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葬》:</p><p class="ql-block"> 父亲:尚纪舜,生于1922年10月1日,故于1999年6 月26日,享年77周岁。</p> <p class="ql-block"> 母亲:马翠英,生于1919年10月27日(农历),故于2022年10月24 日,享年103周岁。</p> <p class="ql-block">父亲故去后,骨灰一直存放在沈阳“回龙岗殡仪馆”骨灰存放大厅的“一室”内,至今已经24年了……!母亲故去后,骨灰存放在沈阳“回龙岗殡仪馆”骨灰存放大厅“二室”内,至今也一年有余了……。</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的骨灰如何作一个永久性的安放……?今年5月份我们兄妹4人(新战、新荣、新建、新海)加大弟媳“程丽君”(大弟弟新胜已于2012年因病故去),在一起进行了商议探讨,认为有4种途径:一是继续存放在“回龙岗骨灰存放大厅”,二是买墓地安放,三是埋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山野外,四是“海葬”骨灰。考虑到我们兄妹几人目前的岁数也都在66~76岁之间了,如果采取第一、第二种途径,都只是“临时性的”,每年或若干年后都要办理“续存”手续。待我们这一代都离世后,下一代,再下一代……,势必无人“接续办理存放”手续了……!如果采取第三种途径,那只是将父母亲的骨灰“埋掉”,并不是敬仰意义上的“安葬”……!如果“海葬”、在大连进行“海葬”,则有4个方面的理由:①、周恩来总理逝世后,遗嘱骨灰进行了“海葬”,之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帅们,革命前辈们都学习周总理,“骨灰海葬”。父亲生前最敬佩的人就是周总理!记得周总理刚逝世的那几年,别人一提起周总理的名字,他就掉眼泪。一次全家在一起吃晚饭,不知谁提起了“周总理”,父亲马上“放下碗筷”,离开餐桌,到会客厅坐在沙发上擦眼泪……!之后全家人都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提起“周总理”了……!②、父亲戎马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祖国和平建设四个时期,期间父亲跟随部队从华北战场打到西北战场,又转战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部队驻守旅顺地区,在这里父亲指挥了他指挥过的“千百”次战役战斗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全军首次“击落美蒋P2V高空侦察机”,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功勋!因此旅顺是父亲的“功勋之地”!③、旅顺是我们全家团聚的地方,之前由于部队的流动性非常大,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供全家团聚。1955年部队驻防旅顺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姥姥从河北老家接来了,爷爷从河北老家来了,小翠姑姑来了,我和大弟弟新胜从寄宿在太原的育英学校回来了,新荣从战争年代寄养在农村的“老乡家”回来了,新海于1957年在旅顺出生了,加上在父母身边的新建,全家10人团聚了!④、国家殡葬改革后,已经没有“家族式的”墓地(否则我们家族也是贫苦农民,没有家族墓地),一切殡葬方式(殡仪馆存放,买墓地等)都是“临时性”的,只有海葬才是永久性的安葬方式!因此大家决定选择在大连对父母亲的骨灰进行海葬……!</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9日,大儿子尚新战,大儿媳刘纯,二儿媳程丽君(二儿子尚新胜已于2012年病故),女儿尚新荣,三儿子尚新建,三儿媳王雅芹,四儿子尚新海,外甥金先胜,父亲生前老战友“何友发”将军的儿子、新战的“莫逆”发小、战友何晋宝共同在“回龙岗殡仪馆”为父母亲的骨灰进行了“最后一次”致敬、祭悼、告别……!</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父母骨灰海葬后,骨灰盒安放有4种方法:一是“砸掉”,理由是“人已经不属于人间”不必再保留“居所”,这条我们否认,不赞同! 二是蒙上黑布,保存在家里,这条也不妥,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要离世,所有“家”都要解体,“保存在家”不是办法。三是随骨灰撒入大海,寓意是给海葬者一个“避风港”,这条挺好,但海洋环保部门,海葬公司不允许!四是寻一处‘好地方’深埋,寓意是给故者在“天堂”留一个“住所”。我们选择了第4种方法!</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9日,我们选择了一处“古松林”,选择了一棵编号为“XXX5”号的古松,在其树下进行了“掩埋”骨灰盒……!参加者有:大儿子尚新战,大儿媳刘纯,二儿媳程丽君,女儿尚新荣,三儿子尚新建,三儿媳王雅芹,四儿子尚新海,外甥金先胜。</p> <p class="ql-block">由于大儿子尚新战已经76周岁,海葬公司拒绝其乘坐公司的大巴车,拒绝乘坐海葬船参加海葬, 2023年10月21日,我们(大儿子尚新战,大儿媳刘纯,女儿尚新荣,三儿子尚新建,三儿媳王雅芹,四儿子尚新海,外甥金先胜,孙子尚晨曦,孙媳朱雪梅,孙子尚阳)驾驶三台车去大连和沈阳海葬公司汇合,22日早晨登海葬船为父母骨灰进行海葬。