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叙事类作品怎样才能高效达成"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目标?概而言之,就是聚焦与融合,即聚焦核心,融合情理,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写出人生的情理智。这也是本文作者匠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文中的老周自信、平实、热情、爽朗、正直,这些性格特征,由一个个画面折射而出。作者借助了多种描写方法,令这些画面过目难忘。如描写老周与一众师傅的不同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坐在那一直没起身”“面无表情地瞅着我”,异样的神情反倒令“我”注意,也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他凭什么如此自信?之后展现出来的维修实力证明了他是有足够的底气的!这是第一次聚焦。</p><p class="ql-block"> 维修结束,“我”向他支付报酬的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我”的“一愣”——因为老周只需“五十”,老周“发愣”且“瞪大眼睛反问”——因为“我”竟然说给“八十”,双方神情的瞬息变化、心理的微妙起伏,颇有戏剧性,勾起读者探究的兴趣。“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在了解老周的自信、自尊后,读者怎么会不被这个普通人不俗的见识和持守所感染?这是第二次聚焦。</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聚焦,则是在维修厨房棚顶的场景中。“我”和“老周”你来我往的聊天,有经历、有故事、有体验,甚至有从生活中淬炼提取的人生哲理:“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 人间烟火气中的片语只言让读者回味不已。这个蕴含在行文中的“理”,不是絮叨,不是说教,反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具体劳作中和盘托出,有种水到渠成之感。</p><p class="ql-block"> 三次聚焦,让老周这个人物形象变得饱满生动。从叙事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幸福”感受,不仅仅是老周的,也是“我”的,甚至是读者的。文章结尾用老周接到“活儿”来突显他的“幸福感”,“我”目送老周背影远去的场景,犹如电影画面,意味无穷!而最后的评论,就是点睛之笔,一语道出老周幸福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倘若“聚焦手法”是这篇文章颇有劲道的缘由,那么,叙事紧凑、结构紧凑,则增强了文章内涵的张力。从认识老周,到与老周交谈,到最后的感悟,事情一茬接一茬,如行针走线,难见线头。而张弛有度的叙事,也让文章充满了吸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