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心”助力学科教学

裙舞飞扬

<p class="ql-block">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总是愿意投入更多时间,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心”视角</b></p><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心理学中,兴趣指的是人们出于一定的动机和需要,对某一种特定内容所产生的一种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含情感成分。学习兴趣属于兴趣的一种,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喜爱和追求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持续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二、提高学习兴趣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注意力,努力程度,投入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层次,认知功能等都有一定影响。在兴趣的培养上,教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触发学生对特定知识的情境兴趣,并通过外部支持将其内化为一种完全自主的、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个体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到了个体兴趣,就意味着他对此有着持久而稳定的热爱,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不满足于表层的知识,愿意致力于探究和揭示知识的本质,不会因为遇到挫折而轻易放弃,而是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三、提高学习兴趣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触发的情境,兴趣,这是兴趣产生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保持的情境兴趣。</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的转化。</p><p class="ql-block"> 第四阶段:稳定的个性兴趣的。这是兴趣发展的最好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阅读所思</b></p><p class="ql-block"> 阅读完这一章节,我更清晰明确了一个概念:兴趣并不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兴趣只是源,而教育是流。身为师者,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其实应该是我们要真正地去了解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情感所需,去探索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同时采用有效的方式去推动他们在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喜悦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前段日子,上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单元习作是让学生进行观察,用心感受世间万物。我们总抱怨孩子们不爱习作,我们是否思考过如何去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借用这个习作单元,何尝不来个新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习作课。</span></p><p class="ql-block"> 思量再三,决定放飞孩子天性。因为于孩子而言,走近大自然,与花儿对视,与草儿呢喃,与风儿追逐,这才是他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所向往的。于是这堂课,带孩子们走出了教室。当风拂过校园里金黄的银杏树叶,树叶纷纷落下,孩子们惊讶不已:“老师,你看,那真的是千万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呢!”“老师,快瞧,那一只金色的蝴蝶多优雅,它慢悠悠地在空中飘落,似蝶又似仙。”看着他们开心地追着落叶跑,听着他们娓娓道来,我笑了,因为我相信回教室后的他们定能笔下生花。</p><p class="ql-block"> 亲其师,信其道。靠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他们所思所想。</p>

兴趣

学习

习作

学生

孩子

情境

他们

知识

单元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