</p><p class="ql-block"> 大儿子尚新战、大儿媳刘纯因岁数超过登船规定,未能登船参加“撒放骨灰”,只能在港口向父母亲的骨灰敬礼致意……。二儿媳程丽君,孙女尚冰冰因病未能参加“海葬骨灰”。外孙女王楠,从北京驾车返沈中,因故未能赶到,未能参加“海葬骨灰”。过后她两次到“埋骨灰盒”的地方进行了祭悼。孙子尚亮,孙媳张爱萍在“奥地利”国,未能赶回来参加“海葬骨灰”,通过网络向爷爷奶奶表示哀悼和致敬!孙媳王丽,重孙女彤彤因上学,家里离不开人,未能参加“海葬骨灰”。</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屏、照片由尚新战、刘纯、尚新荣、尚新建、王雅芹、尚新海、金先胜拍摄。</p> <p class="ql-block">《附篇》:2022年写的《回忆父亲》~</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引言:因为战争年代父亲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顾及不到抚养孩子们,我从1949年两岁时(大弟弟新胜1952年3岁时)就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在19兵团设在山西太原的部队幼儿园,一直到上完小学~上完初中一年级,1962年暑假后,才转学到父亲部队即将从大连地区移防到本溪县小市地区的《本溪县第一中学》上学,期间又独自在这里上学一年后,父亲的部队才完成移防,进驻到小市地区,此后我才得以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虽然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但父亲却很少讲述他一生中的革命经历,我只是在偶尔的时间里听到一些,以及阅读父亲老部队编写的《军史》,才了解到父亲一生中的点点滴滴……,整理出来,作为传承给家人后代们的一份纪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文:父亲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河北省小西堤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起名“尚纪舜”,上边还有一哥哥“尚纪尧”,再无其他子女。父亲14岁时,因家里没有识字之人,而被地主家坑骗了很多“打工”的工钱。为此爷爷发誓,再穷也要“勒紧裤带”培养自家一个孩子读书识字,于是我父亲便被送去读了一年私塾。这是我爷爷一生中作的第一件最正确的“大决定”……!</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就占领了“京广线”沿线地区,望都县被沦落为日军占领区。1938年,侵略军在占领区内大抓劳工,押送到抚顺挖煤,我大伯尚纪尧不幸被抓走……。几年后在抚顺挖煤的大伯双目失明,被折磨“致死”,扔到“万人坑”。后被冷风吹醒,爬出万人坑一路打听家乡的方向和道路,盲行讨饭。一年多才返回了老家“小西堤”村……!大伯被抓走的当年(1938年底),我爷爷担心我父亲再被抓走,便通过作地下工作的一位远亲,把当时16岁的父亲送到了《晋察冀》军区当兵!这是我爷爷一生中作的第二件最正确的“大决定”!</p><p class="ql-block"> 父亲当兵后便被送到“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五台县金岗库村”附近的“牛道岭”村,于1938年5月刚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学兵营》2连(568团2连前身)学习。(我父亲到“学兵营”学习的简要过程:11月底这位远亲带着我父亲来到设在阜平县的一处“招兵处”(那时不叫兵役局),招兵处的工作人员与“远亲”比较熟悉,就直接拿出一份表格让我父亲填,问我父亲会写字不?我父亲答:“会”,于是就坐下填表。此时由于来报名参军的人很多,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写字,由招兵处的人员帮助填表,忙的不可开交……。我父亲虽然只读了一年私塾,但字写得非常漂亮,填完表后交到工作人员手里,这时让招兵处的一位负责人看到了,就说"这个孩子先不要分到部队去了,留下先帮助“填表”吧……!到了1939年1月份,招兵工作基本完成,准备让我父亲随同最后招到的这批新兵去XX部队。此时来“招兵处”选兵的《晋察冀军区学兵营》的两位同志对招兵处的人员说:“这个孩子别去xx部队了,我们要了”!(学兵营选兵标准有一条是具有高小毕业文化的青年),于是就又让我父亲重新填表:在学兵营两位同志的“授意”下,“文化水平”一栏填了“高小毕业”,时间一栏填了“1939年1月”)……。 (送我父亲当兵的那位远亲,由于汉奸出卖被暴露了,组织上就把他调整到XX部队担任营级指挥员,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发炎溃烂,被截肢了,就又被安排到另一个县去作地下工作了。解放后担任一个乡的党委书记,50年代初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学兵营》(568团前身)是为了给全军区培养基层指挥员而成立的,共设3个连队,300余人。学员毕业后分派到各部队任连排级指挥员。