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术史中的中国”由洛阳美术馆馆长张建京开讲啦。</p><p class="ql-block"> 讲座从时间座标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一、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p><p class="ql-block">二、秦汉美术</p><p class="ql-block">三、魏晋南北朝美术</p><p class="ql-block">四、隋唐美术</p><p class="ql-block">五、五代美术</p><p class="ql-block">六、宋代美术</p><p class="ql-block">七、元代美术</p><p class="ql-block">八、明代美术</p><p class="ql-block">九、清代美术</p><p class="ql-block">十、近现代美术</p> <p class="ql-block">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p><p class="ql-block"> 中国美术萌芽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展瑰姿于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因其发现地的因素,而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等复杂的考古学分类;史前与先秦因其遗址伴随着数量巨多的红褐色陶器为共同特征,故称之为"彩陶文化"。</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一一一彩陶、黑陶</p><p class="ql-block"> 彩陶﹣﹣仰韶文化(黄河中游)</p><p class="ql-block"> 半坡类型:特点鱼纹为主</p><p class="ql-block">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船形彩陶壶》</p><p class="ql-block"> 庙底沟类型 特点:图案为主</p><p class="ql-block">作品:《鹳鱼石斧彩陶缸》《彩陶花瓣纹盆》</p> <p class="ql-block"> 彩陶一一一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仰韶文化分支</p><p class="ql-block"> 马家窑文化主要纹样:</p><p class="ql-block">几何纹样、动物纹、人物纹等。</p><p class="ql-block"> 作品:《彩陶舞蹈纹盆》《彩陶漩涡纹尖底瓶》《菱形纹罐》《彩陶蛙纹瓮》</p> <p class="ql-block"> 岩画是一种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通过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改变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岩画图像。</p><p class="ql-block"> 甘肃黑山岩画野牛图</p> <p class="ql-block"> 宁夏贺兰山岩画</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礼器</p><p class="ql-block"> 在青铜器中礼器是最为重要的一类,我国重点研究的就是礼器。</p><p class="ql-block">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在青铜器中礼器是最为重要的一类。</p> <p class="ql-block"> 司母戊鼎 商代</p><p class="ql-block"> 1939年,安阳武官村出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鼎。</p><p class="ql-block"> 高133厘米,口径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有铭文“司母戊”,兽面(饕餮)纹饰。</p> <p class="ql-block"> 战国</p><p class="ql-block"> 纹饰:生活气息浓郁。如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p><p class="ql-block"> 作品:《采桑宴乐攻战纹壶》《曾候乙编钟》乐器</p> <p class="ql-block"> 毛公鼎,西周后期,铭文最长的鼎,497字,现存台湾,有很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画</p><p class="ql-block"> 从绘画技巧看,中国古代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的基本风格已经确立。</p> <p class="ql-block"> 二、秦汉美术 (公元前221-﹣公元220)</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是我国春秋、战国以来历史文化的总结和升华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时期,为此后两千年封建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雕塑:秦始皇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升仙图》之朱雀</p> <p class="ql-block"> 洛阳烧沟六十一号 西汉墓壁画 《鸿门宴》局部</p> <p class="ql-block"> 汉代壁画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T形帛画的出现,说明汉代初期,具有民族特色,以毛笔作画,无论从画技,着色和布局方面分析,都已达到高超的水平。画技闲熟,用笔自如。图像生动,既有写实又有虚设;着色多样,除了单色,还有调色。对象不同,用色不一,布局更是巧妙。如天上、人间,地下的相隔,天上有天门标明,地下以平台为限,天地之间自然是人间。各界之中,都以典型事物凸显其空间,不嫌芜杂而有条理。特别是人间部分,墓主人形象显著,主题突出,完全符合帛画的用途,可以说,t 形帛画的艺术语言,已十分鲜明。</p> <p class="ql-block"> 局部</p> <p class="ql-block"> 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简洁、质朴、有力。</p> <p class="ql-block"> 南阳画像石</p> <p class="ql-block"> 汉代石刻 马踏匈奴</p><p class="ql-block"> 汉代雕塑分为石刻造像,陶俑或青铜造像等。重要的石刻造像。以霍去病墓前石刻为代表,有"卧兔"纪念碑性质,古朴浑厚,气概非常,在祁连山下苍茫的原野中显得威武博大,也使人对这位英年早逝,卓立战功的大将军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卧虎</p> <p class="ql-block"> 汉俑 说唱俑</p><p class="ql-block"> 汉俑分木俑、陶俑、青铜俑,用作殉葬的冥器。题材多样化,造型生动,形象自然,有些作品充满着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长信宫灯</p> <p class="ql-block"> 敦煌壁画一一一飞天</p> <p class="ql-block"> 《洛神赋图》东晋 顾恺之 宋人摹本 </p><p class="ql-block">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 横572.8厘米</p> <p class="ql-block"> 东晋﹣顾恺之﹣作品</p><p class="ql-block"> 《洛神赋图》局部</p><p class="ql-block"> 《女史箴图》局部</p><p class="ql-block"> 《列女仁智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继续发展,相传出于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的《校书图卷》即是一件极为精湛的作品。