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虾米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和一位同事聊天,同事让我看看她儿子画的一副画,一副花费了儿子4课时的鹰,我当时看了特别惊讶,我这个美术外行看了这幅画后觉得特别像,所以我赞不绝口表扬这个孩子画得真好,我突然也想到了我女儿也在学画画,而我女儿的培训机构整天教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作,似乎孩子天马行空可以随意创作,每幅作品我都是意想不到,但每幅作品感觉女儿画得都不是那么完美(我实际的想法就是我觉得她画得不像)。我也同时分享了我女儿的画,我不自信道:“瞧,我培养的女儿画的,和你们儿子差远了。”旁边的同事说,“我反而喜欢你女儿这种画风。”,其他同事得一句评判,我不好意思再聊画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晚上,失眠状态下的想到了下午的聊天,我在想到底画的像重要还是创作重要,两所培训机构明显培养目标不同,最后我决定还是认可了我女儿的培训机构。我想:当今信息化社会,机器可以代替一切,但代替不了创新。这句话也不知道是从哪个视频看来的,但我很认可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想:当孩子大一些,随着对美术的越来越热爱,画得像也会慢慢实现的,但灵感和创作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又想到了现在的教育,我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非常的焦虑,因为我明明知道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习作能力及兴趣是一件多么正确而漫长的事情,而我在面临考试时又迫于成绩压力,强制学生放下心爱的书和我一起做试卷、听写词语。可能有些人会对我说,尤其读书应该由家长培养,但我作为一名农村长大的家长深知,家里根本不是孩子学习的地方,而农村的父母能有几个那么自律,给孩子每天营造一个温馨的读书氛围,有的家长营造了,却又没个乖孩子配合。而老师凭借威严却可以实现偌大的教室,起码有部分同学装着配合,后来习惯配合读书的人。</p> <p class="ql-block">再谈谈孩子的习作。我一直培养孩子写真实的事情,说真心话。因为这样写出来的同学们自己读起来特别喜欢,觉得有趣,更愿意写,有东西可写。可考试时我们班的习作并拿不了高分。问题肯定多呀,文章优美华丽辞藻少 ,文章立意主旨不高等等。我被迫又开始换道了,让孩子读一些优秀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套在自己习作的前后,可批改作文时 ,我又发现孩子套得前后衔接不起来,那我又得批评孩子的作文了。发现把孩子又整得不会了。</p><p class="ql-block"> 我又开始思索怎么办呢,总结了一下:习作来源于生活,但它要高于生活。意思就是许多情节我们来自生活,显得真实容易和读者形成共鸣,但要把低俗或不利于表达积极向上的糟粕换掉,这样文章立意肯定不存在问题了。</p><p class="ql-block">有了这样的反思,我的习作好像批改起来容易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了,我的一个误区。以前我的焦虑是:习作到底该不该读范文,读了范文,担心孩子交上来的习作千篇一律,不读范文担心孩子不会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我还有一个错误的导向,就是每次习作讲评时读的优秀范文里有学生仿写范文的,这样就把一部分习作不是很强的人,误导为类似习作范文的有可能还成为优秀习作,所以就不动脑,仿写算了。当我意识到这点之后,要做到:一、决不读范文。二、即使读了范文绝不表扬写类似题材的同学的作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此,我打算表扬以上两位同学的习作,虽不算很优秀,但句句是真材实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