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学兵营》扩编为《晋察冀军区教导团》(568团前身),设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1营(下辖1、2、3连),2营(下辖4、5、6连)和7连。4月,7连与3分区随营学校合编为3营,全团共计2600余人。年底我父亲毕业,没有分派到其他部队,而是被留在了2连(568团2连前身)任排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的1941年初调到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任副连长。</p><p class="ql-block"> 《教导团》(568团前身)没有正规的“学校校址”,而是组织学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实战教会学员如何指挥部队作战,因此教导团经常参加到最残酷的战斗中去担任最艰巨的任务。1941年的一次作战任务~拔除日军对我军威胁极大的一个炮楼,战斗中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连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我父亲马上接到上级命令:任命“尚纪舜为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连长,继续指挥战斗!我父亲立刻全力组织全连指战员,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并亲率突击队冲击敌碉堡,经过浴血奋战,日军碉堡被拔除,取得了这次战斗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上级得到情报,两个炮楼的日军小分队于X日X时换防。日军换防的方法是,到规定的时间后,双方同时列队相对而行,交会时简短交接,而后进入各自新驻防的炮楼。因此上级决定:乘此机打一个“伏击战”,目标为“抢夺武器弹药”顺其消灭部分敌人,武器弹药到手后立即撤离,不得恋战!作战部署是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和另外一个连埋伏在路的两侧,负责抢夺武器弹药的战斗,再派一个连预伏在有利地形上掩护撤退,指挥所设在侦察连侧后百米的小山坡后边。当日军小分队开始换防,列队相对行进中,但还没有到达我预定伏击地点时,对面那个连的一名新战士由于紧张,不慎走火暴露目标,日军立刻停止对进,企图占领有利地形进行顽抗……。我父亲见此状,即不等指挥所命令,立刻命令全连向敌人猛烈射击、勇猛冲锋,乘敌人还没有占到有利地形时,消灭敌人,夺取武器……。由于我父亲指挥及时正确,全连战士冲击勇猛顽强,此次战斗消灭了诸多敌人,抢夺到大量武器弹药,收获甚佳!但是在撤退中,我父亲颈部中弹负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他一生中共四次负伤),战后被送到山东一个群众基础非常好的根据地养伤……!</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离开这个“英雄连队”去养伤后,1943年《晋察冀军区教导团》调整番号为《晋察冀军区第30团》(568团前身),由于该团侦察连(568团1连、190师侦察连前身)一贯军政训练双优,连队作风硬朗,歼敌英勇顽强,群众工作扎实,各方面工作在全军区内领先,7月14日被晋察冀军区授予《连队灯塔》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我父亲伤愈归队,正值部队派出一部分骨干(30多人)分别到冀中地区各县帮助组建“武工队”,我父亲和一位郭性的同志便被派到XX县去执行这一任务。老版电影《敌后武工队》就是取自这支武工队的一部分原型,编写剧本期间,拍摄期间,剧组有关人员还到我父亲那里作过专题采访!</p><p class="ql-block"> 1944年初我父亲完成了“组建武工队”的任务返回部队,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30团》(568团前身)1营副营长,1944年底被任命为该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把部队建设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晋察冀军区部队组建成两个《冀晋纵队》(64军前身),下辖第1旅至第4旅。《晋察冀30团》改归《冀晋纵队第3旅》(190师前身)建制,《30团》变更为《冀晋纵队3旅1团》(568团前身)。团的第1、第2营由原“30团部队”组编而成,第3营由刘德才(解放后任64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率领的《浑源支队》改编而成。改编后刘德才任该团参谋长,我父亲调3 营任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冀晋纵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64军前身),《冀晋纵队第3旅》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0旅》(190师前身),《3旅1团》改番号为《第4纵队10旅28团》(58团前身)。