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曾为女战士写了一首赞美诗《赞南粤红棉——东纵女战士》,东纵女战士最可宝贵的品格,是为革命刻苦耐劳,英勇献身;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她们犹如南粤英雄花——红棉花,根子扎在东江两岸的土地上,秀丽挺拔 ,经得起风吹雨打。她们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用笔触走进东江纵队抗日战争的故事当中,不管是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还是在日军的刺刀晃动的乡村、密林,时时都会闪现出女人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女人,是的,我们的笔触无法回避女人。</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女性,在这场战争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比男人们更多、更大的牺牲。</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大量资料当中,看到了在这场八年的抗日战争,参加东江纵队的战士来自有点特别,其特别是“华侨子弟和港澳同胞多、富家子弟多、有文化的人多、小鬼加入的多(未满十八岁)、还有女战士多、夫妻一起参加部队的多”。</p><p class="ql-block"> 女人托起了战争!</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各地区的战场上,都有南粤女人不屈的身影,她们是默默地背负起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后勤保障、民运工作、秘密情报,小交通员、电台报务,文艺战士,还有冲在前面的英雄母亲。这些加入抗战,拿枪上前线的东江纵队女兵,在艰难环境中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了不起的南国女人,在战争中展示了顽强的生命潜能和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p><p class="ql-block">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女战士个个都了不起,当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她们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女人,当中有老的少的,有名或是无名的。甚至有的女战士默默无闻的牺牲在战场上。她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像朝露鲜花,是永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纸上谈兵,左冲右杀之时,感受了战争中的亢奋和悲壮。但是,当我们写下这一个个小小的章节,却觉得笔头变得沉重、滞涩。战争和女人,残暴和柔弱,血腥和善良,丑陋和美丽,这一切都是多么的不谐调。扭曲的人性中,那爱,那恨,让人柔肠寸断,为女人,为人类,长叹无语。</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带着一股阳刚之气,与当年亲历冲锋陷阵的女战士重拾战争的话题时,这些老人的眼光闪现出一幅战争的画面,不料,从战火硝烟中朝我们走来的,却总是有一个个的女人,而她们是一身飒气的中华好儿女——东江纵队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们常常会猝不及防。</p> <p class="ql-block">北撤部分电台人员在淮海战役后在江苏省东台县城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刘晖 黄蓝峰 黄楚珊 邹顺平</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李帆 张济 黄广</p> <p class="ql-block">东纵后代黄文庄在东纵老战士李坚保存的一张照片上看到了姑姐黄楚珊。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电台机组随部队北撤山东,转战各大战场,东江儿女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坚,电台人员,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的电台人员有:陈志华、戴机、赖仰高、</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强、</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何子良、江群好、李子芬、戴昌华、邹顺平、陈绍纶、黄楚珊、杨碧群、刘宛、文键、杨钊、黄蓝峰、杨白云、王国华、高安、潘淑均、梁林、陈真、杨文伟、黄广、李帆、李坚、唐竹君、肖映、梁基、方新、王瑛、张济、陈炎、曾玉、古玉珍等30多人。他们带着7部电台去山东。</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深圳沙鱼涌北撤纪念公园 纪念墙上看不到北撤电台人员王强老战士的名字?若有信息请留言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在南方(含香港新华社、秘密电台及在各地各部队)电台人员有:何太、杨兆麟、丘海生、潘雪琼、高波、施斌、张小章、陈焕楷、梁方明、伦永谦、余绿波、关旭华、陈大征、李莹、卢毅、温健、黄梅、黄作材、李文、李健、卢侃、王春、王冰、郑敏之、钟韶、钟应时、容康、朱基、罗醒中、郑波、曾荣基、曾光等数1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要人员北撤的有:李汉、陈英、成冠、肖玲、方文、宋伟、郭厚智、张萃、黄海、林立、李力、徐洪、韦克、余琼、韩明等1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在南方(含香港新华社、秘密电台及在各地各部队)机要人员有:杜襟南、杨智明、叶佐平、梁静君、梁斌、黄磊、尹文、李棣等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5日,当东江纵队北撤部队胜利抵达山东烟台后,电台机要人员和其他指战员编入两广纵队,直属华东野战军建制。东江纵队北撤的电台机要人员至此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楚珊(烈士黄作梅胞妹),东江纵队司令部电台报务员,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span></p> <p class="ql-block">余绿波,港九大队,电台人员,随部队转战粤中。</p> <p class="ql-block">延安!延安!——我是东江!我是东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江!东江!——我是延安!我是延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江纵队永不消逝的电波“嘀嘀 ——!”,继续传达——。</p> <p class="ql-block">东江纵队女战士,于1984年参加“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部分女战士在广州活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嫦,籍贯:东莞。参加东江纵队,随部队北撤山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婉华,港九大队,西贡中队,民运、交通情报站工作,参加香港国际大营救。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span></p> <p class="ql-block">张小章,原名张婉玲(张婉华胞妹),1924年11月生于香港,1942年初至1944年,在香港参加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曾在队部工作,后派往九龙坑口区从事民运活动。