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于2021年5月5日竣工,整个建筑面积达到147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地位最重要的国家级展览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展览馆宏伟壮观大气,整体为“工”字形建筑,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党徽在汉白玉的巨型支撑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外观采用传统的回廊立柱结构,充分展示了中华建筑的恢弘大气,沉稳质朴的传统精髓。展览馆东西两面共28根圆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这座神圣殿堂,沿着3500延米的展线行进,在2500余幅历史珍贵图片和4500多件文物实物的环绕下,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条红线,通过 “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个部分,将百年历史铺陈开来,浓缩定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行仅用半天时间,粗略地观看了从建立中国共产党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零星拍摄记录、网上搜集、延伸阅读及点滴收获整理成此篇,留给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于浩如烟海、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这仅仅是沧海一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展柜里展出的马克思的两份亲笔手稿,一份是马克思在1845年旅居布鲁塞尔期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手稿,《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还有一份是马克思为了出版法文版的《资本论》,致出版人的六封信,这也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克思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07年世界社出版的《近世界六十名人》印有马克思1875年拍摄于伦敦的照片,这是马克思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真理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展馆展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集中展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29本《共产党宣言》早期版本,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等发表的文章,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原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的最早版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著作的各种版本,很多都来自国内红色收藏家的捐献。</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三本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多次回忆:他利用北大图书馆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所说的三本书,分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和柯卡普著、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第一次看了这三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0001号革命文物—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将李大钊等二十人秘密押至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施以绞刑,</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作了人生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从容就义,时年38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时期,此绞刑架由京师看守所刑场移至德胜门外第二监狱。解放后,接管人员在功德林监狱发现了这个绞刑架,将其运至北平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这是新中国文物部门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被编为0001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临刑前,他留下遗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狱中面对严刑逼供,方志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敌人劝降的纸笔,方志敏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16篇,近14万字的文稿和信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爱的中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方志敏在狱中坚贞不屈,他以笔为枪、直抒胸臆:“我们是共产党员,当然都抱着积极奋斗的人生观……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当他得知自己不会被立即枪毙之后,没有消极等待死亡,而是在牢笼之中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到7个月的时间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等约14万字的狱中文稿,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展示了他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手稿,经由鲁迅先生转交给党中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说,方志敏在狱中的遗作,“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国内编印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7月,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由老摄影家顾棣捐赠给展览馆的。这是国内编印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外出版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守望</b></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李才莲,留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在瑞金牺牲。他的妻子池煜华坚信“共产党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李才莲一定会回来”,一边完成党的工作,一边等待丈夫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从厚实到凹陷的杉木门槛,见证了她守望一生的生死之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小小展台汇集了多件国家一级文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革军委为强渡大渡河给各军团纵队首长的训令》,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等多件中央重要文件原件,红军强渡大渡河先遣队的旗帜、枪支弹药、大渡河铁索桥上的铁索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党的七大使用过的投票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党的七大使用过的投票箱、方志敏烈士的《清贫》《可爱的中国》手稿、开国大典时用过的话筒,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矢志奋斗的百年征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毛泽东同志开展调研的手稿、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手稿等,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探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和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定格在心灵深处的挥手之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伫立在这里,看到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周恩来送给他的太阳帽,郭沫若送的“欧米茄”手表,不禁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且不论说延安时期伟大领袖毛泽东何等朴素清贫,也不说革命领袖、同志之间的友谊何等的神圣崇高,仅一眼太阳帽就激起千层浪,主席在延安机场挥手之间的画面蓦然浮现在眼前。当年延安机场送主席赴重庆时,方纪写到“人们又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皮鞋,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永远的挥手之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刻骨铭心的文字是在语文课本上读过的,时至今日读来还让人热泪盈眶!作家方纪在散文《挥手之间》中这样描述。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为我们留下这刹那间、永久的形象。正是这挥手之间,表现了伟人的伟大性格……国家又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决定胜败的严重时刻,毛主席又一次以他大无畏的气魄挺身而出,毅然赴险!” 现在我才知道摄影师叫徐肖冰,当然我们还要感谢方纪留下了带着温度、呼吸和心跳的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柳亚子的《沁园春 • 雪》手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重庆期间,柳亚子向毛泽东提及曾看到他的《七律·长征》,并索要诗稿。但毛泽东手书了另一首作品赠送给他,这就是《沁园春·雪》。柳亚子看了之后爱不释手。1945年10月25日,在重庆的一个诗画联展上,柳亚子不仅展出了毛泽东咏雪词的墨宝,还展出了他的一首和词。展会后,柳亚子将毛泽东的原词和自己的和词一并送到《新华日报》。考虑到发表毛泽东的作品须经本人同意,《新华日报》没有马上刊出这首《沁园春·雪》。而重庆的另一张民营报纸却捷足先登了。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首次在重庆《新民报》副刊上公开发表,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这首词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广阔胸襟和雄心壮志,在广大读者心中产生巨大的震撼。这份坚定与自信,一直在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西苑阅兵是中国共产党定都北京的奠基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党中央告别西柏坡进京赶考,首次以主人公身份由农村进驻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乘坐火车悄然来到北平城,下午4时中央领导人乘坐轿车抵达西苑机场,欢迎人群中李济深、沈钧儒、张澜等160多位民主人士格外引人注意。下午5时,阅兵开始。毛泽东头戴军帽,身穿皮毛翻领军棉大衣,乘坐着一辆敞篷吉普车缓缓开来。车辆所到之处,受阅部队连连发出:“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接受检阅!”“首长好!首长辛苦了!”的欢呼声。毛泽东时而挥手致意,时而抬起右手向部队敬军礼,时而向指战员们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检阅中,毛泽东看到随风飘扬的“塔山英雄团”战旗,感慨道:“这就是锦州战役作战的那个部队啊!”车慢慢停下,毛泽东凝视着这面血染的战旗,向战士们敬礼。</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身后还有一位没有“露脸”的同乘人员,一条腿伸在车窗右侧,侧身护住毛泽东,生怕主席有一点儿闪失,这人正是阅兵总指挥,后来的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苑机场阅兵是中国共产党人定都北京的奠基礼,是开国典礼的重要序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检阅结束后,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发出广播: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和毛泽东等胜利到达北平。</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签发的表示新中国愿与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公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党史馆,于无声处听惊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犹如翻开一部立体党史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陈列了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文物实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420多件,立体式、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革命文物无声,却蕴藏着雷霆万钧之力,直抵人心地述说着或传奇或悲壮或辉煌的党史故事,一段铁索述说着“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战役;一个太阳帽再现毛泽东为了新中国,为了劳苦大众,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奔赴重庆,在机场挥手之间的历史时刻;新中国的0001号文物绞刑架,讲述着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处死李大钊的绞刑架昭示着共产党人信仰高于天,李大钊大义凛然的形象足以光耀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党史展览馆,置身于庄严神圣的历史环境中,伫立在一件件见证历史、构成历史的文物前,一次次热泪盈眶,真的是心潮澎湃、百感交集,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他们用视死如归为信仰奠基,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了中华民族精神高地,然后化作一颗颗璀璨的星,远远地挂在天边,佑护着华夏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仰望中华民族精神星空,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生活在和平国度静好岁月里的我们,更需要一份崇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3 1102—1109 红色之旅 北京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