我父亲调该团司令部任“一参谋”。当年部队团一级的司令部,没有设“股”的机关部门,只有参谋长、一参谋、二参谋、三参谋、四参谋,共计五人。一参谋负责作战训练,二参谋负责侦察情报,三参谋负责通信联络,四参谋负责军务管理。四个参谋都是正营级。此期间我父亲参与了解放战争中的“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应县”战役,“易涞”战役,“满城东歼敌”战役等战役作战计划的拟定和协助团首长指挥。【团长:陈信忠 (解放后任64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团长何友发:(解放后任64军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组长等职),~副团长兼参谋长刘德才,~副团长兼参谋长张怀瑞(解放后任64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等职)】</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部队解放我老家“望都县”,《4纵10旅28团》负责由西攻击县城,战前团长陈信忠带领营以上干部勘察地形,部署兵力,配置火力……。由于我老家“小西堤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庄,只隔一条护城河,于是团首长就把突击分队选在了此村。当我父亲向老百姓了解有关作战方面的一些情况时,亲戚们都没有认出“我父亲,毕竟当兵走后,已经8年没有回来过,也没有任何音信,家里人、村里人都以为我父亲已经“不在了”……!战后,我父亲向乡亲们介绍“自己”,大家才知道~这是老尚家的二儿子回来了……,家里人也才知道“我父亲”还活着……! “望都县”被解放后,我老家“小西堤村”里几十个小青年报名参军,乡亲们都对孩子们说:跟你们“尚大哥”(指我父亲)走吧!会有大前途的……!遗憾的是:这些同村的“孩子乡亲们”,在解放华北、解放西北、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先后“牺牲”了……!解放后,好几次我父亲想回老家看看,但最后都没有成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面对这些“乡亲孩子们”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为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先烈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1947年年底,父亲(25岁)调“4纵10旅29团”(569团前身)任参谋长,协助团长(刘德才),政委(郭玉峰)参加“保南战役”,“保北战役”,“正太战役”,“清仓战役”,“大清河北战役”,“清风店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察绥战役”、“冀东战役”,“平张路东北战役”等战役的指挥,29团获上级授予的“东路先锋”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中央军委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番号:《晋察冀军区第4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隶属第19兵团,所属第10旅改为第190师,第29团改为第569团,父亲(26岁)被任命为副团长。在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役战斗中协助团长(罗保顺),政委(白秉圭)参加了“保卫石家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新保安歼灭敌人第35机械化军”的战斗”,“解放太原”,“解放西安”,“扶(风)郿(县)战役”,“任山河战役”,“解放宁夏”等战役的指挥。</p><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说明:战争年代,很多团级指挥员都随身携带一支卡宾枪,随时准备参加部队一线战斗!</p> <p class="ql-block">1949年底,兰州解放后,西北野战军~18兵团向祖国大西南地区开进,参加中原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的战役。1兵团、2 兵团继续向新疆地区进军,完成解放新疆地区的任务。19兵团驻守西安地区,担任全国、全军的战略预备队【还有一个战略预备队是13兵团(辖38军、39军、40军)驻守河南省】,64军在兵团的编制内驻守宝鸡地区。此时19兵团组建了《军政干部学校》,训练培养团以下指挥员,军干校下设3个训练大队:一大队负责训练营、连级指挥员,二大队负责训练团级指挥员,三大队负责培养医务骨干人员。我父亲(27岁)被调到二大队任大队长(正团级)。</p><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为我父亲在“军干校”的工作时期</p> <p class="ql-block">1952年底,《19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完成了4期学员培训后,我父亲(30岁)赴朝鲜担任190师569团团长。