1944年4月在东江纵队司令部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1944年11月至1945年6月担任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电台台长。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担任广东区党委电台台长。1946年3月至1947年5月,党中央从延安指示东江纵队派人携带电台设法渡海到海南,为琼崖纵队重建电台和培训人员,恢复与中央中断了6年的电讯联络。在多次赴琼通讯人员不幸牺牲的情况下,张小章临危受命,带电台人员奇迹般越过海峡,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胜利完成了任务,并担任海南琼崖纵队电台台长。1947年6月至1950年3月解放战争中,她又从海南经香港来到九连山上,担任粤赣湘边区纵队总台负责人,后又担任粤赣湘边区纵队前线司令部电台台长,十五兵团广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台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巢湘玲,参加香港大营救工作,护送蔡楚生夫妇转移到交通站上船离开香港,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随部队转战粤中。</span></p> 东纵英雄母亲李淑桓烈士。 姚真,港九大队,大队部。 <p class="ql-block">蔡松英,港九大队,民运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仕云卫生队队长,随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粤北部队北上。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北撤后,叶仕云继续转战湘赣粤边区,直至南雄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想象她们背着急救包,跟着大部队向前冲锋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文淑筠,港九大队,市区中队,情报人员。</p> <p class="ql-block">欧坚,港九大队,医护人员。</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女战士,1947年8月1日编入两广纵队,其中部分女战士南归广东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邹佩莲,1927年5月生,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6月随部队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王柏,1938年从菲律宾回国加入惠东宝游击大队,1946年6月30日,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何瑛,1924年出生,少年时参加抗日募捐,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参加秘密大营救中共营救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1942年~1945年东江纵队司令部机关政治指导员。1946年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刁慧文,1920年生,1938年约11月在印尼回新圩乡参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搞救亡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到坪山曾生新编游击大队,1941年1月调去搞民运工作,1944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组织一个先遣队挺进粤北。1946年6月参加北撤。同年11月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48年在两广纵队工作。</p> <p class="ql-block">张霞,曾用名叶丽霞(1926--2000),惠阳铁门扇人。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参加东纵北撤。1950年在两广纵队炮团任协理员,后任卫生队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梅英,1925年5月在广州出生,读到高中2年级因家庭经济无法支持之后谋得一份小学教师职位,1944年与刘坚、伊玲等人在东莞参加东江纵队,青干班培训结束后分配到北江支队,铁流政工队民运组工作,1946年在鲨鱼涌集结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杨碧群,1927年8月出生于东莞清溪。1943年10月参加革命,在东江纵队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1946年北撤山东,1947年成立两广纵队,先后任两广纵队司令部报务员,分台长,付指导员兼教员,指导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叶芬, 原名:叶芸仙,广东惠阳县淡水秋长镇周田村人,1924年10月出生,1944年二月参加东江纵队在东纵东流剧团担任事务长,1944年8月调到东纵指挥部油印室工作,1944年12月在东江纵队干训班学习,1945年3月在东江纵队一支队雄狮大队任副官,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1946年8月在华东军政大学文化连学习文化 会计等,1947年6月回东纵司令部油印室工作,1949年6月在两广纵队妇女二中队任会计。</p> <p class="ql-block">方兰,原名孔秀芳,广东顺德人,1921年生于香港。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她年小志大,一心想多读点书,多学点本事。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借债读书。以至于待她从香港崇德学校毕业两年后回校当幼儿班助教时,才偿还六年级的学费。后以小学教师为业。方兰的母亲冯芝是一个非常有民族气节的女性。“九.一八”事变后,香港同胞同仇敌忾,愤然捣毁日本人的商店,冯芝带着方兰姊妹为之助威。方兰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她于1937年参加中共影响下的香港学生赈济会,并成为儿童团长。由于她工作出色,主意又多,很有号召力,许多热血沸腾的男女青年都凝聚在她的周围,多次完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1938年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不久.党组织根据斗争的需要,决定调她回游击区工作,她先后担任过东纵女子中队指导员、华南队支部书记、东莞路西敌后工委委员等职。“方兰”就是她到游击区改用的名字。在游击队里大家都习惯称她“方姑”。在当地的传说中,“方姑”有时是身穿白缎旗袍的富家少奶奶,有时是头戴大斗铰身穿黑布衣裤的客家女。她居无定所,来去无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方兰于1943年潜回香港,组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并担任中队长兼指导员。这个中队主要活跃在香港市区内和九龙半岛一带,积极展开政治攻势、收集情报、搞爆破、埋地雷、破坏敌人生产线,被称为“内线中的外线包围与反包围”。由于任务异常艰巨,市区中队开始只有十多个游击队员,后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到1945年春,在方兰的领导下已发展成300多人的队伍,分布在敌人的各 个要害部门。市区中队被当地百姓称为“方姑游击队”,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敌人曾数度搜捕“方姑”,终不得其踪。