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帆 鳄渡怀古

海鸥翔处彩云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秋风送帆 鳄渡怀古</b></p><p class="ql-block">——从黄家泽的《潮州胜迹·鳄渡秋风》说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潮州胜迹·鳄渡秋风(中国画) 46×68.5cm 黄家泽 作 1981年</span></p> <p class="ql-block">在韩江北堤中段,原来有一个小渡口,旁有个待渡亭。这里的韩江江面十分宽阔,以秋风送帆的风光而为闻名胜景,叫“鳄渡秋风”,且列为潮州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鳄渡秋风”的由来是与韩愈有关的。相传唐代潮州刺史韩愈祭鳄,就在这个古渡头。据说韩愈用一猪一羊投入江中,并宣读《祭鳄鱼文》,限期祭鳄徏归大海。后来,人们因韩愈祭鳄鱼的神奇传说,把这个渡口称为“鳄渡”。</p><p class="ql-block">每年入秋,这里秋水蓝天,绿树映照,五里江堤,雄伟蜿蜒,在秋水盈盈的广阔江面,鼓满秋风的轻帆来回穿梭。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泛舟,据说可以一面风驶三面帆。站在堤上欣赏此景,乐而忘返;遥想当年韩公驱鳄、废奴教化,治潮伟业,令人无限钦敬与怀念……</p><p class="ql-block">黄家泽老师的《潮州胜迹·鳄渡秋风》描绘的是鳄渡这一令人神往的胜景。是画家于辛酉(1981年)在北堤古渡口上的写生作品。但见:秋光绚丽,金风送爽。近景是一棵枝繁叶茂大树和周边树丛。远处金山校区掩映,沿鳄渡石级而下,江上百舸争流,秋风送帆,一派繁忙景象。对岸山峦连绵,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笔墨生动,富有韵味。画家采用平视手法,景物依次呈现,境界开阔,浑然天成。作品再现自然山水鲜活、生动的原生态,寄托着画家对家乡胜景的由衷赞美和无限深情。</p><p class="ql-block">黄家泽(1911—1985年),1927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后转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王个簃等习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泰国曼谷举办画展,筹款赈灾。1933年在省立第二师范师学校任教。1938年与王显诏、吴维科等筹资创办潮州艺校。新中国成立后在韩山师范学校和潮安第六中学从事艺术教育。1978年被安排至潮安一中(现潮州金中)。1980年被聘为汕头画院画师。</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汕头地区文化部门在《汕头日报》上特辟“潮汕国画家介绍”专栏,以作品配文字简介形式,每周介绍一位知名老国画家。我受报社杜应强老师之托采访了老画家黄家泽、陈修龄等。当年,我专程到百花台金城巷拜访黄老师。在他住的几平方米南北厅道明来意,从坎坷之路走来的老画家,此刻显得十分激动,眼睛湿润,连声道谢。几次拜访,我采访到画家许多第一手材料。每次告别时,他都送我到老宅大门口,老人家那慈祥目光、儒雅温存神态,至今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1985年,黄家泽老师逝世后,汕头画院的《汕头画院通讯》主篇蔡仰颜院长,要刊登介绍黄老师纪念文章。当时由潮州文化馆邀请与黄老师较有交往的林白桦、郑树楠、黄孝仁、丘金峰老师及笔者等在东门楼举行座谈会。笔者综合与会者回忆及以前采访的资料执笔,撰写了《长教艺苑挹清芬》,采用笔名“新潮”发表在《汕头画院通讯》(总第四期·1985年)上,这篇文章还被《汕头日报》(1985年10月8日)转载,后来许多介绍黄老师的文字,不少内容都来自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关于黄家泽老师在国画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笔者在前曾撰文评述过,这里要谈的是他对潮州现代美术事业做出的两大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其一是:重视培养新人,创立“潮州艺校”,倾力推动潮州的艺术教育。</p><p class="ql-block">潮安义安艺校是黄家泽、王显诏、吴维科等于1938年秋集资创办的。规模较大,师资质量较高,学生众多。求学的大部分是艺术爱好者,还有职员、小学教师等。学校创办刚满一年,因潮汕沦陷而停学。</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初,由黄家泽老师与林白桦老师着手筹措经费、选择校址,重新复校。