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 12 月 26 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 130 周年。毛主席离开我们 40 多年了,至今人们仍然怀念他,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中国人民及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的思想、他的光辉著作,教育了我们国家的几代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成为时代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发声一定要建设好大三线,全国亿万人民都行动起来了,成千上万职工离开大城市,投入到了三线建设。当时南京晨光厂一千多名英雄儿女告别了闹市,驻扎到穷山恶水的合川清平铃子口村。他们义无反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一定要建设好大三线。</p><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全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祖国的富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奋斗的青年,雷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成为全国青年的楷模。“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字字句句下工夫,深刻的道理细心领会。只觉得心眼里头热乎乎,好像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禾苗挂满了露水珠。毛主席的思想武装了我,干起革命劲头足。”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著作,每一篇都放射出光芒。但对我们塑造灵魂 (转下页)</p> <p class="ql-block"> (接上页 )改造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是“老三篇”</p><p class="ql-block">:《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人民对同志要极端的热忱。《为人民服务》教导我们,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愚公移山》教导我们,做一个共产党人,面对任何困难都要毫无所惧,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用老愚公挖掉太行山、王屋山两座大山的精神,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黑暗统治。建立新中国那一代的人不仅是这样读毛主席的书,而且是在行动上努力按毛主席教导去做的。我的中青年时代和广大的同龄人一样热爱毛主席,热爱毛主席的著作,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努力学习“老三篇”。到了老年退休之后,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依然深深地扎根在心里。</p><p class="ql-block"><b> 用“两个极端”严格要求自己</b></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不久,被党员同志推选为退休党员的支部书记。刚接工作不久就有一位老干部党员来找我,向我谈了一个问题:说最近调整养老金普调之后,还有一条特殊的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另外增加 30 元。他认为他符合这个条件,但是工厂说他不符合这个条件(当时退休职工养老金是由工厂管理的)。我拿到文件仔细看,我认为他的理解和要求是正确的。我很了解他的情况,他是 1949 年 3月在山西长治参加的革命工作,退休的时候是我们厂的中层干部,我认为他这个合理的要求应该得到满足。我随即找到工厂有关部门和厂</p> <p class="ql-block">领导,回答是同样的:这个问题已经请示过龙泉驿区社保局,并且龙泉驿区社保局已经请示过成都市社保局,都认为不符合条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同志要极端地热忱,既然龙泉驿区和成都市社保局都认为不符合条件,我要找制定文件的单位——四川省社保厅。按照一般的情况,党员同志向我提出这一个要求,我把工厂的答复给他交代一下就完了,我没有这样做,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约定了比较熟悉工厂老同志情况的陈锡贵同志以及这位老同志,三个人一起骑自行车到了四川省社保厅。我们说明了来意,并且把这位老同志的情况向社保厅接待人员详细做了汇报,他认为我们的诉求正确的,应该得到解决。我们请他留电话和姓名,便于回厂里汇报,随即给我们写下了电话号码和姓名。回到工厂以后,我向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很关心、很重视,他马上就办,他和业务部门的同志找到龙泉驿区,并且和龙泉驿区的同志一块找到了成都市社保局,这个问题算圆满解决了。如果我们不追问到底,这个问题可能到现在也没有人解决。</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其他单位也找过成都市社保局都没有点头。与这位老干部情况相似的同志,我们厂还有五个人都得到了解决。</p><p class="ql-block"><b> 帮“田铁人”正名解忧</b></p><p class="ql-block"> 退休党员越来越多,社区有五个支部,我是二支部书记时,另外一个支部的党员田贻平来找我。他曾经是陵川厂六、七十年代工业学大庆运动涌现出来的标兵之一,当时的标兵称号学习大庆王进喜也叫“铁人”,他代表陵川厂的蒋盛山、郑献年、曹庭寿等四个“铁人”</p> <p class="ql-block">出席了江津地区“铁人”代表大会,按照他了解的情况,他可以享受江津地区的劳动模范待遇。如果调动到别的地方,也可以参照享受。也就是说,他随我们工厂迁移到了成都,也应该享受成都地区劳动模范的待遇。我感觉他讲的情况是合乎逻辑的。这个同志为什么要找我</p><p class="ql-block">呢?他知道,当年树立他为陵川厂标兵的时候,我曾经和厂工会主席赵振华同志到车间对他的事迹进行过调查了解,向党委汇报后才树立为标兵的。田贻平同志不属于我的支部,我管这个“闲事”是否合适?会不会得罪人?这种私心杂念在我的脑海里是忽悠过,后来我想起当年陵川厂工业学大庆轰轰烈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田贻平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到车间的时候,他挥汗如雨,在机床上操作的情景,至今在脑海里很深很深。我出于对劳模的崇敬、对他的尊敬、对同志的关心,我决定陪他找有关部门诉求。我们到了四川省国防工办,接待我们的领导很热情、很耐心地听取了我们的汇报,虽然不认识我们,但他认为田贻平同志的要求是合理的,他表示通知工厂给予解决。我们高兴地离开了工办,回到工厂向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工厂主动联系省国防工办,从批准之日起,田贻平同志享受到了成都市劳动模范的待遇直到谢世。