以下2幅照片为与祖国慰问团合影;和战友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569团在64军190师的编制内于1953年7月底返回祖国,驻守沈丹线“祁家堡”地区。</p><p class="ql-block"> 1955年64军移防大连地区,我父亲(33岁)调任192师担任副师长。</p><p class="ql-block"> 1959年初我父亲(37岁)调任64军担任炮兵司令员(正师级)。斯大林有句名言~“炮兵是战争之神”!所以那个时期各部队的炮兵最高指挥员,配级都比较高。先是“炮兵副军长”、“炮兵副师长”、“炮兵副团长”。后来改为“军炮兵司令部”、“师炮兵司令部”,司令员分别为正师级、正团级。</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初,蒋介石利用手中的、当时最先进的“美制P2V”高空侦察机,多次进犯大陆,进行侦察活动,我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心坚决将其击落……!事先在辽东半岛,旅顺至庄河地区由64军、旅大警备区、海军部队的几个高炮团,雷达部队,探照灯部队组成了一个“高炮打击群”待机,同时组建了“联合指挥所”,我父亲任联合指挥所“主要指挥员”……!1961年11月6日18时18分,一架蒋军“P2V”侦察机飞入我黄海上空,雷达部队立刻通报敌情,高炮部队,探照灯部队,联合指挥所人员立刻进入作战位置。待敌“P2V”侦察机刚一进入我火力范围时,探照灯部队立刻开灯锁定目标,高炮群集束火力猛烈射击,只用30秒,即将其击落……!</p><p class="ql-block"> 这是解放之后,我军首次击落的美蒋飞机!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表彰!</p><p class="ql-block">之后指挥所用“P2V”残骸制作了一些餐具,分给指挥所成员留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为被击落的“P2V”残骸!</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我父亲担任192师副师长和担任64军炮兵司令员时,在旅顺与家人一起拍摄的照片和身穿军礼服的单人照片,以及工作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5年,省军区系统组建民兵、预备役高炮部队,缺乏高炮专业领导人员,我父亲便被上级选中,调往辽宁省军区担任副参谋长。期间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以下是在辽宁省军区工作期间拍摄的一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1982年初,父亲退居二线,担任辽宁省军区司令部顾问组长(副军职),年底正式离休。离休后仍然身居力行,作一些有益于国家、军队、社会的事情。他喜欢养花,在院子里栽培了近千株各类花卉,省军区需要美化环境,我父亲便把几百盆美丽盛开的花卉送出来,摆放到军区大门两侧……。他喜欢种葡萄,在院子里栽了10余棵各种品种的葡萄,除去给家人、孩子们吃外,还送给邻居们品尝……。我父亲一辈子生活简朴,没有购置过一件高档衣服,除去军装外,只有几套用普通布料裁剪制作的便服,最高档的一身服装,就是国家发给他的那套“军礼服”了……!我父亲一辈子只到外边饭店吃过一顿饭,只一顿!那还是1982年10月1日,他过60岁生日那天(之前他是从来不过生日的),事先我们几个孩子瞒着他,偷偷在“北行”地区的一家饭店定了一个包间,过生日那天早晨才告诉他,并说:“定了就退不了啦”……!这样他才参加了一生当中唯一的 一次“下馆子”……!</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父亲离休后的一些“生活点滴”照片。</p> <p class="ql-block">1999年,他病倒了,但仍然保持着一名老军人的风采和坚强,虽然病魔缠身,病情折磨,却从来没有听到他半声呻吟,没有看到他半滴眼泪……! 哦!不!……看到过,我们看到过他掉眼泪!那是当他听到他的老战友们“走了”的时候!他“哭”了……他“哭”了……!“哭”了……!</p><p class="ql-block">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时候,开始说“糊话”……!糊话的内容全部是他曾经在战场上指挥打仗的那些“语言”、那些“命令”!我印象最深的几句是~①、张连长……看清……左边那个土包,20分钟……拿下来!②、他妈的……这兵……你……怎么带的!③、跟我冲……!④、子弹……快送……上去……!⑤、告诉你们……别……怕走路……!这些话都是断断续续的,言语也不清晰,但依然是坚定有力、不容置否的!……</p><p class="ql-block"> 1999年6月26日6时26分,父亲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您把我们抚养长大,为我们作出榜样,传承我们艰苦朴素,培养我们诚实坚强,要求我们努力奋斗,教育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至今,您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我们怀念您!我们敬仰您!我们想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