因经费拮据,师生通过自制教具,节约开支。黄老师和师生师们通过书画义卖,演剧筹款,把艺校又继续办下去。在艺校中,有一些以读书作掩护,暗中进行革命活动的进步学生。黄老师曾予多方掩护,要他们搬进艺校宿舍住宿,以免遭反动派的搜捕。</p><p class="ql-block">在办校过程中,教学经费困难,黄家泽老师毅然将其岳父在新加坡准备要给他盖建新屋的一笔巨款,挪作学校经费。后来艺校改为普通中学,使之能容纳更多的学生。校名定为“义安中学”,仍设艺术班。还相应充实师资任教或兼课。在黄老师的倡导下,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作了许多努力,还在学生中实行奖学金制度,奖励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则发放助学金,帮助他们继续求学。因而获得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称誉。</p><p class="ql-block">在治学上,黄老师一贯严谨认真,循循善诱。他还注重实践,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体验生活。黄老师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办学四年。一九四九年,潮州解放。不久,黄老师将学校交付人民政府,而他继续从事艺术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从潮州艺校到义安中学,历时十多年,黄家泽老师辛勤地耕耘在这块教坛艺苑园地上。他费尽心血,培育了不少艺术人才。后来,许多学生在不同领域都很有建树,也有不少在当地文化、教育界任职,可谓桃李天下,芳菲远播。</p><p class="ql-block">其二是:具有独到眼光和经济意识,率先将艺术作品推向市场,传播祖国传统艺术。</p><p class="ql-block">1972年,为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工艺美术事业,市第三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与黄家泽老师,商议组织对绘画有兴趣的待业青年进行培训,传授国画技法,得到黄家泽老师的大力支持,于是成立了“金山画苑”。据当年跟随黄老师学习的画家许昌龙后来回忆,黄老师教学都很认真,对学生作了深入浅出的示范讲解。有时他画完一幅画后,让学生拿回去临摹,然后由黄老师点评。他总是先肯定习作的优点,再指出不足,使学生很快进步。同时,还强调学国画的一定要练好书法。黄老师当年在为市博物馆补画《潮州古城图》的残缺部分,多次外出写生时,也带同学生去写生观摩。在黄老师的热心传帮领带下,许多学画青年逐步打下了较扎实的基本功。</p><p class="ql-block">当年正值提倡发展经济,黄老师绘制了一批国画作品,送往广州友谊商店、南方大厦等,得到有关客商青睐。他除继续创作稿件外,还辅导这些从事国画的青年,绘制一批批国画作品,内容有花鸟、山水、墨竹、禽兽,大小以四尺全开宣纸为主,以“金山画苑”名义送去参加一年两届的春、秋交易会,作品销售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部分欧洲国家,为国家争取了宝贵的外汇,待业学画青年也学到本领。金山画苑不断发展壮大,最多时达四十多余人。后来黄老师因忙不过,还请潮州其他画家、如美术教师郑光耀等参与创作画稿。</p><p class="ql-block">“金山画苑”培养了一批绘画青年作者,如李小聪、蔡照波、许昌龙、邱玉辉等。改革开放以后,这批作者驰骋在艺术岗位上,后来有不少成为艺坛的佼佼者,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陶瓷绘画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李小聪,珠江电视台长、著名书画家、西泠印社社员蔡照波等等。这批人才的成长,与黄老师当年的辅导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今天闻名海内外的深圳“大芬艺术村”,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我国第一个艺术品交易基地,后来发展为画廊经营、艺术工作室等大型艺术品商业中心,获得全国首批和深圳市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当年的“金山画苑”虽规模较小,销售额不大,但将其艺术作品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的理念,要比今天“大芬艺术村”还超前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以上文章转载自2023年11月26日潮州日报 作者郑振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