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甘南(03)洮州卫城

才让扎西

洮州卫城 : 又称新城,位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乡。明初置洮州卫于旧洮堡,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藏族卓尼杨土司协助下,平西侯沐英奉旨于东陇山下建筑新城,移洮州卫(今临潭县城)于此。 从西山,红花山梁俯瞰洮州卫城,四周都是梯田。 南沟村的风貌,四周八野被梯田包围。 河州卫城 : 明城。位于临夏市区内。洪武十年(1377)筑,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周九里三分,南北二里半,东西二里一百步。四垣开门,北曰镇边,东曰平秩,南曰安远,西曰定羌。皆置门楼。城高五丈,上阔三丈,池深二丈,阔三丈。城中建谯楼。今东北、东南、西南角墩基址尚存。 明时古城今犹新洮州城 : 洮州卫城是现临潭新城镇所在地,原名共和城、洪和城等,西距县 城37公里。唐贞观时曾一度为洮州治所美相县,元代为洮州元帅府驻 地。明初置洮州卫于旧洮堡。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大 都督金朝兴取洮州后,在当地藏族昝土司协助下,于东陇山下建筑新 城,将洮州卫府由旧洮堡迁到新城。明时的古城,如今还称之为“新 城”。城依山而筑,北高南低,呈不规则形,分前后两部分,东西宽约 1760米,南北长1189米,高10米。除后城北段墙垣已颓圮外,其余保存 尚完整。城垣四面皆设城门,四门均有瓮城,附设马面多座,另在后城 设烽火台3座。洮州卫城气势雄伟,东、西、南三面城墙挺拔陡直,是 迄今我国明代古城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历史名城。<br><br> 早在西汉时期,羌、汉等各族人民就在此频繁活动。三国时,临潭 已有洮阳、侯和两个大的居民聚居点,侯和就在这里。蜀将姜维与魏将 邓艾曾战于此城。据传元代忽必烈征大理,途经此地,扎营修整,所以 城隍庙旧址被称鞑王金鎏殿。每年端午节,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除开 物资交流会、唱大戏之外,四路八乡群众抬来明初开国元勋徐达、常遇 春、胡大海、李文忠等十八位大将之木刻神像,称之十八位龙神,沿街 狂舞,互争名次,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伴有花儿演唱,三天三 夜,通宵达旦,相与助兴,非常热闹。 洮州卫 : 驻防军指挥机关名。明代置。节制驻防洮州区域内诸关守军官兵。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明史·地理志三》: “洮州卫: 〔元,洮州,属吐蕃宣慰司〕 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正月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属河州卫。十二年二月升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陕西都司。南距布政司1670里。” 洮州卫茶马司 : 设在洮州以茶易马的机构。洮州卫治今甘肃临潭县,系明时 从洮州旧治东移建成。清改洮州厅。《明会典》谓洮州卫茶 马司于 “永乐九年 (1411)建。清因之。司驻岷州。 不论是过去,制高点都是发射信息和信号的位置。 城依山而筑,东北高而西南低,南门河自西北绕城而过。平面呈不规则状,东西1 500米,南北1 060米,高约10米,基宽约8米,收顶6. 6米。护城池深5米, 宽4米。雉堞2 050个。四方皆设城门,门上原建有敌楼,四门均设瓮城。又有水西门一个。 四垣均筑马面。城西北、东北山峰上有烽燧三座。为明代扼守甘肃南部之重镇。1936年8月,红军四方面军攻克原临潭县治新城,在城隍庙内召开了著名的 “洮州会议”。城垣至今保存完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此城驻军缘故,农历逢一便是集市,俗称:营。腊月二十一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营, 新城镇也是交通重要的竖枢纽,合作市到岷县、到洮砚镇、冶力关至兰州方向也是从必经之地。 依山而建,周长4390米,基宽7.92米,顶宽6.6米,高9.9米,保存较好。四垣开门,均建城楼及瓮城。又设水西门一座。城西北、东北山头存烽燧遗址。 墙垣夯层分内外两层,内红土,外黄土,该城应是在原有古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从南紫螃山俯瞰图,城内存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的城隍庙。是一年一度端午节,跑十八位龙神(旱龙舟)的盛大节日,方圆五十里之地的汉人和商人都来参会,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