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圆明园精美的建筑被摧毁被掠夺,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是流着眼泪带着耻辱感在参观的……

随缘

<p class="ql-block">落后,软弱,就要被挨打被欺负,圆明园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激励每一个国人当自强,团结一心,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百年圆明沧桑,百年圆明风华,百年圆明启航。</p><p class="ql-block">一百五十余年营建、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一切造园艺术典范,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艺术收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于世。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圆明园彰显着中西文化互鉴的成就、见证着朝代国运盛衰的历史、传达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声音,更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曾经付之一炬的震撼与伤痛不曾忘记,而如今的圆明园正带着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时代生机和昂扬姿态,持续擦亮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亮丽“金名片”,不断探索助推海淀三山五园历史研究与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更积极讲述着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时代新故事。</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近圆明园,让我们从今天仍然屹立的残墙立柱说起,观其往昔,目其今朝;让我们从深埋地下的遗物说起,探其根本,知其缘由;让我们走向圆明园历史的深处,听其诉说,感其沧桑。</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约352公顷。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是清帝常年听政与游憩之御园。盛时的圆明园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她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辉煌宏大,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清幽雅致;既体现了中式园林的美学境界,又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曾重修,因财力枯竭停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乱中,圆明园的残存建筑造到彻底毁坏。民国三年(1914)清皇室内务府将圆明园附归颐和园管理。此后,园内遗物长期受权势者的侵吞及多方面的盗窃、损毁,终致沦为废墟。</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圆明园遗址相继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使其较完整地保留下来。1956年开始在园内植树绿化,1976年设立遗址专管机构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大规模保护和整修活动。1988年1月,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29日对外开放。1997年6月,圆明园遗址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和2001年,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别正式批复《圆明园造址公园规划》,作为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2010年10月9日,圆明四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2020年1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划拨圆明园管理处,这是海外圆明园流散文物的首次回归。</p> <p class="ql-block">西洋楼遗址区</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二年(1747)始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西洋楼是一处以喷泉为主要特色的欧式园林,其建筑形式为“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同时汲取中式园林的元素。西洋楼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等设计和指导,中国匠师建造。乾隆五十一年(1786),宫廷画师伊兰泰创作的《西洋楼铜版图》完稿。西洋楼是中国大规模仿建欧式园林和建筑的一次成功尝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谐奇趣</p><p class="ql-block">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建筑。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者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方音乐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由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水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p><p class="ql-block">圆明园罹难后,谐奇趣楼前喷水池内的西洋翻尾石鱼流散到北京大学。楼北的菊花式喷水池曾散落于城里的翠花胡同,1987年在原址复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花阵</p><p class="ql-block">位于谐奇趣北侧,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四面设门;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方阵南北长约89米,东西宽约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据记戴,盛时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都在此举行灯火晚会。</p><p class="ql-block">1987年和1989年,先后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全部阵墙和欧式圆亭。</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p><p class="ql-block">西洋楼景区中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弧形叠落式喷水漕。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青铜坐像,按我国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的顺序,各轮流自口中喷水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正午时刻,所有生肖一起喷水。周而复始,俗称“水力钟”。海晏堂后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p><p class="ql-block">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青铜头像,现有三尊存于法国和中国台湾,牛、虎、猴、猪首现存保利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远瀛观</p><p class="ql-block">坐落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凹”字形,明间前正中为三扇雕花石券门,东西侧廊前设花窗。明间为重檐庑殿顶,饰五色琉璃圆光瓦,中券上方为圆形花窗,东西侧廊为双檐亭式楼顶。远瀛观的门窗皆安方格玻璃。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石柱满刻葡萄叶纹饰,枝叶活泼如生,雕工精良、图案立体,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寿礼,在正大光明殿呈览之后,其中的天体运行仪,移至远瀛观陈设。</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建成。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主体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前边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前下方为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落池中心有一铜梅花鹿,从鹿角喷出水柱8道;两侧散布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前,左、石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p> <p class="ql-block">观水法</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9年)建成,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观水法位于大水法正南,坐南朝北,是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之处。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后面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军旗、甲胄、刀剑、枪炮等图案,围屏东西侧各列汉白玉方塔一座。为方便皇帝观看大水法喷泉表演,观水法宝座被特意设计成坐南朝北方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宝座。观水法的五块石屏和两座方塔,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校园内,1977年被运回原址归位。</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以其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享誉世界,被誉为“万园之园”,在其最北部有一组以欧式风格为主的园林,俗称“西洋楼”。西洋楼是一处中西园林、建筑艺术交融的产物,兼具中西之美,它包括建筑、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等,沿着北墙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8公顷。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个景观组成。</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都,西山脚下,一座圆明园,百年风霜路!一处大遗址,千载难逢时!党和政府的关怀一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得到阐释,同时,也使世人看到了一场文化劫难给国人带来巨大的震撼与伤痛。看今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积淀深厚的圆明园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下,各项文保工作成效卓著,遗址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展未来,圆明园将更好的发挥大遗址在传承守护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