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比蟹脚更痒的是骑行人的脚,2023年的金秋我要晒秋去,城里人晒秋?你没看错。晒的自然不是苞谷辣椒、花生瓜豆,晒场也不在门前屋后,而是腰伤恢复周年之际的一次户外之旅,这是一个绵延百十公里兼具时间跨度的流动晒场。容我引申、借用“晒秋”一词,将此行所见所悟作为秋的收获予以铺陈展示。所呈现的不单是同一骑行路段沿线十年的过往演变,还有老夫近乎满血复活的身体状态,这不啻于一份令人欣慰的体检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次骑行从石化出发,主线系徽杭公路和皖浙1号公路安徽段,终点安徽歙县,历时7天,总行程五百余公里。行走此线的初衷有怀旧之意,这是我开骑G318之前的第一条试水之路,2012年国庆长假六天来回六百公里,仅走了该线的前半程。十年之后有意重续前路,以补当年没时间进入皖南腹地、亲历新安江百里画廊和徽派人文胜景之缺憾。不意此路书被老骑友——宝山顾村骑游队的老队长相中,于是计划中的个人独骑扩员成了十一人的团骑。此举利弊共存,好处是住店银子可省一半,晚餐还得以酒菜相伴。不便之处是行止不再完全由己,好些人文景点大多只能走马观花、来去匆匆,甚或擦肩而过。也许所有的错过都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随遇而安、心无所恃就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腰伤卧床三个月,期间得到众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问候,谨以此美篇致谢每一个知我、懂我、关爱我的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p><p class="ql-block">上海石化~嘉兴月湖</p><p class="ql-block"> 午后出发,首站嘉兴。没有按原计划直奔杭州乔司镇,为的是与上海宝山顾村队骑友的行程保持同步,多一天磨合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这段百十公里的赴杭之路上,若将路人眼中的风景以媳妇作比,嘉兴月河老街还是能见得上公婆滴。</p> <p class="ql-block"> 月河老街的民宿,院落清新幽雅,招牌风趣幽默,走过路过有否被它撩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0月9日 </p><p class="ql-block">嘉兴月湖~杭州乔司镇 </p><p class="ql-block"> 每一段平淡无奇的路都值得感谢,前方的风景因你才得以相遇。</p><p class="ql-block"> 一路没见让人心动入眼之景,但闻惊天动地之声,途径洪合镇嘉洪大道,恰遇军用机场战斗机群相继升空,震耳欲聋的轰鸣足足伴行二公里之久,令人生奇的是自始自终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骑行杭州这段可归纳为八个字:听了个响声,看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 </p><p class="ql-block"> 杭州乔司镇~临安於潜镇。今天开启骑行徽杭公路。</p> <p class="ql-block">G329国道上的三个隧道(2012年)。</p> <p class="ql-block">青山湖千狮大桥(2012年)</p> <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用高德导航错过了青山湖之前的这段老路,沿科技大道一气干到青山湖尽头的农林大学地铁站才如梦初醒。只能晒上十年前的几张老照片了,相信其貌仍一如当年。只是青山不改,过客已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秋日映照下的天目山镇号称天目粮仓,对石村至九里村的稻海是横昌线上的一景,光影斑驳、仿如油画。</p> <p class="ql-block"> 路遇夹道叠放的成排大缸,出于好奇随手一拍(2012年)。</p> <p class="ql-block"> 时隔十年,同一路段再次相遇,犹如碰到了熟人,竟心生一丝莫名的亲切。如今缸的摆放仅限于路的一侧,排场小得多了。</p> <p class="ql-block">横昌线化龙村三叉路大拐处(2012年)</p> <p class="ql-block">横昌线化龙村三叉路大拐处(2023年)</p><p class="ql-block"> 十年了,小村的街景基本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一瞬间时光倒流,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十年前那个怀揣进藏梦想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西岸(2012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西岸(2023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岸边步道(2012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岸边步道(2023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廊桥(2012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廊桥夜景(2023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鱼鳞坝(2012年)</p> <p class="ql-block">於潜镇天目溪鱼鳞坝(2023年)</p> <p class="ql-block">俯瞰耕织新城於潜镇(此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因了南宋於潜县令王璹的一卷传世《耕织图》,加之交通枢纽地位的奠定,於潜镇化茧成蝶,已成为浙西城镇化步伐最快最美的的乡镇。高层整片拔地而起,新城的格局清新养眼,美丽的天目溪依然女神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 </p><p class="ql-block"> 浙江临安於潜镇~安徽歙县三阳镇</p><p class="ql-block"> 今天过昱岭关,骑离浙江进入安徽。