左图为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校书图卷》</p><p class="ql-block"> 宋慕绢本,局部</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画像砖</p> <p class="ql-block"> 南京西善桥东晋墓室砖画</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刘伶</p> <p class="ql-block"> 四、隋唐美术 (公元581--960)</p><p class="ql-block"> 隋、唐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分裂混乱的局面。隋的历史虽短,但文化艺术一度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可谓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序曲。唐代经济发展,社会富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于成熟和完备。</p> <p class="ql-block"> 《备骑出行图》 隋佚名 壁画</p><p class="ql-block"> 纵90厘米横60厘米</p><p class="ql-block"> 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p><p class="ql-block"> 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山东嘉祥县英山发现的。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简练劲健,可见其独特风采。</p> <p class="ql-block"> 《步辇图》阎立本</p> <p class="ql-block">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张萱《捣练图》</p> <p class="ql-block">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p> <p class="ql-block"> 《簪花仕女图》周昕</p> <p class="ql-block"> 《簪花仕女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绢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为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全图以细线勾画轮廓,不施皱笔,填以石青、石绿等颜料,色彩浓烈厚重,体现了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p><p class="ql-block">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p> <p class="ql-block"> 《明皇幸蜀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p> <p class="ql-block"> 唐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韩混《五牛图》</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p><p class="ql-block">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洛阳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p><p class="ql-block"> 唐三彩釉陶馬 高:68鳌米</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唐三彩人物俑</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 唐三彩胡人俑</p> <p class="ql-block"> 《雪景山水图》荆浩</p> <p class="ql-block"> 《山溪待渡图》 关仝</p> <p class="ql-block"> 《溪岸图》董源</p> <p class="ql-block"> 《写生珍禽图》黄签</p> <p class="ql-block">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p> <p class="ql-block"> 《万壑松风图》李唐</p> <p class="ql-block"> 《早春图》郭熙</p> <p class="ql-block"> 《溪山行旅图》范宽</p> <p class="ql-block"> 《晴峦萧寺图》李成</p>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p>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踏歌图》马远</p> <p class="ql-block"> 《水图》马远</p> <p class="ql-block"> 崔白《双喜图》</p> <p class="ql-block"> 《双喜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瑞鹤图》赵佶</p> <p class="ql-block"> 《桃鸠图》赵佶</p> <p class="ql-block"> 吴炳《出水芙蓉图》</p> <p class="ql-block">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p> <p class="ql-block"> 赵昌《写生杏花图》</p> <p class="ql-block"> 《墨竹图轴》文同</p> <p class="ql-block"> 《听琴图》赵佶</p> <p class="ql-block"> 《泼墨仙人图》宋 梁楷</p> <p class="ql-block"> 《五马图》李公麟</p> <p class="ql-block"> 《洞庭渔隐图》吴镇</p> <p class="ql-block"> 《容膝斋图》倪瓒</p> <p class="ql-block"> 《具区林屋图》 王蒙</p> <p class="ql-block">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赵孟颊《鹊华秋色图》</p> <p class="ql-block"> 《山居图》 钱选</p> <p class="ql-block"> 赵孟頫 《调良图》</p> <p class="ql-block"> 王冕《墨梅图》</p> <p class="ql-block"> 沈周《庐山高图》</p> <p class="ql-block"> 仇英《长夏江村图》</p> <p class="ql-block"> 唐寅《孟蜀宫妓图》</p> <p class="ql-block"> 《麻姑献寿图》陈洪绶</p> <p class="ql-block"> 《墨葡萄图》徐渭</p> <p class="ql-block"> 《山水图》 王时敏</p> <p class="ql-block"> 《溪山林屋图》清 王原祁</p> <p class="ql-block"> 《山水图》朱耷</p> <p class="ql-block"> 《山水清音图》石涛</p> <p class="ql-block"> 《摄山栖霞图》龚贤</p> <p class="ql-block"> 《平安春信图》郎世宁</p> <p class="ql-block"> 任伯年《钟馗像》</p> <p class="ql-block"> 恽寿平《满堂春色》</p> <p class="ql-block"> 赵之谦《牡丹图》</p> <p class="ql-block"> 吴昌硕《红梅图》</p> <p class="ql-block"> 郑板桥《兰竹芳馨图》</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祖国万岁》</p> <p class="ql-block"> 黄宾虹《黄山图》</p> <p class="ql-block"> 张大千《江堤晚景图》</p> <p class="ql-block"> 林风眠《双鹭图》</p> <p class="ql-block">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p> <p class="ql-block"> 刘海粟《黄山泼彩图》</p> <p class="ql-block"> 潘天寿《映日荷花》</p> <p class="ql-block"> 上述作品,在中国美术史的历程中,具有明确的特点,断代比较清晰,抓住其变化和演进,我以为是一个客观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个性鲜明,值得研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