她领导的队伍一直战斗至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林月桂,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7年在港抗日活动,1937年7月入党,1942年回国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6月30日参加北撤。任女子第三中队中队长。</p> <p class="ql-block">陈真,1930年6月出生在香港,1944年11月参加广九游击队,同年进入东江纵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后在司令部电台工作。1945年10月在香港新华社分社,香港华商报,电台工作。1946年6月参加北撤山东。1947年10月入党,同年先后在三野华东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两广纵队政治部油印厂工作,1948年6月任两广纵队留守处支部小组长。</p> <p class="ql-block">黄稻,1926年2月27日生,广州番禺石楼大岭村人。1942年1月从香港赴东纵参加抗战。东纵三支队营救文化人接待站文化干事,分别任过曾生丶王作尧丶邬强秘书。东纵前进报社采编部。1945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6月30日从香港到鲨鱼涌参加部队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邹容,东莞凤岗人,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6月随部队北撤山东烟台。</p> <p class="ql-block">刘清,1923年出生于东莞莞城。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随部队主力参加北撤。</p> <p class="ql-block">彭金娣 ,1921年出生,原籍海丰县海城人,1944年加入东江纵队宝安大队历任一中队战士、卫生员,1946年,随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烟台,1947年两广纵队二团卫生员、排长;参加过济南、淮海战役和解放广州等大小战斗多次;1951年任中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交通员。</p> <p class="ql-block"> 陈茵(别名陈婉芳),1923年3月出生,广东海南人。抗战时期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就读,1944年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1944年10月突破重重险阻到坪山投奔东江纵队参加革命。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江纵队参加了第二期青干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被派往江西人民抗日义勇队及珠江纵队粤中纵队工作。任西江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司令部绘图员和文化教员。全国解放后,在江门军管会担任青干班政治指导员。1951年在南方大学任三、五部班主任。1954年到四会、怀集参加土改工作,任土改队长、怀集区委副书记。1965年调华南分局宣传部工作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等职务。荣获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七十周年抗战老战士荣誉勋章、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刘东,1924年11月23日出生在香港九龙清水塘。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2月在宝安县由地方党组织调至部队。在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北上抗日。曾参加过战斗4次。1949年1月荣立四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陈小尘,1922年生于广东梅县。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3年到达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控制之惠东宝抗日根据地进行革命工作。1946年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到《山东大众報》工作,1947年随华东野战两广纵队参加解放战争,南下广东。</p> <p class="ql-block">陈敏,生于1923年。1938在香港参加革命,1941年入党。在香港地下党工作调到东江纵队司令部任文书。后调港九大队与方兰等人一起组建市区中队。抗战胜利后回到香港,任香港市委委员。</p> <p class="ql-block">叶秋月,生于1925年9月,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随主力部队北撤山东,参加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黄莉芳,1921年生于宝安坪山。1939年参加惠东宝游击队,1946年随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参加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麦雅贞(1919年6月3日~1998年3月19日)广东顺德人,她早期在香港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卫生员,1945年8月,麦雅贞与丈夫叶昌在博罗横河镇跟随副司令员王作尧率领的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大队挺进粤北,迎接王震、王首道部队南下,开辟粤赣湘三省边区抗日根据地。麦雅贞在部队从广东东江转战到粤北,在仁化、长江圩等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直至全国解放。</p> <p class="ql-block">温健,1944年入伍,在东江纵队任电台报务员,转入香港秘密电台工作。</p> <p class="ql-block">徐元红,1922生,博罗县人,1943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随东江纵队部队北撤山东。</p> <p class="ql-block">朱依群医生,一位了不起的战地医生。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香港建立了一支港九大队,朱依群在沙头角结识了游击队员欧坚、陈亮、朱木兰等同志,经他们介绍参加了港九大队。她被分配到部队当医生,儿子甄伟民也到交通站做交通员。1945年8月朱医生跟随部队东江纵队北上粤北;解放战争时期在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她从香港走到粤北帽子峰,直至全国胜利解放。1949年夏,朱医生在粤北调四野四十八军一二四师工作,她的儿子民仔于解放前夕的7月,在新丰一次战斗中牺牲。在战斗队伍中的女医务人员,即具有女性的温柔,又具有战斗的刚毅。朱医生强忍失去儿子的不幸和悲伤,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在黎明前又把自己的儿子献给人民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朱依群医生的儿子,小战士甄惠民。</p> <p class="ql-block"> 克尔中尉在土洋村拍摄的珍贵镜头。左:克尔中尉、中:曾生司令员、右:小战士民仔。(经欧坚前辈指认,照片中的小战士民仔是朱依群医生的儿子甄惠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