</p> <p class="ql-block"> 太阳镇枫树岭畲族村,一个小众却文化底蕴厚重的民族,新建路牌楼让我知道了你的存在,停车打卡致意畲族兄弟。</p> <p class="ql-block">村外路边的畲族民俗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远山稻海</p> <p class="ql-block">昌化镇西尽头的高层住宅群</p><p class="ql-block"> 徽杭公路西接安徽的第一大镇,昌歙线的起点,当年因坐骑出状况,在主街逛了一圈找修车铺,摊主早年也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修车聊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小镇给我的印象反倒淡薄,反正除了古镇,十八线乡镇差不多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过昌化镇后路景开始渐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一路相随。</p> <p class="ql-block">没有小溪陪伴的路也甚养眼。</p> <p class="ql-block"> 光绪年建的永安桥,依然是清凉峰下昌西河上的睡美人。</p> <p class="ql-block">昱岭关前新立的岭下村牌楼</p><p class="ql-block"> 牌楼因何而立?不得而知,请教了一下度娘,好像无关历史、文化和名人,却传该村有“大学村”的美誉在身,据说49年以来这个5百多人的小村,考上大学者150余人,出了20个硕士、3个博士。权当此牌楼是为这些飞出山村的凤凰而立的吧。</p> <p class="ql-block">西望昱岭关(2012年)</p> <p class="ql-block">西望昱岭关(2023年)</p><p class="ql-block"> 道路两侧护坡上多了二排红色大字:“打造浙皖平安边界 联情联调联宣联矫”。原来“联”字组词功能这么强大,看得我一头雾水。</p> <p class="ql-block">昱岭关关墙垛口,左浙右皖。</p> <p class="ql-block">关楼垛口西眺。</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宋末梁山好汉与方腊起义军喋血大战之地,其六员大将即殉命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一出昱岭关赫然映目的就是这块新立的石碑,“东方小瑞士”是民国文人郁达夫在《出昱岭关记》中给三阳镇的美誉,千万别给整晕了,当下的三阳跟A级风景区还没有一毛钱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昱岭关至三阳镇的S102省道,当年正在进行道路硬化(2012年)</p> <p class="ql-block">十年后的S102省道(2023年)</p><p class="ql-block"> 作为省道虽还是略显寒酸,但当年的砂石路已是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了。</p> <p class="ql-block">昱岭关下的岭脚村(2012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昱岭关下的岭脚村(2023年)</p><p class="ql-block"> 路上的风景并不总在前方,特别是弯道长下坡路段,于平缓处停车回望,或许会有跃然入目的风景。也许百年前的郁达夫正是在此驻足回首,才有此“东方小瑞士”之叹。</p> <p class="ql-block">三阳镇昌源河边的竹铺村(2012年)</p> <p class="ql-block">三阳镇昌源河边的竹铺村(2023年)</p> <p class="ql-block">竹铺村广宇希望小学(2012年)</p> <p class="ql-block">竹浦村广宇希望小学(2023年)</p><p class="ql-block"> 竹铺村是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看到乡绅文化根底深厚的皖南居然也会有希望小学,难免心有戚戚,无以言说。</p> <p class="ql-block">三阳镇镇东首(2012年)</p> <p class="ql-block">三阳镇镇东首(2023年)</p><p class="ql-block"> “我在XX等着你”是各地A级旅游景区的标配字牌,三阳镇入口省道护坡上的这七个大字可称中国之最,无疑这块热土正在蓄势待发。</p> <p class="ql-block">三阳镇镇口省道东望(2023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箭之遥的高铁站雄姿,小镇前程似锦,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白驹过隙,弹指十年,这次再经徽杭公路骑行至三阳镇,一样的走马观花,不一样的花开花落,但凡所见,变或不变,皆为所得,此行不虚。</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歙县三阳镇~霞坑镇石潭村~昌溪乡昌溪村~深渡镇阳产土楼</p><p class="ql-block"> 一早利用等待集合出发的间隙,匆匆去老街小巷转了一圈,被时光留下的老宅已经不多,但愿未来的三阳能够有它们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小巷连老人都难得遇见,了无生气,静得可怕。</p> <p class="ql-block"> 没时间细走,尚见五、六座有年头的老屋,这家老宅的门面看着有点喜感,哈哈,那不就是西游记里的二师兄嘛。</p> <p class="ql-block">杞梓里镇苏村方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该祠堂隐于县道的一侧,平常日子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车速稍快容易错过,此地传为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腊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 祠堂左侧村民正在进行祭祠活动,鸡鸭鱼肉一大摊,未见蔬菜,在场者一众老妇,所来何为,问了一下,还是不甚了了。