2018 年 10 月 26 日,田贻平同志住在成都空军医院,病危时托他的儿子打电话找我,要见他</p><p class="ql-block">一面。我和他当年工作所在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李保根同志一同到了医院,见面时他很激动,我们也很难受,没想到这是最后一面,第二天他就走了,这件事情对我感触很深。我为一个老标兵讨回了公道很欣慰,我为群众做了一件好事。</p> <p class="ql-block"><b> 替一位老革命了结遗愿</b></p><p class="ql-block"> 大约七八年前,一些老同志在一块儿聊天,谈到我们老年人应该做好什么事,注意什么事,有一位老同志讲,一定要把自己的遗产交代好,免得孩子们闹矛盾。不要像某某那个样,人走几年了,房子仍然空着,弟兄们闹矛盾,谁也不肯让步。这位同志提到的那位老同志,是我原来支部的一位老党员,是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人很忠厚。在职时工作勤勤恳恳,退休以后左邻右舍关系都很好,老夫妻两个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没想到他们先后离世之后,一套 43 平方米的房子没有交代好。几个儿子各有各的想法,为此还闹起了矛盾。在老陵川时的老邻居来劝说过,社区居委会调解过,都没有调解好,一年又一年,这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当时我就想我能不能帮助调解好呢?听人说那可不好办,以前多少人都做过工作了,没有效果。我不信这个邪,我就想帮帮这个忙。我一个人力量单薄,请德高望重的李盛福老书记和我一起办这事,他乐意的接手了。于是我们两个人与弟兄几个一个一个交谈或者是电话里,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并征求他们的想法,怎么处理为好?我们给他们讲了典故三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弟兄几个毕竟是同胞,手足相连,他们都表示接受我们的建议,主动地参加调解,把问题处理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尊重两个老人的遗愿,同时又考虑到弟兄三个各自的具体情况,房子由大儿子的儿子,也就是老革命的孙子来住,但是老大要给两个弟弟一定的经济补偿。为这个问题,有人专门走访了街道的有关人员 (转下页)</p> <p class="ql-block">房子的价值应该是多少,以便处理地更合理一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三个人的意见统一了,在一起相聚都很高兴。为了办一个合法的手续,我们请社区的调解员出面,三个人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件事了结了。从此,这套房子有了主人,兄弟也不再闹矛盾了。这件事情如果这位老革命在天有灵,他会含笑九泉的。</p><p class="ql-block">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只要大家都尽力,也是能够做到的。 </p><p class="ql-block"><b> 精准领悟“八项规定”</b></p><p class="ql-block"> 我们厂是三线调迁厂,为了从山沟搬到成都,全厂职工尽心尽力,边生产,边搬迁,因为建设新厂的资金,工厂要自筹 1/3,大家只有勒紧裤腰带度日,最艰苦的岁月曾连续三个月欠发工资和养老金。2000 年实现了整体搬迁,工厂的经济形势也逐步好转。厂领导为了感谢广大在职及退休职工的辛勤付出,决定每年的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发一点米,发一桶油,连续十多年。广大职工及退休职工对此十分感激。</p><p class="ql-block"> 2013 年的中秋前夕,有人听到消息今年不发米和油了,问我是怎么回事儿,我说不知道。此时已经不是支部书记了。有人请我关心一下,问一问。于是我到了社区党总支,总支书记还没有给我回答,拿给我一个文件,一看是工厂纪委转发的集团公司和西南兵工局纪委的通知是关于贯彻“八项规定”的通知。通知有若干条,最后的一条是今后不发米和油了。我领会了工厂停止发米发油,就是为了贯彻这个(转下页)</p> <p class="ql-block">知的精神,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就跟总支书记讲,我说对“八项规定”印象是非常深刻的。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第二年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制定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的矛头是指向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的,它的核心内容是要</p><p class="ql-block">密切联系群众。而在我们厂发米发油正是体现了党政对广大职工的关心和爱护,本身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举措。为什么要丢掉呢?回到家里,我重新看了八条规定,连夜给上级写信,写给谁呢?因为公司的通知是来自集团公司以及西南兵工局的纪委机关,我想应该直接写给中纪委。这封信是姚平定同志帮我修改的,他还加了一句不能把蜜蜂当苍蝇打。我们申诉了我们的理由,我们说,如果党和国家机关的有关人员,他们享受特殊的待遇,米也好,油也好,不再发是应该的,基层老百姓发米发油与享乐主义也好,官僚主义也好,什么都是风马牛不相干,不能死板硬套。给岐山书记写好信抄报公司党委、社区党总支各一份。过了一天,总支书记打电</p><p class="ql-block">话问我,给中央写的信发出去了没有?我说正准备发出去。他受党委通知我,信不要发了。公司已经研究变通处理。以后不发米油了,由厂工会给大家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发米发油改成了一年发两次 150 块钱。这件事情体现了公司党委体察民心,从善入流。</p><p class="ql-block"> 2019 年国务院行文,为了使工厂集中精力抓好经营,经营范围之外的一些开支该减的就减,公司党委对退休职工所有的待遇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梳理,其中规定每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春节发 150 元钱。这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它也体现了我们公司党委、公司领导是对广大群众的关心。</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著作、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我一辈子也学不完、学不透。在毛泽东主席诞辰 130 周年之际,回顾以前做过的事,这是向党组织的一个思想汇报。现在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span></font>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虽然老了,仍然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 2023 年 11 月 20 日</p> <p class="ql-block">图片/编辑:刘建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