,天几乎黑透,大街上最亮的要数华丽的街灯与流动的车灯。城市的夜晚比白天更热闹,更缤纷。我和一群人有一个约会,想着想着,顿时感觉自己的小日子充满着浪漫与温情。我去赴约,车流如水,人潮茫茫。我从城西到城东,从光阴的这头到那头,我穿越整个小城,穿越了繁华,也穿越了孤独。<div><br></div><div><br>城东街区一片漆黑,我记得两天前公众号发过一条停电通告。我看过的内容,一会儿就可能忘记,这或许就是一个人步入中年的表征吧。可除此之外,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还充满着活力,因为我整天陪着一群年轻人在幸福地追梦。<br></div> 走进校园,几乎每间教室都隐隐约约地透着光影,这些光轻柔、微小,泛着浅浅的黄晕。虽没有电灯明亮,但足以驱散黑暗,慰藉心灵。我拿着书,慢慢地踱进教室,眼前突然出现的一幕将我惊呆了,真像可爱的童话:纯木制的课桌上,整齐地站立着一支支小小的蜡烛,那火苗在晚风中一闪一闪,像淘气的萤火虫欢快地飞舞。那些埋头努力的身影,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也映衬在雪白的墙壁上。<div><br></div><div><br>那面墙像一块巨型的电视荧屏,正直播着他们的日常。<br></div> 坐在第一排靠窗的女生,刚从医院康复返校。我实在记不清她是第几次生病住院了。她从小体弱多病,父母又不在身边,在那间低矮、简陋的小屋里她与奶奶两人孤独相依。她在作文里写道:“奶奶比冬天还要老”。她深深地喜欢着文学,酷爱着读书。那柔弱的身体里藏着一颗坚韧的心。她并没有发现我走进教室,更没察觉我正注视着她。此刻,她的全部心神都聚拢在桌前那本摊开的书上。她的脸有些瘦削、发黄,精神也不大好,但那双眼睛却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特别想给她来一张特写,手机调到摄影专业模式。角度、色温、柔光度、饱和度、氛围、曝光度……这些我都想好了。可是手机数次拿起,又数次放下。我实在不忍心打扰她的专注,我把这美好、诗意的场景拷贝进心底,也拷贝进岁月的光盘里。<div><br></div><div><br>停电的夜,烛火轻摇、光羽如梦,周遭一片静然,那些赶路的笔在纸页间辛勤地奔跑。吱吱吱的声音就像春蚕在陶醉地咀嚼桑叶。我依然默默地看着他们,看着看着他们就长大了,看着看着他们就毕业了,看着看着他们就各自奔天涯,看着看着他们就立业成了家,然后我再把自己看老,把岁月看老,直到别人再也看不到我……。<br></div> 一位后排的男生给我送来一支点亮的蜡烛。看样子是刚点燃的。火光轻柔、曼妙,黄灿灿的像梦一般。我把这一豆灯火放在讲桌上,也翻开一本书,和他们一起读,一起写。这天夜里,我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也没有。但我们听到了秋风呢喃,烛火啜泣;听到了纸页轻歌,笔墨长叹;听到了心灵之语,也听到了彼此的呼喊。听着听着,夜就深了。<div><br></div><div><br>临近下课,我悄悄地走到教室后门,用镜头把时光定格。<br>后来,教室电脑的桌面图片被更换了。就是那张被叫作“光羽如梦”的照片。<br><br></div> 作者简介:阿健。中学语文教师,《中国校园文学》首届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散文选刊•选刊版》《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散文诗》《星星•散文诗》《作家天地》《特别关注》《青少年文学》《岁月》等。曾获四川散文奖、三星堆文艺奖、亭江文艺奖等。著有散文集《闪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