查了下日历,这天是农历八月二十八。</p> <p class="ql-block">老屋老巷老人,当代古村落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苏村是第四批入选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据说村里有一座古书院,15眼古井,其中室内4眼。古民居36幢,其中最有代表性有怡顺堂,孝友堂,燕翼堂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有照墙二处,全长80余米,古水塘30处,千年古树2株。苏村不在此行路书中,纯属偶遇。大部队早已扬长而去,只能赶路追人了。</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村前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末,后毁于洪水,民国初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蜿蜒的昌源河像一根项链,串联起散落在群山峡谷之间的山村,古石桥无疑是其中夺目的一粒配饰。</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村口清道光年间的关爷庙,几经兴废,早已已面目全非,徒留虚名而已。</p> <p class="ql-block"> 石潭——中国第三批传统文化村落, 因错落有致的民居分布在海拔4、500米的大山之巅,风景绝美,被摄影家誉为云端上的村子。每年3、4月才是看云海的最佳时节,故此行我们只是为山下的古村落而去。</p> <p class="ql-block">通向石潭古村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三潭之一的杨树潭,水面如镜。</p> <p class="ql-block">远观石潭村</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吴氏宗祠叙伦堂,有大小梁100根,人称百梁厅,为皖南民间祠堂之最。</p> <p class="ql-block"> 670年历史的叙伦堂前进建筑已是风雨飘摇、满目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与叙伦堂比邻而立的吴氏春晖堂,难以洗刷的文革遗迹与其共存,一段不愿被提及的历史,总在不经意间显山露水,令人感叹、迷茫,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 山不转水转,沿河的村庄秀色可餐,从三阳镇南下的昌源河,到石潭已改叫华源河,这会儿到昌溪乡了,不知是否该叫昌溪了。</p> <p class="ql-block"> 昌溪村吴氏宗祠,朱元璋亲书《第一世家》。祠堂是中国宗祠文化的神圣之地,现如今大多成了旅游者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饱经历史风霜的老屋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昌溪村千年樟树下的82岁老骑友,他是我2018年的美篇《骑行小川藏 致敬追梦人》中的致敬者之一,2021年完成心心念念的川藏骑行,迄今已累计骑行近15万公里,妥妥的骑行人眼中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 面对阳产土楼的陡坡,已无当年的冲劲勇气,老老实实乘景区的摆渡车上山进村。</p> <p class="ql-block">阳产土楼组照</p><p class="ql-block"> 阳产土楼的建筑风格完全迥异于皖南徽派的民居,它没有福建土楼的大气和雄浑,却自成一体。这样的土楼在国内或许是唯一的存在。土楼的历史是个谜团,不是据传就是据说,完全没有足以采信的历史考证和文字记载。村民基本都已外迁,所谓晒秋只能看作是一堆舞台道具。见多了黛瓦、粉壁、马头墙,猛然看到错落有致、抱团而建的黄色土楼群,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我坚信阳产人一定有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悲壮故事,寄望后人能破解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骑行人显然是阳产土楼的另类游客,美眉好崇拜哦。</p> <p class="ql-block"> 这三位才是骑上阳产土楼的勇士,立此存照,为其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p><p class="ql-block">深渡镇~新安江百里画廊~雄村~歙县古城</p> <p class="ql-block">深渡镇往千岛湖渡口</p><p class="ql-block"> 从深渡镇出发至歙县这一段是名为皖浙1号公路的风景大道——新安江百里画廊的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唯一一个入选2011年第三届中国幸福村的绵潭村,山村沿江而立,景貌清新脱俗,村内小路崎岖,不便骑行,没作深探。</p> <p class="ql-block"> 据称绵潭始建于公元前38年,明朝洪武年建四脚牌坊于下村江边,但目力所见鲜有历史遗存之古建,使其负有盛名的倒是枇杷,“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说的就是绵潭。</p> <p class="ql-block"> 绵潭村的乡村剧院,一线城市的乡村与其比之绝对自惭形愧。古村新戏楼,老少配,也算是绵潭村一景。</p> <p class="ql-block"> 隔岸观景,常心生插翅飞渡、身临其境之念,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村看着那村美,人之初,性本贪耶?隔帘观月、隔水看花,审美之道,距离产生美矣。</p> <p class="ql-block"> 人在画中游,山水画廊之谓,窃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两岸村落间有摆渡船来往,此刻,这些个隐含乡愁和离别寓意的渡口,在我的眼中却充满着异乡风情和诱惑。</p>